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思考
2014-10-21韩桂茹
韩桂茹
摘 要:语言教学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英语国家文化;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中国文化的导入,让学习者会用英语介绍我国的文化。根据当前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应适当导入中国文化,开展中、西文化对比教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鉴别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
关键词:文化教育 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61-02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目标语并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成功的交际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隐含在该语言结构里的文化因素也非常重要,文化因素包括目标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外语教学则是把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既离不开对目标语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分析,更不能抛离本族语文化而纯粹地进行外语讲解。
1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应包括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已成为教学界广泛接受的观点。著名的语言教育家拉多认为,不懂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完整的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重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讲解和传授是十分必要的,语言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还有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包括个人对文化的整体认识。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在增强。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更应该通晓自己的文化,用英语讲述、传播本国文化。中国文化注重个人修养与道德力量,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看重集体利益,这些传统思想对于目前的社会仍然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有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故宫、长城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有外国人喜爱的绘画、京剧、茶道、中医、及各种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应与世界文化分享,能够为人类社会合理、健康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文化生态学认为,人类所创造的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各种文化通过吐故纳新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动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群落,具有自身价值的每一文化群落为维护整个人类文化的完整性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将中国文化元素植入英语教学中,实现文化间的互动,无疑会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養,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反思
下面就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做简要的阐述。
2.1 英语文化教学
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介绍80年代初已出现在我国英语教材上。中学英语教学界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西方文化,让学生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历史风俗、城市风貌、价值观念等内容,从各个层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在与英美人士见面寒暄时,一般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How old are you?”“How much can you earn one month?”;当被赞美时,也会大方的回应“Thank you”;谈到“Superman”时,不会一头雾水、非常尴尬。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有不少是以英美文化为主线。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的课文,“Body Language”“Being Honest and Open”“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 Culture”“Bill Gates”等,内容涉及礼节礼仪、价值观、励志人物等各个层面。
然而,多数情况下,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停留在课堂老师的讲解上。这是由于中学阶段各种升学考试、评比的压力,以及大学阶段的英语等级考试的压力,让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关注远没达到主动认知的程度。为提高升学率、考级通过率,教师也都偏重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输入文化信息。
2.2 中国文化教学
我国现有的教学大纲对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在实际的交际中,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存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传统中国文化掌握不够深入,一知半解;二是缺乏相应的英语表达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在课堂上介绍的量很少。以节日文化为例,很多学生知道:“圣诞节/Christmas、复活节/Easter、情人节/Valentines Day”的英语表达及来历,而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中秋节/Mid-Autumn Day”等。即使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当被问及中国的人文历史、文学典故,不少学生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孔子教育思想,很多学生也不能用英语表达清楚。这样,不但表现出语言水平不足,甚至还会被认为基本文化知识欠缺。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不无忧虑地指出: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就立即呈现中国文化失语症。显然,中国文化在英语教育中受到了忽视。
3 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导入中国文化
近年来,学界对于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问题逐渐关注,并相继形成了一些理论研究成果,笔者仔细研读并进行总结,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国文化导入英语教学的实现途径做简要阐述。
3.1 大纲制定
我国现有教学大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化因素的重视,但对于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表达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张为民,朱红梅(2002)提出应制定从学生需要出发的教学大纲,从英语教学的各个层次上,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英语教学计划,把出现频率高的相关词汇和表达纳入大纲词汇表,这样可以从宏观上指导教学人员从各个方面增加有关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份量。也有研究者认为中国文化内容应列入考试范围,除了书面测试之外,还可以有口头方面的测试,从多个角度强化学生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掌握以及应用交流能力。
3.2 课程设置
