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陶渊明诗的“沉郁顿挫”

2014-09-29

文艺评论 2014年12期
关键词:陶诗章法陶渊明

汪 洋

研究者曾用“顿挫沉郁”、“沉郁顿挫”点评过陶渊明的数句诗或某首诗,在笔者看来,这一问题尚需全面考察。本文从全部陶诗出发,认为“沉郁顿挫”实乃陶诗主要风格之一。以下先举例论说陶诗“沉郁顿挫”之风格,进而分“内因”、“外因”两端考察其成因。

一、陶诗“沉郁顿挫”的表现

陶诗写幽居乐趣之作大都流利圆润、朗朗上口,而叹时事、感节气、说道理诸作大都沉郁顿挫。叹时事诸作中沉郁顿挫之典型代表是《述酒》。该诗以景比兴,述晋宋间史实,诗人感情沉郁悲痛,而表现手法隐微婉转,实乃陶诗沉郁顿挫之典范。该诗前人讲论已多①,另举《赠羊长史》(并序)为例: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得知千载外,正赖古人书。贤圣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闻君当先迈,负痾不获俱。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②

宋代汤汉《陶靖节先生诗》解释此诗说:“天下分崩,而中州贤圣之迹,不可得而见。今九土既一,则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宜当首访,而独多谢商山之人,何哉?盖南北虽合,而世代将易,但当与绮甪游耳。远矣深哉!”③,斯说极是。此诗写于义熙十三年(417),东晋太尉刘裕率军讨伐后秦,收复关中。友人羊长史奉江州刺史、左将军檀韶之命前往关中恭贺刘裕,陶渊明做诗相送。诗是送别,却没有写惜别之情。陶渊明的心情是复杂的,东晋自桓温以来,北伐往往是权臣建立功业篡夺政权的手段,而此时刘裕早已“王业渐隆”,明眼人早就看出其讨伐后秦取胜便离篡晋自立不远了。所以陶渊明想要寻访的圣贤遗迹不是五帝三王、秦汉将相,而是隐士商山四皓,以此来表明自己彻底归隐,反对刘裕的隐微心曲。而全诗并未直接说出此意,结句“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而从章法上说,此诗也极具顿挫之致。“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即是“黄唐莫逮,慨独在予”(《停云》)之意。诗人认为自己生活的时代并非三代圣王所治,对现实的不满便委曲可见。从“贤圣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数句可知,陶渊明对于讨灭后秦收复关中是颇为赞同的,毕竟中原国土再次回到汉族政权手中。“闻君当先迈,负痾不获俱”为一转,说欲往而不能成行。陶渊明“年在中身,疢维痁疾”(颜延之《陶征士诔》),疾患固然是不能北行的原因,但羊长史此行的目的是去恭贺刘裕,所以诗人是不会与友人同行的。“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为一转,诗人要寻访的遗迹并不是五帝、三王遗迹,却是隐士商山四皓。“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又为一转,诗人没有直接赞扬商山四皓之隐居高节,反而说“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说已经没有人再步四皓后尘去隐居了。“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又为一转,虽然已经没有四皓那样的隐士,而四皓所唱《紫芝歌》却萦系在诗人心间,表明自己追慕四皓隐居之志。“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作结,诗人怀感慨发于累代之下,言虽有尽,而内心感情却难以舒展,盼友人领会。此诗章法上极曲折,使得全诗具沉郁顿挫之美。

感时节之作如《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飔。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流目视西园,晔晔荣紫葵。於今甚可爱,奈何当复衰。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全诗从写景开始,感生命之无常,进而言贫苦之状,而诗人之“逸想”为何,又为何“猖狂独长悲”则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此诗章法上也颇具曲折,开始“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飔。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是乐景。“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一转为哀景。“流目视西园,晔晔荣紫葵。”又转为乐景,写极具生命美之紫葵。“於今甚可爱,奈何当复衰”是一转,感盛衰无常。“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是一转,谓既然盛衰无常,愿及时行乐,但每每无酒可饮。而要等待秋天“舂秫作美酒”(《和郭主簿二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结句“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谓自己的思绪纷至沓来难以控制,而心中悲苦难已,直欲长歌当哭。诗人或许为盛衰无常而悲,或许为一己贫贱而苦,则都是题中可有之义。

说道理之篇什如《饮酒》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此诗写自己效法屈原,不与俗世同流合污,决心归隐以保全自己自由人格。全诗以《楚辞·渔父》之意串起,并不是直抒胸臆,而出之于对话、比喻,可谓婉转委曲。章法上,“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是田父规劝诗人和光同尘、同流合污。“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诗人先感谢田父好意,但是自己“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同常人不同。“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是说自己并非不能像别人一样委曲本性追求高官厚禄,但是违背本性“为五斗米折腰”去做自己不愿的事,难道不是迷失自我吗?“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诗人非常感激田父的“好怀”,我们可以一起欢饮美酒,但是我不会改变自己的选择。此诗后六句,每两句均一开一合,放开一步,马上拉回来,吞吐巧妙,章法曲折,洵为大手笔。

