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大学英语改革的启示
2014-10-08邓娜
邓娜
摘 要:在教育界,大学英语教学遭到众多非议。不同的人对大学英语的改革有不同的见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也许能够给大学英语改革带来一些启示。明确教学目标,由语言技能型向专业知识型转变将是大学英语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大学英语;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259-02
一、大学英语教育状况
从本世纪初起,我国开始从“本土自主型”国家转变为“国际合作型”国家,外语教学目的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本土自主型国家,外语并无过多的外在需求,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打语言基础,更多地阅读和欣赏西方文学作品,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到“独善其身”,此时的外语教学具有明显的“向己型”。但转变为国际合作型国家后,学习外语就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或打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学术能力和行业英语能力,以适应使用英语直接从事专业学习、今后工作及国际交往的需求,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因此外语教学又具有很强的“向他型”特征。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英语的发展现状确是“一个外语学习大国,但是学习者所拥有的外语能力却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发展之需”(李宇明.2012)。国家花大把的金钱和精力放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上,却收效甚微,外语运用能力不尽如人意。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觉很委屈,有很多话要说。老师认为国家社会在评价一个学校,英语水平怎么样的时候,就是看四六级通过率,而学校在评判一个老师的时候,也是看四六级通过率,那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只能以四六级作为一个风向标进行教学。可学生却认为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就为了拿一个四六级证书,走到社会上,张嘴说说不出来,提笔写写不了,还不如别人在培训机构集中进行的职前英语培训有效果,那这个证还有什么用?像这种学而无用,或根本就无用武之地的东西劳民伤财,为什么还要执着地开设那么多年,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尽管师生对大学英语充满着这样或那样的抱怨,但目前大学英语依然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依然还在传承着传统的教学方法——翻译教学法,虽然中间也会穿插着听说教学法,但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当被问及学生是愿成为一个“流利的语言者”还是“熟练掌握专业英语的人”时,大多数学生选择愿意成为后者。2012年,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曾对7000多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接近80%的新生选择将英语作为“用来汲取和交流专业信息的工具,增强自己在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往能力”,并有超过60%的新生将大学英语学习目标定位在“能提高用英语从事自己专业学习的能力”,而且大部分新生都希望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文献阅读,更多的学生希望有机会出国交流或深造。
现在正在流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偏向于通用英语,所选教材多注重人文素质培养,以趣味性的故事或哲理性的散文为主。而这些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很多,如果大学阶段还学习相似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引起厌烦,没有任何动力或耐心去学。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眼高手低,不屑于学基础的东西,尤其处在信息资源特别丰富的时代,更容易心浮气躁,感觉自己什么都懂,即便不知,上网百度一搜,什么都知道,根本就不愿意静下心来好好打基础。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功利心、目的性都比较强,认为通识知识实用性不强,现行的课本英语内容根本吸引不住他们的眼球。而专业性的知识和他们以后的工作息息相关,他们愿意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众多高校里,大学英语的缺勤率最高,而专业课的缺勤率却比较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比较实际,更看重眼前利益,在工作不好找的当下,哪种能力能带来利益最大化,学生就有更大的动力去学它,这倒也也无可厚非。可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如何改变这个被动的局面,是值得深思的话题。大学期间,我们所培养的能力主要是一般综合应用能力,而踏入工作之后,需要的则是专门用途英语。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自然很难让招聘单位满意。
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并形成了“生活即教育”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而这个体系对当前大学英语改革有很重要的启示。
1.“生活即教育”对大学英语的启示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这里的“生“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核心是实践。而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型的学科,它的主要意义也是在实际中应用,本质也是实践,两者实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而言,花拳绣腿的成分要远远多于真材实料的学习。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只因为大学英语定位不清。正如陶行知(1984)曾说:“学生有最适之生利才能兴味,则学之事备。”学生只有清楚地知道英语能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利益,他才会有浓厚的兴趣去学它,并坚持下去。在教育界,“生利主义”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褒义词,它能让老师和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确定什么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2.“教学做合一”对大学英语的启示
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曾以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他建议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四解放嘴,五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endprint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主张十分符合英语教学。英语是一门动手型的语言,学好它需要动用五大器官“眼手脑耳嘴”,需要注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而且,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需要学以致用,否则必会荒废终老。教学做合一,能准确把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曾有一个猎头公司老总说,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始终都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现在懂英语的人不少,但真正能熟练使用英语的专业技术人才却不多。很多大学生参加工作之后,都还要参加用人单位所开设的职业应用英语再培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就是因为在学校期间,没有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早在1978年,许国璋就曾批评我国“大学的公共外语,效果很不理想,忽略了以外语为工具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他认为外语教学应培养各行各业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科学文化大军,在未来的5年内,做到在重点大学内学生入学时的外语水平就能看专业外语书刊,在毕业时做到读听说写俱会,真正能够使用外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而刘润清(1996)也曾预测:“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结合起来。”束定芳(2011)在审视大学英语目前的现状时,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九大问题,除了最重要的定位与教学目标不明确之外,还包括课程需求分析不到位;在课程安排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上,课程设计不合理,不科学;由于教师工作量超荷,花在科研上的精力有限,师资队伍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新的变化;教学资源,包括教材难以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课堂教学多数存在仍以教师为中心的精读和PPT教学,应试教学依然存在;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欠佳;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外语教学评估系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一种工具,它不应该是“阳春白雪”,大多数情况下,它更应该属于能接近“下里巴人”的教育,更贴近生活。正如陶行知所说的:“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与生活应融为一体。从微观上来讲,在中国的大学生当中,立志于向研究性高尖端技术发展的不到20%,大多数是来自于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的目标就是找一个安安稳稳的、适合自己的工作。英语对于他们很多人来说,有时根本用不到。有的虽然用到了,但大学期间所学的英语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工作所需,他们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职场英语。若这样的话,大学英语教育就是一种失败的教育。从宏观上讲,现在的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已不再完全是最初的被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强”了,而更多的是要主动地“传播中华文明,同时借鉴西方文化,学习先进的科技理念”。那大学英语的具体目标就应该以培养学生具备用英语作为最有效的工具来传播中华文化和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和世界科技成果能力为己任。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应逐渐实现由语言技能型向专业知识型模式转变,毕竟如今的大学生缺少的不是通识英语知识和能力,而是本学科专业的英语及应用能力。目前,上海已经制定了国内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性文件《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可能有些提法或建议还不够完善,但毕竟针对目前不合理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已经做出了重大的改革,其效果虽然未知,但仍然给我们依然充满信心地拭目以待带来希望。如果大学英语能够实时改革,准确定位,那大学英语定能重换光彩。
——————————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程晓堂,康艳.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40-44.
〔3〕李宇明.当代中国语言生活的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2,(9):150-156.
〔4〕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定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137-144.
〔5〕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卷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6〕张绍杰.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85-87.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