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故事,让思想政治课充满趣味
2014-10-13张洪伟
张洪伟
[摘 要]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由于具有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而被学生所喜爱。教师用感情充沛、生动优美的语言,剖析故事,可以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动人的故事在扩大学生知识范围的同时,更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教师所渲染的教学氛围,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来听课。总之,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其形式多种多样的,问君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我们认真钻研,勇于探索,必定能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效率 主体作用 教学氛围 课堂导入 动人故事 照本宣科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相对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尽管不具备其他学科所凸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但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却是非常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如果教师在讲授时照本宣科,只是单纯讲道理、述观点,不结合实际的话,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抽象、空洞,进而失去学习兴趣,也达不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那么,怎样才能使教育围绕生活展开呢?其实生活就是一个个小故事的累积和延续,通过巧妙地运用故事让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接受知识、陶冶情超,提升思想道德品质,既让学生体验了生活、掌握了知识,又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和趣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一.如何选择故事
中学生思维活跃,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思考问题又往往凭借感性经验,只愿意追求新奇性,忽视理性地深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借助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故事的选择上就要结合教材知识,选取那些能够反映当前社会现实,体现学生自身特点的故事。
1.代表性与典型性
教材中的很多故事往往是为了解释概念,佐证观点,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但也存在一些过于抽象的故事,甚至有的与实际生活距离太远,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故事时除了参考教材中有代表性的故事外,还要主动寻找新故事,所选择的故事不仅要有代表性和真实性,最重要是要有典型性,既要保证故事有合理的情节,能真实地反映现实,又要能够观照课程知识。如,讲授“诚信做人到永远”时,如果选用学生身边的诚信故事会比选用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丘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故事更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选取的新故事应贴近课程内容,符合讲授要求,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更不能是为了对应教材内容而随意编造故事。教师要在平常生活中多留意观察,多读书刊报纸,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搜集、积累素材。
2.恰当性与哲理性
故事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教学的成败,一个恰当适宜的故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故事恰当与否主要取决以下因素:首先,故事题材应符合课程内容要求,应服务与教学目标;其次,所选择的故事应与学生具备的知识点和思考能力相适宜,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故事;再次,故事情节不能过于复杂,内容不能过于抽象。只有恰当适宜的故事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程知识,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巧用故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因此,在故事选择上要注意所选的故事除了贴近教材,符合现实外,还要能让学生从故事中悟出相应的哲理,通过故事表面理解深层次的道理和内涵。一个肤浅、简单的故事对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而那些有深度、有内涵的故事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3.趣味性与真实性
一个能引起学生发笑的故事比一个纯粹严肃的故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故事时,既要考虑到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及时地过渡到课堂知识点上,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理解知识点。另外,在考虑故事趣味性的同时,要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选择那些具体、真实、可信度高的故事案例,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失去真实性,两者应兼而有之。因此,巧用故事本身并不是简单地引起学生注意,而是通过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学习、理解知识的主动性。故事题材应具有一定的可笑性、可读性,或有滑稽、幽默的成分,或有神秘、未知的悬念。另一方面故事的讲授方法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巧用故事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或能激起学生疑问,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或引起学生发笑,在笑声中快乐学习,于不知不觉中理解知识点。
二.如何巧用故事
1.巧用故事导入新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思想品德课教学也是如此。在新课开始时,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导入新课很重要,如果在新课开始就没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在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更加困难。如果从新课导入开始巧用故事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进入主题,也有助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动力,奠定以后课程学习的基础。如“人民当家作主”时,如果一开始就讲授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等,难免会使学生感觉空洞、枯燥,产生厌倦感,如果换成图片、视频导入教学,也许效果就不一样了。通过播放全国人大会议录像、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怎样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些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课程知识的兴趣。巧用故事导入新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动力。因此,导入新课所选择的故事题材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是学生所喜闻乐见或相对熟悉的故事,当学生听到故事时能够期待后面的内容,导入的方法应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思考、提问为目的。
2.巧用故事重点释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所经历的事实有出入,这时学生就会对教学内容产生质疑或矛盾心理,或无法理解教材所传授的概念、理论知识而感到困惑。在讲授“诚信做人到永远”时,笔者列举了某一同学发现老师给自己算错了考试成绩,多加了分数,主动找老师更正的故事,有同学就提出身边有很多不诚信的事情,笔者又借助寓言故事《狼来了》和《一把金斧头》两个故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诚信的重要性,再结合身边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不诚信的行为最终会受到惩罚,消除了学生的疑问。巧用故事解答疑难知识点的方法有着“变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生动活泼,沉闷的课堂氛围变得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可以化解难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疑难知识点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endprint
3.巧用故事收尾点睛
在每一单元快要结束时设置一个带有问题的小故事,让学生课外思考,这种学生带着问题去复习或预习功课的方式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对下节课内容有一定的期待。在每节课快要结束时运用一个小故事收尾点睛,即是对本节可内容的总结,不仅点出了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好方法。巧用故事进行收尾点睛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看准时机,在恰当的时间引出故事,故事情节和课程内容之间要衔接连贯,没有脱节。其次,故事应带有问题意识,教师要通过故事提出问题,留给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再次,不能平铺直叙地讲述故事,在巧用故事过程中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在表情,声调、肢体等方面要有感染力,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必要时可以设置适当的互动环节。最后,教师要通过故事引导学生逐步寻找故事所寓意的哲理,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活中,各种具有矛盾情节和深邃思想的故事,无论是伟大还是平凡,是曲折还是简单,往往都蕴含着真实,显现着质朴,承载着或大或小的教育价值,或能感人肺腑,或可启人心智。课堂上,尤其是一堂课终了学生神经需要舒缓时,若能恰当地运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来结课,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启迪学生灵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结束“珍爱我们的生命”一框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与內涵”的理解,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石头与砖头”的故事:说老子骑牛过函谷关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问他:“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见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声,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老子听后微然一笑,吩咐府伊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老子将砖头和一块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去石头?”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棱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老翁说:“当然石头了”。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故事讲完了,可学生却还沉浸在回味之中,从其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受到的教育和启迪是十分深刻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