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4-10-21郭菁
郭菁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4年就诊于我院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给予早期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个月后通过评价神经功能、运动神经系统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来比较早期常规护理干预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情况的作用。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恢复总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运动神经系统功能痊愈例数和轻度运动障碍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中度运动障碍其余级别康复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认知功能有效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颅脑损伤;神经功能;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332-01
颅脑损伤多发生于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各种外力作用于头部造成伤害。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它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颅脑损伤患者常伴发不同程度的脑功能损坏,因此如何促进伤后脑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本文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来干预颅脑损伤患者的伤后康复,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3年至2014年就诊于我院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其中男患者36例,女患者24例。年龄分布于25-50岁。脑挫伤25例,脑干损伤13例,颅内血肿7例,硬膜外血肿8例,硬模下血肿7例。所有病例经颅脑CT或MRI确诊,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大脑功能障碍。均无其他系统疾病。
1.2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给予早期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在给予早期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附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1.2.1早期常规护理干预
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48小时内实施,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受伤过程。测量血压、心率、脉搏和体温。初步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保持室内温度、适度在合适范围。定期给病人翻身,保持创口清洁干燥,密切观察颅内压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2.2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1.2.2.1 避免二次损伤
(1)对伤口进行及时清理包扎,清除异物,充分止血。将脱离的皮肤组织低温保存,为皮瓣的移植提供条件。(2)颅脑外伤后,患者在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的基础上,经常合并脑组织的损伤,因此在外伤发生早期应时刻注意颅内压的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持电解质平衡。(3)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一定的脑保护剂,维持其脑部正常的营养需求,同时要密切观察用药情况,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出现。(4)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要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定期给患者翻身,增加患者舒适感,早期做好压疮的风险评估,落实好各个护理环节。其次是合理选择穿刺部位,这是因为颅脑损伤早期用药种类比较多,一些特殊的药物由于其分子量大、浓度高,可能会对血管进行选择,这是比较挑剔的;同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患侧肢体的穿刺与输液,由于患肢在受伤害后,它的血液回流速度减弱,活动受限,如果还在患肢输液很容易造成药液的外渗与肢体的水肿,不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减少侵入性的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这样就减少了患者感染的机会。
1.2.2.2 尽早促进功能恢复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其感觉系统受到障碍,因此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中应加强患者各方面感觉系统的功能恢复,促使相应功能尽快恢复,可通过按摩疗法和被动运动疗法进行护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常用于肩、肘、腕、手指、髋、膝关节等部位的按摩,要安全第一,循序渐进,2-3次/d,2-3min/次,幅度由小到大,不可过分用力。按摩疗法主要是对患肢体进行按摩,缓慢进行,对瘫痪肌采用“按、捏、揉”的手法,对拮抗肌采用“安抚”手法;被动运动疗法主要是对患者良姿体位的摆放和关节的活动训练。
1.2.2.3 人文关怀护理
本研究中的人文关怀护理方法主要采用语言呼唤和音乐刺激疗法。语言呼唤主要包括呼唤姓名、主动交谈和家属参与三项,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从危、重症昏迷患者中看出清醒者,每天在进行查房、护理、治疗时呼唤其姓名,并用鼓励、询问的语言与患者主动进行交谈。同时让患者家属参与,在探视时,指导家属对患者谈及熟悉的人或事或者受伤之前所感兴趣的话题。音乐刺激疗法是一个促醒治疗的好方法,用音质比较好的播放器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在早期选择舒缓的音乐以达到一个让患者放松的状态,切记不可播放节奏感过强的乐曲,定时播放,控制音量在40分贝左右。
1.3评价标准
1.3.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标准
完全恢复:患者能够独立生活,生活能够自理。基本恢复:患者基本能够独立生活,部分生活能夠自理。不全恢复:患者不能独立生活,一部分生活能够自理。不能恢复:患者不能独立生活,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1]。
1.3.2运动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标准
采用Fugl-Meyer评定标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神经系统的康复情况。运动功能Ⅴ级为痊愈,Ⅳ级为轻度运动障碍,Ⅲ级为中度运动障碍,Ⅱ级为明显运动障碍,Ⅰ级为严重运动障碍[2]。
1.3.3认知功能的恢复标准
采用MMSE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情况。其中增加≥4分,表示显著改善;增加1-3分,表示改善;分数无增加或减少,表示无效。
2. 结果
2.1神经功能恢复结果
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测定(如表1)。可见康复组总恢复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1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分组 例数 完全恢复 基本恢复 不全恢复 不能恢复 恢复数对照组 30 0 5 10 15 5康复组 30 1 12 9 9 132.2运动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结果
1个月后进行运动神经系统功能的测定(如表2)。可见康复组痊愈例数和轻度运动障碍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中度运动障碍其余级别康复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1个月后运动神经系统功能的测定
分级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康复组 对照组 康复组痊愈 0 0 2 5轻度运动障碍 2 1 6 10中度运动障碍 5 6 3 4明显运动障碍 11 10 8 4严重运动障碍 12 13 11 72.3认知功能的恢复结果
1个月后进行认知功能的测定(如表3)。可见康复组有效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1个月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
分组 例数 明显改善 改善 无效 有效例数对照组 30 5 6 19 11康复组 30 9 9 12 183.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之高,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三者可单独存在或同时发生。发生颅脑损伤时,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脑功能损伤。因此,颅脑损伤的治疗不仅仅是保证患者的生命,脑功能的康复治疗也成为颅脑损伤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指发生颅脑损伤后,早期进行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机体各方面的功能恢复,第一时间给病人提供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通过不同方面的刺激训练,循序渐进,慢慢改善脑功能障碍。
临床上,往往容易忽视颅脑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护理,在病情平稳后的早期,由于不能及时跟进康复护理,常错失功能恢复的黄金阶段。我院结合康复专业的特色,积极推进早期康复护理,达到了明显的效果。在患者受伤早期,给予被动训练,保证患者在意识丧失的情况下脑功能的锻炼。在此过程中担任一名好的监督者、陪伴者,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工作。本研究最后发现,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大脑神经系统功能、认知功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说明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梦霞、陈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护理[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795-803.
[2]王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康复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