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阑尾穿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1例临床分析

2014-09-21邵志伟黄其根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5期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开腹腹腔镜

邵志伟 黄其根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阑尾穿孔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1例), 开腹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比开腹组更短(P<0.05), 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开腹组更少(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1), 开腹组为45.2%(14/31),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 能有效降低腹腔残余感染、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 是治疗阑尾穿孔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 腹腔镜;开腹;阑尾切除术;阑尾穿孔

阑尾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常规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 术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风险较高[1]。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自问世以来, 就受到了广大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青睐, 目前已是治疗阑尾炎的主流术式, 但关于LA治疗阑尾穿孔的文献报道则相对较少[2]。本院在阑尾穿孔的临床治疗中, 采用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阑尾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阑尾穿孔临床诊断标准, 并经病理及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有全腹压痛(或反跳痛)等临床表现, 术前B超检查结果显示腹腔有积脓。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1例):开腹组男20例, 女11例, 年龄12~66岁, 平均年龄(32.2±3.6)岁;腹腔镜组男22例, 女9例, 年龄13~67岁, 平均年龄(35.3±4.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腹腔镜组: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进行脐部上缘穿刺, 建立人工气腹即:[压力13~15 mm Hg (1 mm Hg=0.133 kPa], 将10 mm套管针置入脐部穿刺孔中, 再置入腹腔镜, 探明阑尾病变及腹腔情况后, 右上腹置入10 mm套管针, 左下腹置入5 mm套管针, 患者取头高脚低位, 将左侧抬高15°左右, 让腹腔脓液聚集在右下腹及盆腔中, 将脓液吸净后, 调整为头低脚高位, 将右侧抬高15°左右, 充分暴露阑尾, 对阑尾周围粘连组织进行分离, 游离系膜和阑尾, 使用超声刀将阑尾系膜切断、使用圈套器对阑尾根部进行套扎2次, 在两套扎线之间将阑尾切断, 对阑尾残端黏膜进行烧灼处理, 从套管中将阑尾取出。调整手术床, 取头高脚低位并抬高左侧, 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若腹腔脓液较多, 可在左下腹操作孔放置引流管。最后解除气腹, 将操作器械退出, 以创可贴粘合穿刺孔。

开腹组:手术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严格按照常规开腹流程进行操作, 找到阑尾, 查看阑尾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 然后提起阑尾, 以止血钳穿过阑尾根部系膜, 使用2条4-0丝线结扎系膜, 然后在结扎线间将系膜切除。在与阑尾根部相距1 cm处, 使用丝线在盲肠壁上对浆肌层做荷包缝合, 在距离阑尾根部0.3 cm的位置, 钳夹阑尾, 再以丝线结扎。使用止血钳钳夹结扎线远端, 在结扎线与止血钳间, 将阑尾切断。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比开腹组更短,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开腹组更少,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2 术后, 腹腔镜组共有2例出现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腹腔残余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6.5%;开腹组有14例(切口感染5例、腹腔残余感染6例、近期肠粘连3例), 并发症发生率45.2%,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被成功应用于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 但关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的文献明显比其他阑尾病变更少, 这除了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操作技术有关外, 还可能与一些手术医师认为阑尾切除仅需小切口即可, 而腹腔镜手术较为麻烦, 未能正确认识到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有关[3]。虽然开腹阑尾切除术操作相对简单, 但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与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独特优势在于[4]:①腹腔感染发生率低。阑尾穿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术中对腹腔冲洗是否彻底, 将直接关系到术后腹腔感染率的高低。传统开腹手术由于切口较小, 对盆腔、膈下等部位显露不充分, 通常不进行腹腔冲洗, 所以感染扩散几率较高。而LA可在直视下将腹腔脓液吸净, 彻底冲洗腹腔, 较好地避免了脓液残留引发感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腹腔残余感染率为3.2%, 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9.4%(P<0.05)。②切口感染率低。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其不仅会延迟康复时间, 也会增加患者痛苦。LA的手术切口小, 经套管取出阑尾, 阑尾不会与穿刺口直接接触, 在拔出套管针后, 使用碘伏反复冲洗穿刺口, 很好地避免了穿刺口污染, 所以切口感染几率更低[5]。腹腔镜组的切口感染率为3.2%, 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6.1%(P<0.05)。③避免肠粘连。有学者提出[6], 术后肠粘连的有效预防措施主要有两点, 一是术毕彻底冲洗腹腔;二是术中操作轻柔。LA术中, 使用夹持小纱布的无损伤钳轻轻分离阑尾周围粘连组织, 在分离粘连后将脓液吸净, 并彻底冲洗, 从而有效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本研究中, 腹腔镜组无肠粘连发生, 开腹组则有3例发生肠粘连。这与文献报道相符。