二、陶诗“沉郁顿挫”之“内因”

“内因”是指陶诗于章法上之安排使得其具“沉郁顿挫”之风。以下于章法安排各端举例分析。

陶诗往往先说到极处,再以一句或数句反拨回来,将之前所写全部加以否定,造成全诗整体上的大波澜。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结发念善事,黾勉六九年。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在已何怨天,离忧凄目前。吁嗟身后名,於我若浮烟。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全诗大部分都在描写诗人隐居的穷苦生活,至“在已何怨天,离忧凄目前。吁嗟身后名,於我若浮烟。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数句方反拨回来:虽然贫贱穷苦一生,但功名富贵之虚名于诗人只是过眼云烟。再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之前都是描绘诗人躬耕之苦,直到最后方才反拨回来。陶诗其它作品如《于王抚军座送客》、《己酉岁九月九日》等都是如此。

陶诗善于情景转换,或抒情到极处接以景语宕开一笔,或以哀景接乐情,或以乐景接哀情,或诗中情、景哀乐相寻。以此来调节诗歌抒情节奏,避免一泻而下的感情表达,使得诗歌曲折委婉,一唱三叹。抒情到极处以景语宕开的诗作如《辛丑岁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人先写自己从家出发返回江陵时对家人的依依不舍,之后接入景物描写:“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将念家之情暂时放开。再如《咏荆轲》开头“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是写太子丹得荆轲刺秦,其下主要写众人为荆轲祖道送别的过程。从“君子死知己”到“宋意唱高声”十句都是写悲壮的送行场面,至此诗人接入景语“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使得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其后接入“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续写悲壮的送别场面,抒情节奏又紧。再如《停云》“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写诗人在乌云满天,春雨绵绵时节,无法与亲友见面诉说情思。此时陶诗以乐景接哀情:“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在乌云蔽天,连雨不开之时,诗人突然发现园中之树破条抽芽,庭柯之鸟发声相嘱。由此,诗人于绝望中见到希望,表现出诗人对宇宙自然生生之美的感悟。再如《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诗人房屋罹回禄之灾,前六句都是写房屋为火所毁,写至“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之极度悲惨情状时接以“迢迢新秋夕”等四句景语,“果菜始复生”使我们从一片狼藉中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而下句接“惊鸟尚未还”则又为一转折,这便是上文所说的“哀乐相寻”。陶诗中善用类似情景转换的篇章还有很多,如《拟古》(日暮天无云)、《杂诗》(白日沦西阿)、《饮酒》(秋菊有佳色)、《岁暮和张常侍》,等等。

陶渊明还善于运用曲折的笔法,使得诗歌婉转、顿挫。如《饮酒》其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叶嘉莹先生分析此诗结构说:“‘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是一起,‘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是一落,现在‘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又是一起,但接下来‘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又是一落。”④叶先生论诗特具善感灵心,分析亦十分恰当,笔者稍作补充。“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是一落,谓上古治世之后“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是一起,言孔子汲汲然讲诗书、兴礼乐,弥其阙、使归淳。“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乃是一绝大转转,既是诗人对此篇所说“举世少复真”、“六籍无一亲”等社会现实的反拨,也是对整个《饮酒》组诗前十九首的反拨。诗人以醉语狂言做出了一个否定,说以上十九首所说云云皆是酒后胡说,做不得数的。反应出诗人面对黑暗现实不得不谨慎从事之外,笔者亦为陶诗笔法之妙赞叹不已。陶诗类似篇什还有《饮酒》(清晨闻叩门)、《拟古》(仲春遘时雨)、(苍苍谷中树),等等。

三、陶诗“沉郁顿挫”之“外因”

“外因”是指陶诗本身章法之外的因素,即陶渊明所处环境以及陶渊明自身的因素。就陶渊明所处环境来说,陶诗“沉郁顿挫”乃是为避祸起见。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反对刘裕篡晋,不与刘宋新朝合作,选择做东晋遗民。⑤尤对刘裕弑安帝、恭帝的行为深恶痛绝。文字之祸历代多有,况且易代之际,新政权政对士人言论、行为的压迫和打击更为严厉,如魏末司马昭之杀嵇康。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也是“密网裁而鱼骇,宏罗致而鸟惊”(《感士不遇赋》)。《述酒》中“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一句是陶渊明所处环境之最好刻画。此句说诗人半夜中流泪伤悼安帝、恭帝之被弑,而只能“抱中叹”,不能哭出声音,只得眼泪往肚子里面流,可见当时环境之险恶。⑥陶渊明《饮酒》其二十云:“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是陶渊明以酒后醉言为辞来避免自己诗中所写内容可能引起的祸患。因为陶渊明的《饮酒》诗写成后,“聊命故人书之”,也就是说《饮酒》诗在陶渊明生前就已经传播开来,故陶不得不谨慎从事。这种小心翼翼的态度也可见当时政治环境之险恶。而陶渊明之饮酒当有继承“竹林七贤”饮酒避祸之意。所以,政治环境的险恶是陶渊明“沉郁顿挫”诗风的外因之一。

