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农村资源拓展习作空间

2014-09-21陈金俊

黑河教育 2014年9期

陈金俊

[内容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引领学生了解民俗之风,品味特色小吃;带领学生参与田间劳作,体验劳动之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

[关键词]融入大自然;了解民俗之风;参与田间劳作;丰富校园生活

我校地处农村,有许多城市比不上的独特自然资源,美丽而充满灵气的大自然,丰富的人文底蕴……这都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利用这些资源,就地取材,掘井取水,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

一、融入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大自然是儿童思维的摇篮,是儿童思维的发源地。对农村孩子来说,优美的自然风光给予他们得天独厚的礼物。走出门去,映入眼帘的尽是美丽的自然风光。有了资源,还要学会采集、积累。大脑中采集的自然信息越多,写作的素材就越丰富。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在指导习作时,我除了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颜色、形状、味道、动态、静态来描写,还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收集到描写景物的古诗、优美词句运用到习作中,表达对景物的情感。美丽的自然风光,身临其境的体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写出的文章自然充满了真情实感。学生因收藏而富有,作文因生活的回放而更加精彩。只有用心去感受,给大自然赋予生命的情感,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二、了解民俗之风,品味特色小吃

乡村的习俗与城市不尽相同。农村更注重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除夕贴对联,准备团圆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为敬祖节,人们用薄饼祭祀祖宗,然后一家围着吃食薄饼;中秋节博饼;冬至做汤圆。独特的习俗、各色的小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每到过年时,我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风俗去访一访,访家人,访邻居,问一问、查一查习俗的来历,了解其中的历史典故,感受家乡的风韵,学生感受很深,写出的作文让人印象深刻。

杨茜同学在《美味的薄饼》一文中写道(片断):“……今天是我掌勺,虽然有点手忙脚乱,但总算有惊无险,锅里飘出了阵阵香味。我赶紧拿来盘子盛起来,贪吃的延龙迫不及待地用手抓了一把吃。开始包了,我摊开皮,用汤匙舀了一勺菜放在皮的一端,加上番茄酱,把皮的两头往里折,再卷成圆筒状。可真香啊。再看看小调皮——延龙,包成四不象干脆用双手捧着吃,像个小馋猫,那模样引得同学哈哈大笑……”生活如此多姿,学生的作文自然就精彩纷呈。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大胆去体验生活,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文章才会真实,有新意。

三、参与田间劳作,体验劳动之美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作为教师,应该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玩中、在乐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生活体验,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并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为了让孩子体验生活,我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参与田间劳作,并写好观察日记,定期在班级中组织交流。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表达。林岚同学在《我家的小菜园》中写道:“一个星期后,蔬菜冒芽了”不过他们很小,只有两片叶子。我天天给它们浇水、除草。又过些天,小苗逐渐长大开花了,有的还结果了。小袖珍萝卜已经冲出地面了,圆圆的、胖胖的。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在体验中积累丰富的题材,从此作文不再是空话、假话、套话,而是涌动着真挚的情感;作文的语言,不再是苍白无力,而是充满了生命的质感。

四、丰富校园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新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学生们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生活。同学间的合作竞争、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更是驱赶习作神秘感、恐惧心的良药。为此,我经常组织游戏:跳格子、玩沙包,甩陀螺、滚铁环……大家乐此不疲;我还经常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烤红薯,美味佳肴品尝会等……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廖莹同学在《第一次烤红薯》中写道:“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红薯盼来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挖开土,掏出一个个红薯。我拿起一个不停地吹气,终于凉了些,我小心地撕下一块皮,我张大嘴巴咬了一大口,真好吃啊!红薯的香味中带有一丝丝甜味,让我的嘴里留下了一口芳香,肚子里就像谁点燃个火盆,温热……”真实的体验,真实的感受,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朴实真切。

总之,教师应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将作文植根于生活,让生活开启学生作文的源泉,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兴趣盎然,时有生花妙笔,时有灵动才思闪现,拓展作文的空间,增添作文的乐趣,使学生从爱生活到爱作文。

(责任编辑 刘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