英语课程的设置已经引起了国内一些研究者(例如:张为民,朱红梅,2002;崔刚,2009;周敏,2012;苗丽霞,范谊,2006等)的注意,大家探讨可以增加母语文化类的课程。首先,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用英语开设中国的文明史、国情、文学、传统文化等课程,系统地传授中国文化知识;也可以开设中外文化对比类课程。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现有的课程中适当添加母语文化成分,也可以开设选修课,如:“中国经典文学选读、中国宗教哲学、中国传统习俗、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名胜古迹”等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3.3 教学方法
实际上,目前非常有效实用的、可以经实验证明的教学方法少之又少,正有待于广大教师、研究者不断的探索。然而,我们可以从借鉴专家们的建议开始做起。笔者综合了专家的观点,认为在教学中有效导入中国文化主要把握两点,一是开展英汉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差异的比较。只有通过两种文化差异的比较才能找到影响交际的各种因素,可以发现和确定哪些目标语文化知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崔刚,2009)。二是翻译技能的训练。具有民族特色概念的翻译是汉英互译的一大难点,因而翻译技能的训练十分必要。张为民、朱红梅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在翻译上多投入一点时间,系统地讲授翻译技巧,让学生在遇见不知道英文说法的文化事物时,可以采取意译、音译加解释、模糊翻译等方法用英语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神韵和特色。”
3.4 英语师资
母语文化导入课堂,自然而然对教师的要求随之提高。教师不但应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化和汉文化的修养及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这些文化传授给學生,使其内化于思维之中并能运用。英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加强业务进修,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4 开展中西文化对比
“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师们要以什么样的方法导入什么内容呢?这些都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4.1 开展有效的文化对比
正如前面所述,开展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教学是被广泛认可的方法。对比语言学家普雷特(Prator,1967)把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归纳为六种形式,这也同样存在于文化对比中:(1)迁移:所对比的文化在选定的项目上没有差异。例如,英语国家和我国现在采用的计时方式都是以“时、分、秒”为单位。(2)合并:本族文化的两个项目对应目的文化中的一个项目。例如,英语国家和我国现在都采用公历,但在我国和公历并用的还有“阴历”。(3)区分不足:本族文化中的一个项目在目的文化中没有对应项目。我国文化中有很多英语国家文化中没有的事物。比如,“书法、中医、京剧、户口”等。(4)重新解释:本族文化中的一个项目与目的文化中的对应项目不完全相同。例如,英语民族的结婚仪式一般在教堂举行,而我国多在家中或在饭店举行。(5)区分过度:仅存在于目的文化中的项目。例如,基督教是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与其有关的活动都属于“区分过度”。(6)分裂:本族文化中的一个项目与目的文化中一个以上的项目对应。例如,我国是单一国家,而英语国家是国家群体。
“文化”涵盖了非常宽泛的领域,教师若不探索、对比本族语和目的语文化间的各种不同与关联,则很难在文化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梳理文化对比的线索、掌握文化对比的方法对于教师有效教学、学习者有效掌握双方文化非常有帮助。
4.2 抓住文化对比的主要内容
中国文化一般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西方文化一般指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近几百年来大盛于西欧北美的文化系统。让学生认识其中存在的差异,在全面了解双方文化的基础上,自主地选择和继承文化的精髓。以下举例说明。
(1)思维方式。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因此,英语常用大量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实的概念,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例如:水乳交融/perfect harmony;画饼充饥/feed on fancies;如饥似渴/with great eagerness。
中国文化是细节服务于整体、突出整体效果的文化模式。西方文化是突出细节、突出个体效果的文化模式。例如:中国姓氏先是宗族、辈分然后是名,突出氏族整体;而西方姓氏先是自己名字、然后是父名、族姓,突出个人。
(2)价值观。
中国的“集体主义/collectivism”和“我们文化/we culture”崇尚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等。如“温暖亲情,金龙鱼的大家庭、方太,让家的感觉更好”这两则广告体现了中国人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而西方则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和“我文化/I culture”,体现民主、平等、自由,注重奋斗和实现个人价值。以下广告词充分体现了这一价值观:“Obey your thirst——Sprite”;“Im lovinit—— Mcdonald ”。
(3)宗教信仰。
在中国,佛教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语言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注重实践和探索,以“爱”为社会核心。相关的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Go to hell”这样的说法。
(4)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猫头鹰是不吉祥的象征,英语有“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孔雀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好运,在英语中,peacock 含有骄傲、洋洋得意的意思,例如“as proud as a peacock”(像孔雀那样骄傲)。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七”吉祥有力,因为上帝在七天内完成了创造世界万物的壮举,圣母玛丽亚有七件快乐的事,七件悲伤的事。但“七”在汉语中却是人们忌讳的数字,组成的习语也大多带有贬义,“七零八落、七嘴八舌、七拼八凑”等。
5 培养学生辩证的文化意识
英语教师在讲解文化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理解、思考相关的文化差异,使学生对之有较高的敏感,以开放、辩证的态度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以中国的“集体主义”和西方的“个人主义”为例进行分析。相对于个人权益,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集体主义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惰性的滋生,一味的论资排辈,这样会挫伤个人的积极性并阻碍个人的发展。在西方特定的历史和文化中,个人主义是一个褒义词,是和民主、自由、人权等相对等的,但是个人主义的极度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亲情的淡漠,过分强调自我权利的实现而导致的自由主义,绝对的以自我为中心等。在其他方面,中西方也有很大的差异。英语教师应通过对两种文化系统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辨别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意识。
6 结语
归根到底,我国的英语教育模式是由我国的英语教育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当今,国际交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学习英语必须肩负起在国际交流中传播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大学教育阶段,应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导入中国文化,开展中、西文化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鉴别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英语教育必须应对时代的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做出必要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崔雅萍.多元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 王蕾.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医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3] 赵建会.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浅论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改革[N].山西经济日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