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

2014-10-24张明华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历史教师素质教育新课改

张明华

摘 要:20世纪末21世纪初,为了适应新的国际教育形势的变化,我国开始了全面的新课改。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历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历史教师

一、注重史实,形成正确“史德”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充分的课程实施权利和个性发挥空间,历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解读《课程标准》和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个性空间时,应将“史德”放在第一位。历史教师的“史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于教育的动机讲授历史,二是体现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方式、方法上。

“史德”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实事求是的问题。教师在自己专业素质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史德”,避免为追求教学的个性不负责任地随便编造、剪裁和篡改历史。比如,我们一些教师为了在教学中创设历史新情境,随意编造历史“戏剧故事”。这样,不仅是没有“史德”的做法,还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错误的史实,给学生以误导,对他们的历史观造成巨大伤害,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二、更新传统理念,打造崭新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学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的基本观念。它是教师教学方式的统领,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支点。不可否认,在过去的传统教学理念下,老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知识储蓄罐,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喜欢提问题,思维活跃的,老师不一定喜欢。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参与者。知识要学生自己去学,问题要学生自己去研讨,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启发,最终让学生形成研讨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正确的人生态度、丰富的情感。

中学历史教师应以新课改为契机,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崭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行为。

三、提升责任心,促进使命意识

俄国思想家别林斯基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手中。”教师的职业和其他职业不同,它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青少年,它的工作任务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国家的栋梁。可以说,没有教师的工作就没有国家的未来,因此,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自己从事这项工作的伟大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方面,史学大家陈寅恪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陈寅恪一生可谓著作等身,而且在他的悉心栽培下,新中国的史学人才辈出。

四、坚守职业道德,加强道德修养

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1)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用正确的思想去教育、引导学生。作为历史教师,应该用爱的态度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2)尊重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要面向所有学生,无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倾注更多的热情和帮助。比如,我班一个学生由于基础及家庭等原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下游,她也因此产生了辍学的想法。了解上述原因后,我不仅没有责备她,而是做她的思想工作,学习上给她开小灶,在我和她自己的共同努力下,成绩的提高让她找回了自信。我坚信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姆的那句话:“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3)举止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独特角色,要求教师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榜样。为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在诸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五、注重专业发展,关注自身素质

1.学生“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

爱因斯坦也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并做出判断和选择,提出自己新的认识。学生有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后,历史教师再有意识地进行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和想象力的诱导,历史思维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2.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过于依靠课堂、依靠教师、依靠教科书的单一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传统的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教育的目的、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切都迫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3.文本的新内涵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

(1)知识更新加快

新课改下的新文本体现了许多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如果一个历史教师故步自封,不求发展,就很容易陷入知识陈旧的泥潭。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成就,也使我们改变了“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样的定论。新旧知识的碰撞,迫使广大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2)探究意识加强

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的每单元后都有活动探究设计,这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改变机械背读、消极接受的传统学习习惯,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养成重过程、重人文、重理性的习惯。同时,它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意识的革命:教师只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运用探究的手段,体现合作的意识,才能真正地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

六、提高素质的措施

1.多读书,就是勤学习,多阅读

许多教师常感慨“老师教到白年头,只剩两本书,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其言之凄惨,令人黯然神伤。这种现象虽不具代表性,然而却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回避的事实。怎么办?

一个好的历史教师,在平时教学之余。首先,要研读史学名著和史学学术论文等专业书籍和学术杂志。比如,司马迁的《史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另外,还可以阅读当代一些杰出史学家的学术论文,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质,了解历史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分析史料、推理、诊断、评价等研究方法。其次,要多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参加教研活动,探讨优秀历史教师的教学经验

历史教学研究无处不在,大至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研究、历史学科的课程教材改革,小至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学历史教师可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历史教研会、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多听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的理论介绍和教学经验介绍,直观感受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共同切磋,一定会使你增长不少理论知识和经验。

3.多写作,多反思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写作既能锻炼自己的文笔,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又促进了自己的学习。多反思,尤其是教学反思。反思的过程就是“回顾教学—查找得失—归因分析—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能极大地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们坚信:跨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师,一定会在21世纪凭借课改的东风,使我国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龚乐进.素质教育下的教师道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8.

[2]晓楠.智者的启迪:教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新世界出版社,2011-03.

History Teachers Qualiby Requiremr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Zhang Minghua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wenty-first Century,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China has started a comprehensiv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background,the improment of history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become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alents.

Key words: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quality education;the history teacher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历史教师素质教育新课改
当前历史教师亟待提升的五种能力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探讨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论教育科研对历史教师成长的作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