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路径研究

2014-10-21施若

企业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

施若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节约使用能源,对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能源消费在后石油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

本文首先分析从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内涵,从钢铁企业培育和提升低碳竞争力的系统结构视角,构建钢铁企业低碳

竞争力理论构架。其次通过对宝钢有限公司和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低碳技

术创新、低碳管理优化和增加资金投入三方面可以提升当前我国钢铁企业的低碳竞争力。[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竞争力;系统要素[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7—0124—04

一、引言

发展低碳经济、节约利用能源,对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能源在后石油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在低碳经济发展日趋重要的今天,企业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培育和提升企业低碳竞争力的意义重大。熊焰认为,低碳时代衡量企业的各类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将发生深刻变化;面对低碳变革时,可能会有一批今天看起来生气勃勃的企业明天突然死亡,因为它所产生的利润不足以抵消其高排放产生的成本;与此同时,也可能有一批今天看起来很弱小的企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爆发性的增长,因为它们能够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低碳时代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此,国内许多企业纷纷调整战略,制定应对措施,提升企业在低碳经济下的竞争力;同时,学术界对低碳竞争力的研究也赋予了极大的热情,相关的研究专著和论文数量极具上升。潘文砚、王宗军以1996—2010年作为样本区间,借助协调度模型对我国低碳发展潜力和低碳效率子系统的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分析。发现样本区间内两个子系统间整体上呈现协调状态且具有长期协调趋势,说明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可以稳中求进,保持低碳发展潜力和低碳效率的同步发展。郭莉认为低碳核心竞争力就是低碳竞争力,其视角点是企业如何打造、寻求企业低碳竞争力路径。陈晓春和陈思果则通过对低碳竞争力概念的界定,认为可以从能源结构、消费需求、产业结构、竞争战略规划、政策导向以及参与机会六个方面对企业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然而,王皓在总结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发现虽然大家提低碳竞争力,但大多数竞争力理论的重点仍是放在了企业的经济实力抢占市场上,并未考虑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同时也忽略了节能减排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部分这样的事实。

基于上述事实,本文试图以钢铁企业为例探讨企业的低碳竞争力问题,探寻一条企业低碳竞争力的路径,以此推动企业真正向低碳竞争力的转变。我们知道钢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上游涉及到铁矿石和焦煤的采集、交通运输、能源供应,下游涉及到建筑、机械、汽车、家电等诸多行业,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同时,在低碳经济发展日趋重要的今天,钢铁企业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培育和提升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的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对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并没有涉及到低碳经济,同时,广大学者在建立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时,采用的评价指标更多是从企业经济效益方面,与低碳经济相关的评价体系并不成熟。在此背景下,研究钢铁低碳竞争力评价体系和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为此,文章通过建构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系统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家样本钢铁企业的低碳竞争力分析,提出培育和提升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的路径和方法。

二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理论构建

(一)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内涵

随着人们对低碳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低碳竞争力的理解也呈现较大差异。目前从国际国内的文献成果来看,对低碳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围绕国家、区域、城市和企业展开。G20从国家角度出发将低碳竞争力定义为在低碳发展模式下,各国为其人民创造物质繁荣的一种能力;并认为一国低碳竞争力问题最终可归结为企业低碳竞争力问题。潘家华认为一国低碳竞争力包含低碳产出、低碳资源、低碳消费、低碳政策、人类发展水平等五大维度。E3G则将低碳竞争力指数变量分为区域结构、早期准备、未来繁荣等三大维度。徐建中、袁小量基于区域的视角,认为可以从低碳创新系统、低碳生产系统、低碳管理系统、低碳支撑系统、低碳文化系统等五个方面来构建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陈飞、诸大建则从城市的视角,认为低碳竞争力涉及的问题不仅包括经济范畴,更重要的还包含社会及环境要素的辩证关系分析,是建立在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相互之间关系的总结与提炼。张超武、邓晓峰站在企业的角度,认为低碳竞争力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双重指导下,通过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来开发、生产和销售污染小、能耗少、排放低的产品和服务。

