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价值
2014-09-21于兴珊
于兴珊
【摘要】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方法 8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作为试验组, 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试验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搏数均低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数高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窦性心动过缓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 , SSS)简称病窦综合征, 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组织变性、坏死或纤维化造成了窦房结功能障碍, 不能完成原有的心脏起搏作用, 使电传导出现异常导致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等会造成心输出量降低, 造成血流动力学的障碍, 引起一系列以组织供血不足为主的临床表现[1], 严重者会引发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许多结缔组织疾病及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冠心病等都能够引发SSS。由于SSS能够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导致组织坏死, 造成重要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SSS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动态心电图因其随身、实时、连续、长时记录等特点, 是诊断病窦综合征无创、安全、方便、可靠的方法之一[2]。对动态心电图诊断SSS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8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 其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19~72岁, 平均年龄(54.96±4.44)岁, 排除药物因素和神经异常造成的心电图异常。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2例, 女38例, 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51.33±3.86)岁, 经检查并确定无心脏病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使用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仪(GE公司)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从上午8:00至次日上午8:00的动态心电图。要求患者记录自己在24 h内的详细活动, 包括睡眠、饮食、服药、情绪变化等并记录具体时间。将所得信息进行回放和处理, 进行人工校正确定信息的准确性后进行信息的对比分析。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总心搏数和平均心率的差异, 并对两组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房室阻滞发生率进行比较[3]。
1. 3 诊断标准 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病窦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参考值: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24 h总心搏数<80 000次、最高心率<90次/min、最低心率<40次/min、白天平均心率<55次/min。出现以上几点之一即可判断为SSS。SSS的动态心电图表现分为4型:Ⅰ型指严重而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Ⅱ型指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Ⅲ型指慢-快综合征;Ⅳ型指双结病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样本数(n)或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搏数均低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试验组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阻滞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数高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根据动态心电图(DCG)分型标准分类得到, 80例SSS患者中I、II、 III 、Ⅳ型分别为27例、14例、7例、32例。
3 讨论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CG)又称Holter, 能够连续记录患者24 h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与常规心电图所不同的是, DCG不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检测, 而是采用便携式仪器, 不影响人的正常活动, 且能够记录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心电活动, 如活动状态、睡眠状态等。窦性心动过缓是SSS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由于常在夜间发生且具有间歇性, 患者常常不能察觉, 通过常规心电图并不能及时发现。DCG通过长时间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和病态变化, 可以捕捉到一过性和间歇性的异常心电活动, 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在此种方面的不足。DCG还能显示一段时间内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和长间歇的性质,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本次试验中, DCG结果显示试验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搏数均低于对照组, 试验组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阻滞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数高于对照组, 为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相对于阿托品药物刺激试验, DCG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 应用DCG如符合SSS诊断标准则无需再做其他检查即可确诊, 尤其是方便了老年患者的诊断。同时根据DCG分型标准可以得到患者SSS的类型, 从而方便了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
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组织变性、坏死或纤维化造成了窦房结功能障碍是SSS发生的基础。早期临床特征突出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 尤其易发于夜间, 而后出现的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伴发窦房阻滞, 继续发展可出现以心房颤动为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即出现“快慢综合征”。动态心电图对快慢综合征的识别具有其他检测方法不可比的优势。DCG还可记录出现在距快速心动过速较长一段时间后窦性激动, 这种窦性激动的出现是窦房结自律功能下降的标志性判断标准, 对SSS的确诊十分重要。若患者在夜间出现长时间的窦性停搏, 则会造成脑组织缺氧, 脑组织缺氧是阿斯综合征的直接原因, 而患者在睡眠时并无明显症状, 则会对生命产生威胁。这种情况必须通过DCG才能发现, 给患者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 降低其病残率和死亡率。
综上所述, 动态心电图具有便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痛等优势, 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翠霞, 吴晓峰, 蔡晓虹. 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河北医学, 2010, 16(09):1062-1065.
[2] 舒辉霞.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01):116-117.
[3] 孟军, 白洁.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价值的探讨.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 22(06):868-869.
