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承特点

2014-10-08何晓芳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

何晓芳

摘 要:日本是一个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伊势神宫的“式年迁宫”作为日本规格最高、最大最重要的祭典,延续了至少1300年。正是因为日本有这种可回归的文化原点,日本民族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幸福的民族”。

关键词:式年迁宫;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129-03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日本,每年都举办众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今年适逢伊势神宫第62次“式年迁宫”,本文即以最具日本特色的迁宫活动来探讨日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伊势神宫又名神宫,由祭祀日本皇室祖神“天照大神”的内宫和祭祀稻米生产及衣食住诸产业的守护神丰受大神的外宫组成。其所在地日本三重县伊势市被称为“日本人心灵的故乡”,每年都有大约超过600万的日本人到此参拜。据负责神宫事物的神宫司厅统计,2013 年元旦至10月12日的10个月多点的时间里,由于迁宫效应,参拜人数就已经突破了1000万大关。①

供奉天照大神的正殿是一种叫“唯一神明造”②的神宫特有建筑形式,是日本最古老的建筑样式,也是神道建筑中最纯粹最朴素的形式。一般认为,这种建筑形式是以大约2000年前日本人储藏稻米的高架式粮仓为原型,并揉进了日本古代皇宫建筑的要素。德国著名建筑家布尔纳·塔屋德称赞说,伊势建筑乃世界之冠。芳香的桧木、屋顶的萱草,用这样单纯的材料竟能造出与其结构如此相融的建筑,实在是无以企及。这种建筑形式出现的年代已无法考证,又不知最早的工匠名字,或许是从天而降吧。③是什么使木结构建筑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后依然会岿然屹立,并且日久弥新呢?伊势神宫用其“式年迁宫”做到了。

据记载,天武天皇14年(公元685年)确定实施“式年迁宫”祭典,持统天皇4年(公元694年)举行了第一次迁宫,④每20年迁宫一次,今年是其第62次迁宫。“式年迁宫”是指每20年在神明所居的神殿旁的空地上建一座和现在神殿完全相同新殿,并且殿内所有的神明用品、饰品及宝物都要按照原样重新制作,然后再把神明请到新殿内供奉。拆下的旧殿建材分发给神宫下辖的神社或日本的其他的神社重复利用。20年后再用同一种方式迁回到原处。以这种方式保存至少1300多年前的建筑形式,也保持了神明的居所常新,更是存续了古老的传统文化。对于这种位置改变,形式本质不变的迁宫,于长敏教授认为:“‘变是为了‘不变,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是为了使传统的民族文化永葆青春,而绝不是为了改变它。”⑤1300多年来,日本人一直保持着这一传统,虽然在中世时也曾因战乱中断过,但是这种传承方式至今依然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统观伊势神宫的“式年迁宫”文化,我们可看出其在传承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特殊性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具有其特殊性,并且这些特殊性是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无法复制的。伊势神宫的“式年迁宫”正是由于具有适应日本文化的特殊性,才能使其至今依然保持着1300多年前的传统。

伊势神宫所供奉的天照大神是日本皇室的祖先神,也是传说中给日本带来水稻种子和种植技术的神。日本人认为,日本国建立之时,其核心人物是皇室,经济核心是水稻种植,精神核心是伊势神宫。⑥所有这些都决定了伊势神宫是日本格位最高的神社,而和神宫最密切的就是祭祀。有些祭祀天皇派代表参加,这时,天皇要赞颂天照大神的功德,感谢其恩典,祈祷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神宫祭祀分为恒例祭和临时祭。恒例祭是在每年规定的日期和时间内举行,共1600次;⑦临时祭是皇室和国家有大事时举行。自古以来,神宫年祭都是根据农业生产周期进行的,通过这些祭祀活动向神明祈祷风调雨顺。比如,祈祷丰收的祈年祭、播种时的下种祭、插秧时的插秧祭、收割稻子时的拔穗祭、稻子收获后的神尝祭等。10月份的神尝祭是每年恒例祭中最重要的祭祀,也是一年祭祀中的高潮。在神尝祭时,要将最早收获的稻米供奉给天照大神。而这些稻子是在神田或是天皇在皇宫中用最原始的耕作方法收获的。“式年迁宫”也就是每20年里最为隆重的一次神尝祭。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为了更多地得到天照大神的恩赐,人们也要为神供奉新的衣食及住所。于是,在迁宫时,人们为神明建造新的殿舍,制作新的衣服、饰品及用具,像每年的神尝祭一样把最早收获的稻米供奉给神明。