(二)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系统结构

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企业技术、生产效率、管理方式等多方面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流程是在企业自身规模和拥有资源的基礎上,通过企业运营,体现其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对未来低碳发展的投入形成一个整体。因此,本研究认为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是一个包含了低碳基础(规模和资源)、低碳运营、低碳能耗、低碳环保和低碳发展的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五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由它们共同决定钢铁低碳竞争力的健康有序发展。

低碳基础系统由低碳规模和资源两部分构成。其中,低碳规模是指钢铁企业现有的钢厂能力、资金能力、市场占有能力等已成形的企业规模;低碳资源是指钢铁企业拥有的原材料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已存在的企业资源。二者都是钢铁企业低碳发展的基础。

低碳运营系统是对钢铁企业运营能力的反映系统,反映出钢铁企业在运营盈利的过程出现的问题或竞争的优势;同时,它又是整个低碳系统的中间环节,将整个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系统要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低碳能耗系统和低碳环保系统都是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的核心系统,不同的是,低碳能耗系统是反映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低碳竞争力,而低碳环保系统则是反映钢铁企业对废水、废物等的回收利用能力,前者由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决定,后者则由生产完结后的废水等废物的排放量决定。

低碳发展系统是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未来发展得保障系统,包括对企业培育和提升低碳竞争力的投资、研发等方面。

三、基于两家钢铁企业的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系统要素和管理实践相关性的原则,本研究通过对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和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首钢京唐)的实证分析,来探索钢铁企业培育和提升低碳竞争力的发展路径。上述两家钢铁企业在我国钢铁行业中相对居于领先地位,且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培育和提升低碳竞争力的方法,建立了相关制度。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宝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2012年,宝钢连续第九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榜单。

宝钢集团2011年年度R&D投入率2.3%,新产品销售率20.6%。同時,宝钢集团同年研发申请专利量达到1220件,其中自主发明专利比例是42%,低碳技术提升相关研究高于50%;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工程投资金额为6,519,845,816.28元,其中低碳设备建设投资占30%以上,原材料铁矿石开采厂占20%左右。

宝钢集团总公司2011年技术人才比重占了同年员工总数的25%以上,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总比重的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11年对宝钢集团总公司生产清洁环节的能源消耗做出了调查(详见下表),并以此作为钢铁企业同行参考的指标。

通过上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宝钢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来培养和提升企业的低碳竞争力:

1.坚持以人才资源的价值管理为总体

宝钢紧紧抓住人才总量、人才质量、人才结构、人才绩效、人才效率、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环境等环节,着力提高人才能力素质,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大力推进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促进宝钢人才资本价值的实现与增值,显著提高宝钢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为宝钢的低碳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有力的智力保障,打造“宝钢人”品牌。

2.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建立内外一体协同创新平台

宝钢与高校及研究机构、与上下游用户等合作伙伴,通过建立产学研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实验室、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方式,充分利用外部优势技术资源,打造内外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长期科研合作项目。

3.加大投入,实现重点及核心技术突破

宝钢坚持“精品+服务”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对精品钢的研发和生产,持续不断地对低碳技术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同时,依托创新团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形成独有的工艺和新产品以及低成本制造技术,加快核心技术的突破。

4.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高规模的运营管理模式

宝钢建立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以现实资金的安全、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同时为企业低碳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同时,宝钢建立了相互协同合作的组织结构体系和管理体系,规范了公司管理流程,提高了运作效率,实现了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了精简高效、授权合理的运营管理体系,为企业盈利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二)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首钢京唐是2005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发改工业(2005)273号《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的批复》”,批准首钢“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

首钢京唐从2010年开始正式投产,但由于生产线并没有完全建好,所以该企业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年度报告数据都未曾向外界公布。本文从2个方面分析首钢京唐低碳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1.新建钢铁厂

首钢京唐是2007年正式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始建立的,企业淘汰了原有的落后生产能力的机械设备,从建厂初期就对低碳发展有着严格的要求,结合现代化工程技术,使用大量国际先进建厂设备和生产设备、技术等。

2.技术先进

首钢京唐自建厂开始就连续不断的采用了22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按照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基地的要求,钢铁厂项目完成了一大批创新成果,所采用的22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中,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占到了2/3。项目总体设备国产化率占总价值的70%以上、占总重量的90%以上。