[收稿日期:2014-03-14]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方法 8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作为试验组, 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试验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搏数均低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数高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窦性心动过缓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 , SSS)简称病窦综合征, 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组织变性、坏死或纤维化造成了窦房结功能障碍, 不能完成原有的心脏起搏作用, 使电传导出现异常导致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等会造成心输出量降低, 造成血流动力学的障碍, 引起一系列以组织供血不足为主的临床表现[1], 严重者会引发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许多结缔组织疾病及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冠心病等都能够引发SSS。由于SSS能够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导致组织坏死, 造成重要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SSS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动态心电图因其随身、实时、连续、长时记录等特点, 是诊断病窦综合征无创、安全、方便、可靠的方法之一[2]。对动态心电图诊断SSS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8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 其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19~72岁, 平均年龄(54.96±4.44)岁, 排除药物因素和神经异常造成的心电图异常。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2例, 女38例, 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51.33±3.86)岁, 经检查并确定无心脏病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使用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仪(GE公司)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从上午8:00至次日上午8:00的动态心电图。要求患者记录自己在24 h内的详细活动, 包括睡眠、饮食、服药、情绪变化等并记录具体时间。将所得信息进行回放和处理, 进行人工校正确定信息的准确性后进行信息的对比分析。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总心搏数和平均心率的差异, 并对两组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房室阻滞发生率进行比较[3]。
1. 3 诊断标准 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病窦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参考值: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24 h总心搏数<80 000次、最高心率<90次/min、最低心率<40次/min、白天平均心率<55次/min。出现以上几点之一即可判断为SSS。SSS的动态心电图表现分为4型:Ⅰ型指严重而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Ⅱ型指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Ⅲ型指慢-快综合征;Ⅳ型指双结病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样本数(n)或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搏数均低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试验组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阻滞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数高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根据动态心电图(DCG)分型标准分类得到, 80例SSS患者中I、II、 III 、Ⅳ型分别为27例、14例、7例、32例。
3 讨论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CG)又称Holter, 能够连续记录患者24 h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与常规心电图所不同的是, DCG不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检测, 而是采用便携式仪器, 不影响人的正常活动, 且能够记录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心电活动, 如活动状态、睡眠状态等。窦性心动过缓是SSS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由于常在夜间发生且具有间歇性, 患者常常不能察觉, 通过常规心电图并不能及时发现。DCG通过长时间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和病态变化, 可以捕捉到一过性和间歇性的异常心电活动, 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在此种方面的不足。DCG还能显示一段时间内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和长间歇的性质,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本次试验中, DCG结果显示试验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搏数均低于对照组, 试验组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阻滞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数高于对照组, 为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相对于阿托品药物刺激试验, DCG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 应用DCG如符合SSS诊断标准则无需再做其他检查即可确诊, 尤其是方便了老年患者的诊断。同时根据DCG分型标准可以得到患者SSS的类型, 从而方便了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
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组织变性、坏死或纤维化造成了窦房结功能障碍是SSS发生的基础。早期临床特征突出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 尤其易发于夜间, 而后出现的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伴发窦房阻滞, 继续发展可出现以心房颤动为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即出现“快慢综合征”。动态心电图对快慢综合征的识别具有其他检测方法不可比的优势。DCG还可记录出现在距快速心动过速较长一段时间后窦性激动, 这种窦性激动的出现是窦房结自律功能下降的标志性判断标准, 对SSS的确诊十分重要。若患者在夜间出现长时间的窦性停搏, 则会造成脑组织缺氧, 脑组织缺氧是阿斯综合征的直接原因, 而患者在睡眠时并无明显症状, 则会对生命产生威胁。这种情况必须通过DCG才能发现, 给患者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 降低其病残率和死亡率。
综上所述, 动态心电图具有便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痛等优势, 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翠霞, 吴晓峰, 蔡晓虹. 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河北医学, 2010, 16(09):1062-1065.
[2] 舒辉霞.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01):116-117.
[3] 孟军, 白洁.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价值的探讨.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 22(06):868-869.
