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撑起一片合作学习的天空

2014-10-13吴永兴

启迪·教育教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次数交流思维

吴永兴

合作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现阶段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学习方式的应用,尤其在数学课中应用最为广泛。然而,目前一部分教师在数学课中开展合作学习,由于没有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出现表面化、形式化的较多,只是把合作学习当作公开课上活跃课堂氛围的一种手段,等公开课上完了,合作学习也不搞了。这种只浮在面上、沉不下去的合作学习方式,有驳于合作学习的实质,这样的合作至多是课堂展示课程标准理念的一种摆设。我们今天倡导的合作学习是以一种学习方式出现的,它不仅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还是数学课中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两大目标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更多地应该作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

课堂上,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把握时机,激发兴趣

“统计的初步知识”(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下)两种教法。

教法一:

教师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6组后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录像,然后各组想办法统计出2分钟经过校门口各种车辆的数量,看哪组想的办法好,统计的既准又快。

教师播放录像(事先准备好2分钟内经过校门口的各种车辆)

生观看录像,开始统计。

教法二:

教师放录像。(学生开始时很仔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尴尬表情的学生越来越多)

师:谁来说一说有几种车辆?它们分别有多少辆?

(举手的学生很少,而且回答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生(轻声):真的太快了,到后来我们就记不住了。

生:老师能不能放慢一点?

师:生活中就这么快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呢?(部分学生开始与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你们可与同桌同学商量一下。

生1:可以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数,一个人记。

生2:多几个人,每个记一种车辆的数量。……

师:采用合作,分工记录,你们试试看。……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在学生的内心需要时,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教法一看上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但在学生没有知识基础,没有感性经验,没有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时,便让学生合作研究,自然不会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的状态,就不会产生满怀希望的心态和欲罢不能的内驱力。学生要么不知所措,要么机械地按老师的指令去做。虽然形式是热闹的,但学生的思维却是被动的,当然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法二,在学生靠自己的力量想记又记不准确时,容易激发内在的合作动机,之后的合作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可见,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善于创设合作契机,让教师的要求与学生内心的需要汇聚在同一个节点上。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在教学重点、难点或思维悬念处开展合作学习

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较快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思维悬念处组织学生合作,能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2.在容易引发争论处开展合作学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的意见出现分歧时,采用合作学习,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争辩,引起思维碰撞,能使问题越辩越明,最终达成正确认识。

3.在学生个人操作条件不具备时开展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是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渠道,依靠个人力量操作往往难以完成,这时需要组织学生合作完成。

二、合理组合,优势互补

合作学习中,如何组建合作小组,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在目前课堂中,教师组建合作小组,多是随意凑合,即根据座位,前后四个学生编排成一个合作小组,或者同桌合作。座位通常是根据身高、视力情况来确定的,就近编组,不考虑学生的性格情感,往往使合作流于形式。实践表明,合作小组的建立既应考虑小组的人数,又要考虑成员之间的搭配。

首先,小组的人数应根据研究的内容来确定,有时只要2人就能合作,如上面“真分数与假分数”教学中,用圆纸片表示出5/4,只要同位两人合作就能完成。有些合作可以4-6人,比如“真分数与假分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5/4的意义,这样有助于对问题理解得更加深刻。“统计”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车型种类确定小组人数。所以,合作小组的人数不要固定不变,应根据内容确定。但要使每个成员有明确的合作任务,从而有一定的责任感。否则,就容易出现小组成员不参与合作、逃避工作的“责任分散”现象,小组合作就会嬗变为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

其次,合作小组的确立应体现“优势互补、自主参与”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思维特点的互补性、性格的亲和性等因素,坚持多种并存,灵活使用。比如分层的组合:全优、全差、中等;优中差搭配的组合;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课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协调,以免人数过多或过少)等。开学时,教师把学生按照不同组合分成几种学习小组,在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组合的合作小组。这样,让学生在不同的组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实现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三、任务具体,要求明确

案例:在教学课题学习“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才能使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尽可能大?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小组合作学习:

(1)先小组讨论交流上述两个问题,形成小组意见;

(2)小组合作亲手做一做;

