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2014-09-21贾丹
贾丹
任务驱动教学产生于20世纪 80 年代,是以任务为中心,在真实的情境或模拟真实世界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即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学习知识和技能,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在英语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能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是通过完成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最为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实施过程是英语言学家Jene Willis(1996)的三段论(即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聚焦),相应地把任务驱动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任务环阶段和任务后阶段。
1.前任务阶段
前任务阶段即任务实施前的准备阶段,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最短的一个阶段,它一般根据学生对任务的熟悉程度来确定时间的长短。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1)导入主题和任务。即对新的内容或者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进行介绍。
(2)师生共同分析主题。在进行任务学习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和全体学生共同分析和突出主题。
(3)布置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学习任务之前,教师要让他们理解、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如何开展此项学习任务,每位学生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及完成任务的时间等问题。
2.任务环阶段
在任务环这一阶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采用不同的交互形式,各自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获得知识。本阶段主要由 三个部分组成: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实施任务,教师远距离监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任务。其次,教师要告诉学生报告的目的、对象、时间和形式,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全班汇报执行任务的情况,包括所做的决定和发现,使任务的策划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咨询,以帮助学生形成意义、表达想法。最后,要求每组派一名学生以口头、书面的形式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在学生汇报后给予及时的总结。
3.任务后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析和练习。分析是指学生分析和讨论文本或者录音文本,对意义和使用有深层的理解;练习是指在分析期间或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新出现的知识,帮助他们记住有用的知识,使他们再面对新的问题时有信心去完成。
二、任务驱动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
根据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任务前阶段
在任务前阶段,教师布置相关任务,引出文本的相关背景知识,导入话题。教师可以运用提问、讨论、音像材料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把任务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熟悉课文材料并做好充分的学前准备。教师在任务前阶段应做好如下工作:
(1)引出课文材料的背景知识,开展内容预测活动。学生对课文材料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背景知识存储于学生的长时记忆中,是直接影响其对课文分析、理解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明确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课堂上,学生间彼此相互交流知识和信息,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扮演引导者、答疑者、向导者的角色,同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兴趣。
(2)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生词,使学生顺利阅读课文。同时,课堂上的语言知识讲解不能占用过多时间,可以通过文章的内容及上下文猜测出词义。
2.任务环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教师要从课文的内容、活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要求来设计。任务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数个微型任务链构成任务链,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具体可以设计为以下活动形式:
(1)小组活动。全班同学可自愿或由教师分配结成小组,每一组领取一自然段的任务,让该小组成员找出该自然段的主题句、关键词,使小组成员理解该自然段的内容。
(2)班级讨论。各小组选派出一个代表来汇报阅读成果,再在班上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个整体印象。
(3)结对子活动。同桌结成对子再仔细阅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捕捉到某些特定的消息和相关的事实与细节。
3.任务后阶段
任务后阶段为检测评估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要将任务完成的情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提出相关的建议或解决相关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语言表达的协助者,帮助学生解决口头表达或者文字表达上存在的(下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