总之, 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 能有效降低腹腔残余感染、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 是治疗阑尾穿孔的理想术式。

参考文献

[1] 黄奕江, 陈庆杰, 徐连春, 等.阑尾根部穿孔合并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腹腔镜治疗(附51例报告).淮海医药, 2013, 31(3):197-198.

[2] 黄奕江, 龚兵, 侯金华, 等.腹腔镜结合小切口手术处理急性复杂性穿孔性阑尾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11(8):754-755.

[3] 杨波.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5):64-65.

[4] 戴维, 杜工亮, 谢婷利, 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3例.陕西医学杂志 , 2013(10):1413-1414.

[5] 任培土, 沈志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适应证探讨.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2):146-148.

[6] 胡伟来, 何海荣, 叶德夫, 等.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1, 08(13): 50-51.

[收稿日期:2014-05-22]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阑尾穿孔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1例), 开腹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比开腹组更短(P<0.05), 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开腹组更少(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1), 开腹组为45.2%(14/31),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 能有效降低腹腔残余感染、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 是治疗阑尾穿孔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 腹腔镜;开腹;阑尾切除术;阑尾穿孔

阑尾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常规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 术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风险较高[1]。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自问世以来, 就受到了广大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青睐, 目前已是治疗阑尾炎的主流术式, 但关于LA治疗阑尾穿孔的文献报道则相对较少[2]。本院在阑尾穿孔的临床治疗中, 采用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阑尾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阑尾穿孔临床诊断标准, 并经病理及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有全腹压痛(或反跳痛)等临床表现, 术前B超检查结果显示腹腔有积脓。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1例):开腹组男20例, 女11例, 年龄12~66岁, 平均年龄(32.2±3.6)岁;腹腔镜组男22例, 女9例, 年龄13~67岁, 平均年龄(35.3±4.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腹腔镜组: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进行脐部上缘穿刺, 建立人工气腹即:[压力13~15 mm Hg (1 mm Hg=0.133 kPa], 将10 mm套管针置入脐部穿刺孔中, 再置入腹腔镜, 探明阑尾病变及腹腔情况后, 右上腹置入10 mm套管针, 左下腹置入5 mm套管针, 患者取头高脚低位, 将左侧抬高15°左右, 让腹腔脓液聚集在右下腹及盆腔中, 将脓液吸净后, 调整为头低脚高位, 将右侧抬高15°左右, 充分暴露阑尾, 对阑尾周围粘连组织进行分离, 游离系膜和阑尾, 使用超声刀将阑尾系膜切断、使用圈套器对阑尾根部进行套扎2次, 在两套扎线之间将阑尾切断, 对阑尾残端黏膜进行烧灼处理, 从套管中将阑尾取出。调整手术床, 取头高脚低位并抬高左侧, 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若腹腔脓液较多, 可在左下腹操作孔放置引流管。最后解除气腹, 将操作器械退出, 以创可贴粘合穿刺孔。