伊势神宫的正殿不用一砖一瓦,从宫墙至宫殿的柱子、墙壁使用的全都是原木,且不涂漆上色。殿顶铺着整洁厚实的萱草。因此,每次迁宫所用的成材桧木就达10000根左右。神宫所属的森林面积达5000多公顷,其中以内宫正殿为中心的90公顷和以外宫正殿为中心的90公顷森林从建宫以来就禁止砍伐,其余的森林就是“式年迁宫”用材的专用林。为了确保迁宫有材可用,神宫早在1923年就制定了一个长达200年的育林计划,每年种植两万棵桧木。内宫后山的宫域林面积达5446公顷,其中一半是天然林,一半是人工种植的桧树林。目标是200年后成材的树木直径达到100公分。⑧这个育林计划不仅保证了迁宫的木材供应,对于伊势市的饮用水源地五十铃川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也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

伊势神宫的“式年迁宫”能够进行的基本条件就是国泰民安,1300多年中的数次中断都是因为受到战乱影响。所以,迁宫就成了日本天皇祝愿日本永远繁荣昌盛的象征,顺理成章地成了日本最大最重要的祭典。其所使用的庞大开支原本出自国库,由国家成立的专门机构建造。二战后由于各种原因,国家的影响淡出,由神宫式年营造厅取代了国家层面的工作,所用经费除了来自神宫,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捐献。

日本天皇号称是“万世一系”的,伊势神宫作为和皇室有着密切渊源的特殊存在,“式年迁宫”的传统传承了1300多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有序传承性

神宫的“式年迁宫”能持续1300多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古至今都有一个专门机构负责神宫事务。804年制定的《延暦仪式帐》记载:“常限廿个年一度,迁奉新宫。置造宫使,补长官、次官、判官各一人,主典二人,木工长上一人,番上工卌人。”⑨到了中世,朝廷衰微,伊势神宫由皇室专属的氏神转为镇守全体日本的大神,受到武士的敬仰,幕府设立了神宫奉行掌管神宫事务。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了神宫司厅,后归内务省管辖,1951年后,成为宗教法人。神宫司厅按照神宫的各项规则运营,有100多名神职人员日夜侍奉着神明。这些神职人员除了神宫的日常事务之外,更多的是在神宫文化的传承上发挥作用。endprint

“式年迁宫”需要大量的金钱和一个指导有方的统筹机构,除此之外能工巧匠也是“式年迁宫”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式年迁宫”除了外部的宫殿建筑要新建外,新殿内的神用装束、饰品、工具等也必须新做。其数量达714种,1576件,均由当代一流工匠运用传统工艺精雕细琢而成。所需纺织品数量很大,这次迁宫所用的682米唐锦和285米锦都是用古老的织布机手工织成的,并且用古法的植物染料染色。⑩

“式年迁宫”所规定的时间为什么是20年?纯木结构的主体建筑和殿顶的萱草经历了20年的风雨之后,就会腐朽和破败。神道所崇尚的就是清洁,为了保证神居殿堂的干净整洁,只能重建。间隔时间太短的话,需要太多的财力和物力;太长的话,神明的居所就会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旧不堪,与日本人的信仰不符。更重要的是20年对工匠的成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时间段,2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他们第一次参加迁宫时处于学习阶段,20年后的迁宫中,他们就是中坚力量。“式年迁宫”以其独特的方式培养着一代又一代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工匠们。