[收稿日期:2014-03-14]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方法 8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作为试验组, 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试验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搏数均低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数高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窦性心动过缓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 , SSS)简称病窦综合征, 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组织变性、坏死或纤维化造成了窦房结功能障碍, 不能完成原有的心脏起搏作用, 使电传导出现异常导致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等会造成心输出量降低, 造成血流动力学的障碍, 引起一系列以组织供血不足为主的临床表现[1], 严重者会引发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许多结缔组织疾病及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冠心病等都能够引发SSS。由于SSS能够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导致组织坏死, 造成重要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SSS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动态心电图因其随身、实时、连续、长时记录等特点, 是诊断病窦综合征无创、安全、方便、可靠的方法之一[2]。对动态心电图诊断SSS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8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 其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19~72岁, 平均年龄(54.96±4.44)岁, 排除药物因素和神经异常造成的心电图异常。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2例, 女38例, 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51.33±3.86)岁, 经检查并确定无心脏病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使用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仪(GE公司)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从上午8:00至次日上午8:00的动态心电图。要求患者记录自己在24 h内的详细活动, 包括睡眠、饮食、服药、情绪变化等并记录具体时间。将所得信息进行回放和处理, 进行人工校正确定信息的准确性后进行信息的对比分析。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总心搏数和平均心率的差异, 并对两组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房室阻滞发生率进行比较[3]。
1. 3 诊断标准 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病窦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参考值: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24 h总心搏数<80 000次、最高心率<90次/min、最低心率<40次/min、白天平均心率<55次/min。出现以上几点之一即可判断为SSS。SSS的动态心电图表现分为4型:Ⅰ型指严重而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Ⅱ型指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Ⅲ型指慢-快综合征;Ⅳ型指双结病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样本数(n)或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搏数均低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试验组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阻滞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数高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根据动态心电图(DCG)分型标准分类得到, 80例SSS患者中I、II、 III 、Ⅳ型分别为27例、14例、7例、32例。
3 讨论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CG)又称Holter, 能够连续记录患者24 h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与常规心电图所不同的是, DCG不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检测, 而是采用便携式仪器, 不影响人的正常活动, 且能够记录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心电活动, 如活动状态、睡眠状态等。窦性心动过缓是SSS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由于常在夜间发生且具有间歇性, 患者常常不能察觉, 通过常规心电图并不能及时发现。DCG通过长时间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和病态变化, 可以捕捉到一过性和间歇性的异常心电活动, 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在此种方面的不足。DCG还能显示一段时间内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和长间歇的性质,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本次试验中, DCG结果显示试验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搏数均低于对照组, 试验组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阻滞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数高于对照组, 为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相对于阿托品药物刺激试验, DCG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 应用DCG如符合SSS诊断标准则无需再做其他检查即可确诊, 尤其是方便了老年患者的诊断。同时根据DCG分型标准可以得到患者SSS的类型, 从而方便了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
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组织变性、坏死或纤维化造成了窦房结功能障碍是SSS发生的基础。早期临床特征突出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 尤其易发于夜间, 而后出现的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伴发窦房阻滞, 继续发展可出现以心房颤动为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即出现“快慢综合征”。动态心电图对快慢综合征的识别具有其他检测方法不可比的优势。DCG还可记录出现在距快速心动过速较长一段时间后窦性激动, 这种窦性激动的出现是窦房结自律功能下降的标志性判断标准, 对SSS的确诊十分重要。若患者在夜间出现长时间的窦性停搏, 则会造成脑组织缺氧, 脑组织缺氧是阿斯综合征的直接原因, 而患者在睡眠时并无明显症状, 则会对生命产生威胁。这种情况必须通过DCG才能发现, 给患者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 降低其病残率和死亡率。
综上所述, 动态心电图具有便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痛等优势, 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翠霞, 吴晓峰, 蔡晓虹. 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河北医学, 2010, 16(09):1062-1065.
[2] 舒辉霞.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01):116-117.
[3] 孟军, 白洁.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价值的探讨.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 22(06):868-869.
[收稿日期:2014-0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