开腹组:手术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严格按照常规开腹流程进行操作, 找到阑尾, 查看阑尾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 然后提起阑尾, 以止血钳穿过阑尾根部系膜, 使用2条4-0丝线结扎系膜, 然后在结扎线间将系膜切除。在与阑尾根部相距1 cm处, 使用丝线在盲肠壁上对浆肌层做荷包缝合, 在距离阑尾根部0.3 cm的位置, 钳夹阑尾, 再以丝线结扎。使用止血钳钳夹结扎线远端, 在结扎线与止血钳间, 将阑尾切断。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比开腹组更短,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开腹组更少,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2 术后, 腹腔镜组共有2例出现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腹腔残余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6.5%;开腹组有14例(切口感染5例、腹腔残余感染6例、近期肠粘连3例), 并发症发生率45.2%,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被成功应用于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 但关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的文献明显比其他阑尾病变更少, 这除了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操作技术有关外, 还可能与一些手术医师认为阑尾切除仅需小切口即可, 而腹腔镜手术较为麻烦, 未能正确认识到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有关[3]。虽然开腹阑尾切除术操作相对简单, 但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与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独特优势在于[4]:①腹腔感染发生率低。阑尾穿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术中对腹腔冲洗是否彻底, 将直接关系到术后腹腔感染率的高低。传统开腹手术由于切口较小, 对盆腔、膈下等部位显露不充分, 通常不进行腹腔冲洗, 所以感染扩散几率较高。而LA可在直视下将腹腔脓液吸净, 彻底冲洗腹腔, 较好地避免了脓液残留引发感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腹腔残余感染率为3.2%, 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9.4%(P<0.05)。②切口感染率低。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其不仅会延迟康复时间, 也会增加患者痛苦。LA的手术切口小, 经套管取出阑尾, 阑尾不会与穿刺口直接接触, 在拔出套管针后, 使用碘伏反复冲洗穿刺口, 很好地避免了穿刺口污染, 所以切口感染几率更低[5]。腹腔镜组的切口感染率为3.2%, 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6.1%(P<0.05)。③避免肠粘连。有学者提出[6], 术后肠粘连的有效预防措施主要有两点, 一是术毕彻底冲洗腹腔;二是术中操作轻柔。LA术中, 使用夹持小纱布的无损伤钳轻轻分离阑尾周围粘连组织, 在分离粘连后将脓液吸净, 并彻底冲洗, 从而有效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本研究中, 腹腔镜组无肠粘连发生, 开腹组则有3例发生肠粘连。这与文献报道相符。

总之, 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 能有效降低腹腔残余感染、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 是治疗阑尾穿孔的理想术式。

参考文献

[1] 黄奕江, 陈庆杰, 徐连春, 等.阑尾根部穿孔合并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腹腔镜治疗(附51例报告).淮海医药, 2013, 31(3):197-198.

[2] 黄奕江, 龚兵, 侯金华, 等.腹腔镜结合小切口手术处理急性复杂性穿孔性阑尾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11(8):754-755.

[3] 杨波.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5):64-65.

[4] 戴维, 杜工亮, 谢婷利, 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3例.陕西医学杂志 , 2013(10):1413-1414.

[5] 任培土, 沈志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适应证探讨.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2):146-148.

[6] 胡伟来, 何海荣, 叶德夫, 等.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1, 08(13): 50-51.

[收稿日期:2014-05-22]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阑尾穿孔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1例), 开腹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比开腹组更短(P<0.05), 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开腹组更少(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1), 开腹组为45.2%(14/31),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 能有效降低腹腔残余感染、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 是治疗阑尾穿孔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 腹腔镜;开腹;阑尾切除术;阑尾穿孔

阑尾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常规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 术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风险较高[1]。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自问世以来, 就受到了广大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青睐, 目前已是治疗阑尾炎的主流术式, 但关于LA治疗阑尾穿孔的文献报道则相对较少[2]。本院在阑尾穿孔的临床治疗中, 采用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阑尾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阑尾穿孔临床诊断标准, 并经病理及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有全腹压痛(或反跳痛)等临床表现, 术前B超检查结果显示腹腔有积脓。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1例):开腹组男20例, 女11例, 年龄12~66岁, 平均年龄(32.2±3.6)岁;腹腔镜组男22例, 女9例, 年龄13~67岁, 平均年龄(35.3±4.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腹腔镜组: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进行脐部上缘穿刺, 建立人工气腹即:[压力13~15 mm Hg (1 mm Hg=0.133 kPa], 将10 mm套管针置入脐部穿刺孔中, 再置入腹腔镜, 探明阑尾病变及腹腔情况后, 右上腹置入10 mm套管针, 左下腹置入5 mm套管针, 患者取头高脚低位, 将左侧抬高15°左右, 让腹腔脓液聚集在右下腹及盆腔中, 将脓液吸净后, 调整为头低脚高位, 将右侧抬高15°左右, 充分暴露阑尾, 对阑尾周围粘连组织进行分离, 游离系膜和阑尾, 使用超声刀将阑尾系膜切断、使用圈套器对阑尾根部进行套扎2次, 在两套扎线之间将阑尾切断, 对阑尾残端黏膜进行烧灼处理, 从套管中将阑尾取出。调整手术床, 取头高脚低位并抬高左侧, 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若腹腔脓液较多, 可在左下腹操作孔放置引流管。最后解除气腹, 将操作器械退出, 以创可贴粘合穿刺孔。