(3)在全班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制作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的方法,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实际上,在上这一节课时,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想法独特大胆,很有新意。除了我们原先设定的方法外,有一小组在列表统计了各组的数据之后,学生观察发现长方体的容积会随高h(即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减小而变大时,继续减小高,体积反而变小。有一个学生想到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幸运52》中的猜价格:高了或低了。他们将数据两边夹,与已找到的较大的体积比,最后找出精确到0.1的、能使无盖的长方体的体积最大的h。在这节课中,学生勤动脑思考,勤动手,所提出的建议被采纳之后很兴奋,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在合作学习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使学生的合作有的放矢。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操作、验证、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方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四、教给方法,掌握技巧

案例:“与众不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10册“数的整除”活动课)教学片段。

课堂中,教师出示一组有规律的数,让学生观察片刻后,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发现,相互交流、讨论的很少。接着老师请学生全班交流。学生边举手边说:“我、我”,唯恐别人抢了先。生A说了自己的发现后,老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生B、生C竟说了与生A相同的发现。生D说错了,老师问:“你们对生D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吗?”生E、生F起来却仍在说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问题毫无干系。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并指名生G回答刚才的提问。此时,未发言的学生有的发出了叹息声,垂头丧气,拒绝参与;有的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有的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着,一言不发,像看动画片。而几个因为回答对了而受到表扬的同学沾沾自喜、东张西望、寻找羡慕的眼光,流露处一股得意劲,不再积极思维,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已经发表过意见,就算再举手,老师也叫不到他们。

合作学习的习惯与技能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

1.合作前的独立思考

合作前的独立思考是必要的,它关系到交流与交往的质量。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形成对所学的知识感受和体验,形成对就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立的看法,合作时才能有话可说,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进行比较、辨别、扬弃。

2.合作中的交流与倾听

交流与倾听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顺利进行。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层次清晰、声音适当、自信心足。倾听是交流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如,要求学生交流时要轮流说;一个学生说,其他人要认真倾听;要能听出别人的发言的内在思维逻辑、表达的重点、要阐明的问题以及在表达过程中包括语法等在内的错误等。不认真倾听,得到的信息就比较少,比较、辨别的质量就相对较低。

3.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的思维内化与升华。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有着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具有差异性,有的甚至与现实具有一定的落差。合作学习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性资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个体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想法的合理性,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的同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可以说,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也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发挥主导、适时指导

案例:在七年级下册的第四章“游戏公平吗”中安排的试验。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去看电影是否公平,再做试验来体会。

(1)同桌两人做20次掷硬币的游戏,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试验总次数 20

正面朝上的次数

反面朝上的次数

正面朝上的频率

(正面朝上的次数 / 试验总次数)

反面朝上的频率

(反面朝上的次数 / 试验总次数)

(2)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试验累计进行到20次、40次、80次、120次、……400次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并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3)观察上面的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将所得的数据上传,同时从“网上邻居”中找出其他班所做的试验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合起来看是否依旧有刚才发现的规律。

这个案例的特色是先通过(1)让同桌为一小组合作试验,达到小范围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再由(2)累计全班的试验结果,将互动的范围扩大,最后在(4)中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互动的范围扩大到同一年级段的班与班之间。由于班级人数为奇数,我就与其中的一位学生组成一组进行试验。整个试验及分析都是由学生参与,分析,完成。而我所做的只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以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小组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指导。

可见,教师以平等中的一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及时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信息,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才能为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展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局外人。教师的作用体现在:

观察。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到小组中,参与学生的活动,观察学生的活动,注意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注意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在肯定优生表现的同时,让他们注意合作,帮助其他同学,教师的目光主要投向中等生和学困生,鼓励、引导这些学生参与合作与交流,平等地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探索,完善正确的结果。

指导。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案例二中,当教师发现两个学生存在着思维障碍后,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够顺利地与其他同学交流。

发现。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在案例二中,教师发现一个组编的题很有水平,就让他们把编好的题写在纸上,以备交流时展示,这就是在发现思维的火花。