三、人们自觉参与

20年一次的迁宫活动从起始仪式“山口祭”开始,到把内宫的天照大神和外宫的丰受大神请到各自新殿的仪式结束,历时8年,其间举行的祭典及各种活动达30项之多。各种祭典是由神职人员主持的,“曳木活动”、“持白石活动”、“初渡宇治桥仪式”等均以伊势当地民众为主。所谓“曳木活动”,就是在神职人员祭祀各路神明以确保迁宫活动顺利进行之后的第二年,由伊势当地的人们把从深山砍伐下来的木头拖拽至外宫和内宫的活动,历时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伊势的男女青壮年劳力都穿着白色的传统服装,领子上面还印有“伊势神宫某某奉仕会”字样,头系带有太阳标志和“奉祝”字样的白布,他们或用木车装载、或用在地上拖拉的方式把已经剥过树皮的原木运至神宫。女部是先头部队,时唱时舞地走在最前边。在不绝于耳的号子声中,“曳木”的队伍缓缓行进,其中也不乏孩子的身影。第三年举行第二次长达两个月的“曳木活动”,这次的声势要超过第一次。参加人员除了伊势人外,还有从日本各地赶来体验的人们。伊势的主要回荡着雄壮的号子声及一人领唱多人附和的歌声。伊势当地人以“神领民”11 自居,感觉为神做事是自己份内的事,是理所应当的,更何况这是20年一遇的大事,做起来就更义不容辞了。而外地赶来的人们是想体验一下做“神领民”的感觉。

神宫正殿的宫域内均铺着厚厚的拳头大小的白色鹅卵石。迁宫时在新殿建成后的地基上要用20-30万个鹅卵石重新铺就。这些鹅卵石有严格的选择标准:一色的白色花岗石,拳头大小,有适当的棱角,有光泽和透明感的。12 符合这些条件的石头,据说全日本只有伊势西部的宫川和远在四国的吉野川才有。“持白石活动”就是“神领民”们把在宫川中游河床上捡到的白石集中起来,认真清洗后保存,到时间奉献给神宫。据说从江户时代开始就有“持白石有信心”的说法,人们都是自发地去捡石头。临近“持白石活动”,“神领”的町民们就全体出动。一到节假日,宫川河床上就飘扬着各町的旗子,上至七八十岁的老者,下至两三岁的小孩,都像寻宝一样认真寻找符合条件的石头。为确保有足够的白石,有的町几年前就开始组团捡白石了。从这里可以想象到町民们其乐融融捡白石的景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日本人离开了故乡,去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也远离了家乡的传统文化。加之日益严峻的“少子化”,也使日本的传统文化传承遇到了不少问题。而在这些由民众自觉参加的各项活动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少年儿童的参与。父辈们做着各自的事情,并没有特别用心地教他们,可是他们却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很多,了解了很多,等他们为人父母时就会身体力行地传承给后代。这或许就是传承传统文化最好的方法。

通过“式年迁宫”传承下来很多重要的东西。首先就是供奉神明这一日本传统文化,而供奉神明最尊重的就是传统。所以说:“‘式年迁宫是回归原点的祭典。而回归原点,没有失去可回归原点的日本人真的是一个幸福的民族。”13 许多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抛弃许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认为那是旧的、是糟粕、是现代化进程的绊脚石。当遇到一些现代文明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想起那些被自己抛弃了的传统文化。而那些再也寻找不到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失去了回归的原点,就不能称之为“幸福的民族”。

——————————

注 释:

①http://www.517japan.com/viewnews-69723.html.

②日本的一种建筑方法,仅限于伊势神宫正殿。掘地立柱,使用原色桧木,两根大柱支撑起房梁,直线构造,殿内地面高出平地很多,木板墙长边开门,屋顶苫草。

③转引自http://www.isejingu.or.jp/shosai/chinese/index.htm.

④园田稔,茂木荣.日本诸神事典 神道祭祀和八百万神灵.1997.

⑤于长敏.“伊势神宫”迁宫的文化意义[J].日本研究,1994,(2).

⑥http://www.isejingu.or.jp/shosai/chinese/index.htm.

⑦伊势神宫除了内宫和外宫外,还下辖有123座别宫及神社,俗称“神宫125社”。恒例祭也包括别工及其他神社的祭祀。

⑧数据引自《伊势人新闻》第9期,2013年3月。

⑨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9060/77.

⑩数据引自《伊势人新闻》第9期,2013年3月。

11 居住在神明所领有土地的人。

12 《伊势人新闻》第10期,2013年6月。

13 《伊势人新闻》第9期,2013年3月。

参考文献:

〔1〕园田稔,茂木荣.日本诸神事典——神道祭祀和八百万神灵[M].学研社,1997.

(责任编辑 张海鹏)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传统文化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