四、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发展路径

通过对上述2家企业的调查分析,针对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对钢铁企业未来的发展给出以下建议:(1)重视企业产品的发展质量,不再仅仅热衷于扩大生产规模,而是注重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在品种质量和经济效益结合的道路上实现突破;(2)扩大上下游相关产业的投资,掌控更多相关资源,提高企业物流水平,在大物流管理体系建设上实现突破;(3)合理构建企业低碳运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工艺技术水平,降低企业运作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4)加大设备生产研发投资,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与能源的消耗;(5)提高企业废水、废气等回收利用的相关技术,优化回收利用流程,达到企业环境保护最佳状态;(6)扩大企业资金来源,通过各种手段增加企业对低碳竞争力发展的投入资金。

为了使钢铁企业能够科学合理培育和提升企业的低碳竞争力,针对以上建议,结合钢铁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设计出适合钢铁企业培育和提升低碳竞争力的路径,主要从低碳技术、低碳管理和资金投入3方面人手,以期给钢铁企业的低碳竞争力发展提供借鉴。

(一)创新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指钢铁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采取的提高碳效、节能减排的工业技术。值得注意的是,低碳技术并不等同于节能技术,低碳技术除了包括节能技术外,还包括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

对于钢铁企业而言,最好的低碳技术并不意味着是企业最优的选择,由于钢铁企业生产厂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所以企业对低碳技术的引用需要非常慎重。

低碳技术创新对于钢铁企业相关研发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企业重视低碳技术创新就必须重视企业人才的发展状况,积极认真地培养企业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

结合上述对4家代表性钢铁企业的研究分析,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人手:(1)钢铁企业在具备正确的科学认识观和强大的资金保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投入企业低碳技术提升,加大企业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走企业自主研发的道路,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2)与各大高校、相关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立科学技术实验室,充分利用外部优势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展长期科研合作项目,提升企业技术能力;(3)在企业研发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密切关注国际技术发展动向,寻找并引进适合企业自身低碳发展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此提升企业技术能力。

(二)优化低碳管理

低碳管理是指钢铁企业把低碳理念、低碳物流、低碳技术、低碳生产、低碳运营等管理要素,系统地结合引入到企业的管理系统中,对企业现有的物流运输、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等进行重新组合,以实现企业低碳发展目标的创新活动。

低碳管理优化包括三个方面:管理思想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和管理方法优化。钢铁企业实施低碳管理优化,是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

结合上述对2家代表性钢铁企业的研究分析,对企业低碳管理的优化,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转变发展思维,树立低碳发展的新思想。这是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要求管理者对其高度重视。(2)建立合理科学的物流循环系统,包括企业外部运输和内部运作两方面,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低碳发展的物流系统,降低企业外部物流运输成本和内部生产运作成本,做到物流系统的最优化。(3)完善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完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使各方面管理要素实现最优组合,到达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功效的配置。(4)通过从环保、减排、节能和清洁能源等方面的低碳化管理来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和环保成本。

(三)增加资金来源

钢铁企业的低碳发展需要技术和管理的共同支撑,而资金投入则是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的基本保障。钢铁企业有别于其他中小型企业,钢铁企业一般为大型国有企业,它的投资和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钢铁企业未来低碳发展的好坏,跟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运转、投资研发有很高的关联度。

钢铁企业的资金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一是开源,二是节流。结合上述研究分析,钢铁企业资金来源的增加,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扩大销售,增加利润。我国的普通型钢铁产品在国内已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但是亚太地区的钢材生产水平普遍比我国低,所以研究认为,钢铁企业可以通过向亚太地区销售钢材以提高企业的销售量,增加企业利润。(2)提升权益,增加贷款额度。钢铁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中流砥柱,在发放贷款方面可以得到国家政策的相关支持,因此,这一方法是可行的。(3)减少存货,以产定购。钢铁企业在促进先进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迅速供货,摸清企业产能,以销定产,以产定购。(4)降低固定费用,钢铁企业的利息费用尽可能地使用短期贷款,减少长期贷款,同时应充分利用产能。

[责任编輯:陈齐芳]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形势下企业碳管理会计的构建
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
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探析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