促进。小组合作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学生往往满足于问题的数量,而忽略了问题的质量。在案例二中,当教师发现一个组学生编的题数量较多,然而基本上是从同一个角度思维的结果,于是他便提醒学生能否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而且关注独创性。

总之,教师只有对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精细的设计、组织、指导,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积极的参与、高密度的交往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行为方式。撑起一片合作学习的天空,让学生在这明媚的天空里自由飞翔,飞得更高更远。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在合作学习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使学生的合作有的放矢。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操作、验证、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方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四、教给方法,掌握技巧

案例:“与众不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10册“数的整除”活动课)教学片段。

课堂中,教师出示一组有规律的数,让学生观察片刻后,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发现,相互交流、讨论的很少。接着老师请学生全班交流。学生边举手边说:“我、我”,唯恐别人抢了先。生A说了自己的发现后,老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生B、生C竟说了与生A相同的发现。生D说错了,老师问:“你们对生D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吗?”生E、生F起来却仍在说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问题毫无干系。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并指名生G回答刚才的提问。此时,未发言的学生有的发出了叹息声,垂头丧气,拒绝参与;有的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有的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着,一言不发,像看动画片。而几个因为回答对了而受到表扬的同学沾沾自喜、东张西望、寻找羡慕的眼光,流露处一股得意劲,不再积极思维,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已经发表过意见,就算再举手,老师也叫不到他们。

合作学习的习惯与技能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

1.合作前的独立思考

合作前的独立思考是必要的,它关系到交流与交往的质量。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形成对所学的知识感受和体验,形成对就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立的看法,合作时才能有话可说,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进行比较、辨别、扬弃。

2.合作中的交流与倾听

交流与倾听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顺利进行。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层次清晰、声音适当、自信心足。倾听是交流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如,要求学生交流时要轮流说;一个学生说,其他人要认真倾听;要能听出别人的发言的内在思维逻辑、表达的重点、要阐明的问题以及在表达过程中包括语法等在内的错误等。不认真倾听,得到的信息就比较少,比较、辨别的质量就相对较低。

3.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的思维内化与升华。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有着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具有差异性,有的甚至与现实具有一定的落差。合作学习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性资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个体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想法的合理性,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的同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可以说,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也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发挥主导、适时指导

案例:在七年级下册的第四章“游戏公平吗”中安排的试验。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去看电影是否公平,再做试验来体会。

(1)同桌两人做20次掷硬币的游戏,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试验总次数 20

正面朝上的次数

反面朝上的次数

正面朝上的频率

(正面朝上的次数 / 试验总次数)

反面朝上的频率

(反面朝上的次数 / 试验总次数)

(2)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试验累计进行到20次、40次、80次、120次、……400次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并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3)观察上面的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将所得的数据上传,同时从“网上邻居”中找出其他班所做的试验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合起来看是否依旧有刚才发现的规律。

这个案例的特色是先通过(1)让同桌为一小组合作试验,达到小范围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再由(2)累计全班的试验结果,将互动的范围扩大,最后在(4)中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互动的范围扩大到同一年级段的班与班之间。由于班级人数为奇数,我就与其中的一位学生组成一组进行试验。整个试验及分析都是由学生参与,分析,完成。而我所做的只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以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小组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指导。

可见,教师以平等中的一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及时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信息,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才能为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展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局外人。教师的作用体现在:

观察。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到小组中,参与学生的活动,观察学生的活动,注意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注意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在肯定优生表现的同时,让他们注意合作,帮助其他同学,教师的目光主要投向中等生和学困生,鼓励、引导这些学生参与合作与交流,平等地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探索,完善正确的结果。

指导。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案例二中,当教师发现两个学生存在着思维障碍后,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够顺利地与其他同学交流。

发现。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在案例二中,教师发现一个组编的题很有水平,就让他们把编好的题写在纸上,以备交流时展示,这就是在发现思维的火花。

促进。小组合作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学生往往满足于问题的数量,而忽略了问题的质量。在案例二中,当教师发现一个组学生编的题数量较多,然而基本上是从同一个角度思维的结果,于是他便提醒学生能否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而且关注独创性。