陶渊明内心的矛盾也是其诗“沉郁顿挫”的原因。陶渊明许多诗作都是其内心自白,诗中如实描绘了其内心矛盾,使得诗歌随诗人内心起伏而变化,“沉郁顿挫”由此而成。诗人内心矛盾大致有二,一曰仕隐,一曰贫富。反映前者如《始做镇军参军经曲阿》: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时来苟冥会,踠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此诗作于元兴三年(404),刘裕起兵京口反对桓玄篡晋,诗人于该年夏天乘舟东下,就任刘裕镇军参军,此诗作于经过曲阿赴任途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说自己安于贫贱,性爱丘山。“时来苟冥会,踠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是一转,说自己建功立业之心因“时来”而起,暂时告别园田出仕。“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又是一转,说告别田园东下之后,觉自己出仕远离父母、家园,羁旅之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怕出仕之后难以保持一己自由,见飞鸟翻空,游鱼戏水,惭愧萦绕自己。“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再转,说只要“真想”即人之自然本性始终存于胸臆,即使入仕也不会使得自己行迹受到拘束。姑且随着造化而行,自己最终会回归田园。诗人将内心矛盾娓娓道来,全诗也因之波澜起伏。

反映诗人内心“贫富”矛盾的诗歌如《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此诗写自己对隐居的态度。“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写隐居之情状,其中可微见诗人内心矛盾。“衡门”用《诗经·衡门》之典。原诗是写隐居之乐,而诗人下句接“邈与世相绝”,则内心不甘微微显露。隐居时“顾盼莫谁知”,但却“荆扉昼常闭”,即“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之意,谓诗人甘愿无人知晓,也不去结交权贵。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称此四句“一句一意,一意一转,曲折尽致”,是深知渊明者。接下来诗人转入写景,“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之后接“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转入对自己贫贱生活之叙写,但只一句便点到为止。其中蕴含诗人多少血泪,诗人只以“箪瓢谢屡设”概括,谓“一箪食,一瓢饮”也不能经常得到满足。在《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诗人如实地描绘了自己的穷苦生活:“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贫苦如此,千载之下读之也令人心酸。接下来八句中也颇具起伏。黄文焕《陶诗析义》卷三评此数句曰:“无一可悦,俯首自叹。时见遗烈,昂首自命。非所攀,又俯首自逊。苟不由,又昂首自尊。章法如曾波叠浪。”⑦此说极是,笔者稍作补充。“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为一转,以景语接上句“箪瓢谢屡设”之穷苦描绘。“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又是一转,谓诗人于彤云密布的萧索天空,不能见到可以愉悦之景,转而向前贤寻求寄托,即“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咏贫士》)之意。“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是说先贤中“高操”者并不是自己能够学习的,而只得学习贫寒固穷之士。两句间也为一转,“谬”字又透露出诗人心中淡淡的不甘。“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又是一转,说虽然难以同建功立业之先贤相比,而自己学习隐士栖迟在衡门之下,难道是“拙”吗?言下之意自然是以隐为善的。结句“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说诗人固穷之深意,只有从弟敬远可以明了。诗人的从弟敬远“心遗得失,情不依世。……遥遥帝乡,爰感奇心。绝粒委务,考槃山阴。淙淙悬溜,暧暧荒林。晨采上药,夕闲素琴。”(《祭从弟敬远文》)同为隐居高士,当然是可以明白陶渊明苦心的。

小结

陶诗虽只有123首(不算赞、述等),但其风格是多样的,平淡、静穆、豪放之外,本文所论“沉郁顿挫”也应是其中之一。这一风格的形成既是现实环境所迫,也是诗人内心矛盾的外在反映,而诗人在章法上的巧妙安排更是这一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据笔者统计,陶诗中48首可以沉郁顿挫称之,就数量上来说,或许可为陶诗之主要风格。萧统《陶渊明集序》说:“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⑧“跌宕昭彰”、“抑扬爽朗”正可与本文所论“沉郁顿挫”相发明,惜长久为陶诗“平淡”之说所掩。

猜你喜欢

陶诗章法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晚明陶诗评点研究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
让章法更好看的九个方法
《陶渊明 饮酒》
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张力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