开腹组:手术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严格按照常规开腹流程进行操作, 找到阑尾, 查看阑尾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 然后提起阑尾, 以止血钳穿过阑尾根部系膜, 使用2条4-0丝线结扎系膜, 然后在结扎线间将系膜切除。在与阑尾根部相距1 cm处, 使用丝线在盲肠壁上对浆肌层做荷包缝合, 在距离阑尾根部0.3 cm的位置, 钳夹阑尾, 再以丝线结扎。使用止血钳钳夹结扎线远端, 在结扎线与止血钳间, 将阑尾切断。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比开腹组更短,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开腹组更少,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2 术后, 腹腔镜组共有2例出现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腹腔残余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6.5%;开腹组有14例(切口感染5例、腹腔残余感染6例、近期肠粘连3例), 并发症发生率45.2%,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被成功应用于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 但关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的文献明显比其他阑尾病变更少, 这除了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操作技术有关外, 还可能与一些手术医师认为阑尾切除仅需小切口即可, 而腹腔镜手术较为麻烦, 未能正确认识到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有关[3]。虽然开腹阑尾切除术操作相对简单, 但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与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独特优势在于[4]:①腹腔感染发生率低。阑尾穿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术中对腹腔冲洗是否彻底, 将直接关系到术后腹腔感染率的高低。传统开腹手术由于切口较小, 对盆腔、膈下等部位显露不充分, 通常不进行腹腔冲洗, 所以感染扩散几率较高。而LA可在直视下将腹腔脓液吸净, 彻底冲洗腹腔, 较好地避免了脓液残留引发感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腹腔残余感染率为3.2%, 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9.4%(P<0.05)。②切口感染率低。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其不仅会延迟康复时间, 也会增加患者痛苦。LA的手术切口小, 经套管取出阑尾, 阑尾不会与穿刺口直接接触, 在拔出套管针后, 使用碘伏反复冲洗穿刺口, 很好地避免了穿刺口污染, 所以切口感染几率更低[5]。腹腔镜组的切口感染率为3.2%, 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6.1%(P<0.05)。③避免肠粘连。有学者提出[6], 术后肠粘连的有效预防措施主要有两点, 一是术毕彻底冲洗腹腔;二是术中操作轻柔。LA术中, 使用夹持小纱布的无损伤钳轻轻分离阑尾周围粘连组织, 在分离粘连后将脓液吸净, 并彻底冲洗, 从而有效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本研究中, 腹腔镜组无肠粘连发生, 开腹组则有3例发生肠粘连。这与文献报道相符。

总之, 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 能有效降低腹腔残余感染、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 是治疗阑尾穿孔的理想术式。

参考文献

[1] 黄奕江, 陈庆杰, 徐连春, 等.阑尾根部穿孔合并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腹腔镜治疗(附51例报告).淮海医药, 2013, 31(3):197-198.

[2] 黄奕江, 龚兵, 侯金华, 等.腹腔镜结合小切口手术处理急性复杂性穿孔性阑尾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11(8):754-755.

[3] 杨波.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5):64-65.

[4] 戴维, 杜工亮, 谢婷利, 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3例.陕西医学杂志 , 2013(10):1413-1414.

[5] 任培土, 沈志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适应证探讨.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2):146-148.

[6] 胡伟来, 何海荣, 叶德夫, 等.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1, 08(13): 50-51.

[收稿日期:2014-05-22]endprint

猜你喜欢

阑尾切除术开腹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麻醉前静注帕瑞昔布对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根部的不同处理方式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粪石性阑尾炎合并回盲部穿孔手术方式探讨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