总之,教师只有对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精细的设计、组织、指导,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积极的参与、高密度的交往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行为方式。撑起一片合作学习的天空,让学生在这明媚的天空里自由飞翔,飞得更高更远。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在合作学习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使学生的合作有的放矢。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操作、验证、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方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四、教给方法,掌握技巧

案例:“与众不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10册“数的整除”活动课)教学片段。

课堂中,教师出示一组有规律的数,让学生观察片刻后,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发现,相互交流、讨论的很少。接着老师请学生全班交流。学生边举手边说:“我、我”,唯恐别人抢了先。生A说了自己的发现后,老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生B、生C竟说了与生A相同的发现。生D说错了,老师问:“你们对生D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吗?”生E、生F起来却仍在说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问题毫无干系。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并指名生G回答刚才的提问。此时,未发言的学生有的发出了叹息声,垂头丧气,拒绝参与;有的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有的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着,一言不发,像看动画片。而几个因为回答对了而受到表扬的同学沾沾自喜、东张西望、寻找羡慕的眼光,流露处一股得意劲,不再积极思维,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已经发表过意见,就算再举手,老师也叫不到他们。

合作学习的习惯与技能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

1.合作前的独立思考

合作前的独立思考是必要的,它关系到交流与交往的质量。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形成对所学的知识感受和体验,形成对就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立的看法,合作时才能有话可说,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进行比较、辨别、扬弃。

2.合作中的交流与倾听

交流与倾听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顺利进行。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层次清晰、声音适当、自信心足。倾听是交流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如,要求学生交流时要轮流说;一个学生说,其他人要认真倾听;要能听出别人的发言的内在思维逻辑、表达的重点、要阐明的问题以及在表达过程中包括语法等在内的错误等。不认真倾听,得到的信息就比较少,比较、辨别的质量就相对较低。

3.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的思维内化与升华。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有着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具有差异性,有的甚至与现实具有一定的落差。合作学习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性资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个体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想法的合理性,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的同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可以说,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也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发挥主导、适时指导

案例:在七年级下册的第四章“游戏公平吗”中安排的试验。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去看电影是否公平,再做试验来体会。

(1)同桌两人做20次掷硬币的游戏,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试验总次数 20

正面朝上的次数

反面朝上的次数

正面朝上的频率

(正面朝上的次数 / 试验总次数)

反面朝上的频率

(反面朝上的次数 / 试验总次数)

(2)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试验累计进行到20次、40次、80次、120次、……400次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并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3)观察上面的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将所得的数据上传,同时从“网上邻居”中找出其他班所做的试验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合起来看是否依旧有刚才发现的规律。

这个案例的特色是先通过(1)让同桌为一小组合作试验,达到小范围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再由(2)累计全班的试验结果,将互动的范围扩大,最后在(4)中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互动的范围扩大到同一年级段的班与班之间。由于班级人数为奇数,我就与其中的一位学生组成一组进行试验。整个试验及分析都是由学生参与,分析,完成。而我所做的只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以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小组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指导。

可见,教师以平等中的一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及时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信息,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才能为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展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局外人。教师的作用体现在:

观察。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到小组中,参与学生的活动,观察学生的活动,注意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注意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在肯定优生表现的同时,让他们注意合作,帮助其他同学,教师的目光主要投向中等生和学困生,鼓励、引导这些学生参与合作与交流,平等地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探索,完善正确的结果。

指导。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案例二中,当教师发现两个学生存在着思维障碍后,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够顺利地与其他同学交流。

发现。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在案例二中,教师发现一个组编的题很有水平,就让他们把编好的题写在纸上,以备交流时展示,这就是在发现思维的火花。

促进。小组合作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学生往往满足于问题的数量,而忽略了问题的质量。在案例二中,当教师发现一个组学生编的题数量较多,然而基本上是从同一个角度思维的结果,于是他便提醒学生能否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而且关注独创性。

总之,教师只有对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精细的设计、组织、指导,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积极的参与、高密度的交往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行为方式。撑起一片合作学习的天空,让学生在这明媚的天空里自由飞翔,飞得更高更远。

猜你喜欢

次数交流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此交流,太暖!
思维跳跳糖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