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教育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该走向何方
2014-10-21岑益女
岑益女
摘 要:在中职教育改革的今天,传统语文课程教学已不能适应中职教学需求,改革现有中职语文课程的结构,引入适合中职教学特色的语文教学方式,寻找适合中职语文教学的新模式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传统语文课程模式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26-02
国务院关于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并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共同关注和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全国各大职业院校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思路,也轰轰烈烈开展了教育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成了我国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各职业院校对于其独特办学规律和特征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强化了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出了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发展思路。
然而,在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被突显的同时传统语文课程模式显得捉襟见肘,难以跟上职校教育改革的步伐。根据职业教育新形势要求,职校语文教学需尽快转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促进学生发展;淡化“学科本位”,彰显职教特色,也只有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结合起来,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中职语文课程改革顺应时代需求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寻找中职语文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日渐成了关注焦点。
1 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与尴尬境地
作为母语的汉语言文学在中职教育中处于基础中的基础地位,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以汉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中职教育改革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意味着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和智能型操作人员。而这些人才的培养,除了让他们具备专业技能之外,文化素养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高素质人才必备条件之一。但观目前中职生现状,他们来职校大都是抱着就学好一项就业技能的想法,大都存在语言学习不感兴趣,基础不扎实,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薄弱,口语表达不清等严重问题。因此,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处于基础中的基础地位,但如此重要的课程在中职教学改革的今天却处于奋力挣扎的尴尬境地:
(1)语文课在中职教学改革的今天,被认为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对于学生职业技术学习的作用不大,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不能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展视野,重视积累,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因此,不断的被缩减课时,弱化语文教学。
(2)语文课不断努力与专业课建立对接关系,企图实现大语文教育,但却始终难遂其愿。寻找语文与职业技能开设的专业课交叉的地方,并且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大语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突破创新的关键,但新的语文教学体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即成。
(3)语文课虽然竭力进行着改革的尝试,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始终沿袭着普通教育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治标不能治本,在中职教育独特教学方案被突显的今天日益不能适应。职业教育体系下文化课怎样体现其职业性而削弱与专业课之间的内在矛盾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这些问题也长期困扰着从事于中职语文教育的一线老师。
(4)语文课在努力追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枯燥的教學模式和不合理教学结构很难赢得学生的好感,激发出学生语文学习自觉能动性。如何摒弃传统单一封闭的语文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育,让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发问的转变,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生动活泼的专业技能教育,感受到人文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有效融合的巨大乐趣,成为了改革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改革,为学生在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服务。那么,如何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以顺应教育部提出的职业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成了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举步维艰,负重难行,语文课程改革被推至风口浪尖,改革势在必行。
2 中职生文化素养缺失现状
(1)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差。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十分有限,对于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日常用字写成错字或是别字,并且乱用词语,语法错误、病句随处可见。
(2)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只能停留于字面比较浅显之处,需要稍微开深刻理解的能力相对较弱。而对于象征、托物言志、类比、修辞等等的文章内涵的理解则更是手足无措。
(3)写作能力普遍低下。中职生作文常常语句不通,错字连篇,思路不清,虎头蛇尾,中心不明,言之无物,口头方言照搬于书面作文之上,而对于基础文学常识更是一知半解,不能灵活应用名人名言或者相关文学常识。
(4)审美能力低下。中职生对于文学审美能力与社会审美能力相对低下,对于内在情操美更表现为无知觉或者嗤之以鼻,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缺失。
(5)口语表达能力低下。表现为课堂语言表述不清,口头语言不能很好表达心里所想,常常辞不达意,语言混乱,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支支吾吾,无法流利表达内心的见解;而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表达粗俗,缺乏文学涵养,用词不准,导致交流上出现偏差等。
3 改革教材体系,构建科学的职校语文课程方案
3.1 打破传统语文教材结构,建立多体系选修课程
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目的在于让各专业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形成通用职业能力,弱化传统普通模式语文教学、注重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结合以及加强语文能力的实践训练等方面,培养中职学生语文职业能力。
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不妨尝试打破现有的参照传统普高教育模式的课程模式,把语文课程划分成现代汉语课程、阅读理解课程、写作课程、口语交际课程等几门课程,并且与专业课有机结合,做到大语文教学。在学分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以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3.1.1 现代汉语课程的设置
此课程可设置为高一必修课形式。“现代汉语”课程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在高一学年的时候设置现代汉语课程,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对于语音,词汇,实词虚词,成语熟语,语法、修辞,语言使用得体等一系列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达到基本掌握并学会应用。加强专业课中经常出现的常用词语的理解,可以在课文例句的设立中,建立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加深专业课中专业词汇的理解和表达。
3.1.2 文学欣赏课程设置
此课程可设置成高一选修课形式。本课程包括文学常识和美文欣赏两块内容,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造诣,培养审美能力以及文学底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此模块中,增设德育和美育方面的内容,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美好品质。培養学生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待人接物,与人交流中拥有文明礼貌,谦让无私的美好品质。
3.1.3 写作课程设置
此课程可设置成高二必修课形式。此课程在掌握基本语文写作技能之外尽量与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本专业相关写作技能,使语文写作教学服务于学生本专业教学的需求,如会计专业的语文写作课设置可与财经应用文结合,旅游专业的语文写作课程设置可以创设写导游词等。
3.1.4 阅读理解课程设置
此课程可设置成高二选修课形式。其中包括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诗歌、散文、文言文等等几大类型的专题阅读,并且做到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把阅读理解能力辐射至学生切身体会的本专业课程中,如会计专业的语文阅读中可增加“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的理解性阅读,如旅游专业,可增设导游词,游记散文的阅读理解等,这样即加强了学生对于专业课的理解,有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1.5 口语交际课程设置
此课程可设置成高三必修课形式。在中职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开设此课程,让学生锻炼基本口语交际能力,使其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这门课程的设置中,一方面强调与人交流的基本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表达与交流,为即将寻找工作的学生的面试做好准备,使学生的表达更显现自身的专业特色,增加自身专业能力。
3.2 语文教学课程设置
在职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语文教学课程设置的形式可以结合校学分制改革,设置必修科目与选修科目。以“现代汉语、文学欣赏、写作、阅读理解、口语交际”等课程。
作为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的“现代汉语”课程,可设置成必修课的形式在学生高一年段就给予开设。使学生对于语音、语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有相对系统的梳理和掌握,并为文学欣赏、写作、阅读理解、口语交际等选修课的开设做好语言文字上的准备。
“写作”与“口语交际”课程可以作为必修课程分别在高二和高三年段设置。“写作”与“口语交际“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十分重要,能说能写才能更好的干好本职工作,并且赢得同事和领导的尊重和赏识,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工作中的多面手。
而“文学欣赏、阅读理解”等课程可以在高二至高三年段分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学生可以选修以上各语文课程,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并结合学生本专业课程需求,形成大语文学习。
总之,在中职教学改革的今天,破除传统语文课程模式,使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相互沟通衔接,相互融合,使学生形成本专业本岗位所需要的语文职业能力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出路,也惟有此,才能激活中职语文教学,寻找到中职语文教学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程丽丽.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5(1):42-44.
[2] 李传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7(3):104-105.
[3] 杨虹.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语言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1):20-21.
[4] 王爱华.职业学校应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