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生产生积极效应的语文课堂说话方式新探

2014-09-17陈秀琴

考试周刊 2014年59期
关键词:被动性语文课堂教学

陈秀琴

摘 要: 语文教师不仅可以用知识教导学生,让学生进步,还可以用说话方式改变学生,产生积极效应。目前语文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用命令式语气说话,这是不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效应的,反而有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语文是一门需要使用最多语言的科目,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说话方式。对学生说话用“肯定式”代替“否定式”,用“被动性”代替“主动性”,用“间接的”代替“直接的”。这样的说话方式可以让学生变得积极向上,对学生产生积极效应。

关键词: 说话方式 肯定式 被动性 间接的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这门学科作为工具性、人文性兼具的学科,肩负的责任是不仅教授知识,还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上不停给学生灌输积极的大道理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因为学生已经从小在父母长辈那里听到无数次了。如果再加上命令式的说话方式,也许就会得到负面效果。那么用什么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呢?“身传”,教师不是学生的家长,不可能陪伴孩子。我们的“行”平时学生在课堂上看不见,只能让学生稍稍了解到。只有和孩子们直接交流的“言”才能传递给学生最多的“东西”,特别上课时学生的问答。教师千万不能看不起我们的“言”,“言”有巨大力量,可以改变学生,可以让学生变得积极向上。这个“言”不仅指内容,还有过去不被重视的“言”的方式,即语文教师的说话方式。如果不想得到反效果,那么要想更好地教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产生积极效应,就要重视说话方式,改变说话方式。

总是听到命令式的说话方式,学生的思维方式就会出现两种可能:具有攻击性或消极性,说话就会变成一场战斗或一场傀儡戏。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形成正面思考的惯性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呢?我认为说话方式是突破口。下面具体说说语文教师该怎样改变说话方式,可以按照三点去做。

一、用“肯定式”代替“否定式”

在语文课堂上和学生说“不思考答案不会出”(否定式)和“再思考下答案就会出来了”(肯定式),给学生的印象完全不同。虽然都是说让思考一下的语言,但前者给人的感受是“不思考就不会有答案”,后者给人的印象是“思考就会有答案”。说话方式形成印象,哪个能让学生更积极地思考不言而喻。提出疑问的时候,比起说“为什么答不好呢”,“怎么才能答得更好呢”更能使人留下积极的印象,从而让学生产生期待。虽然是相同的意思,但是不用否定而用肯定式的说话方式,会让人产生积极肯定的印象,从而激活头脑。在大部分情况下肯定式的说话方式对学生更有用,更有积极效应。可能有些语文教师认为肯定式说话方式好像对学生的让步,其实“用争夺的方式,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以得到比你所期望的还多”。

具体来说,语文教师要学会用肯定式的说话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和问题答案。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把自己理想化,都喜欢被肯定,在肯定后会产生良好的暗示和积极的效应。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时,无论学生的答案和做的事是对还是错,都要使用能产生积极效应的肯定式说话方式而不是否定式说话方式。不仅少使用否定式说法方式,还要用文明的说话方式。说话方式是个人学问品格的衣冠,教师是一个传播知识的高尚职业,如果满口粗俗话,甚至还有下流话,将使人听了作呕,学生对老师的敬慕之心就会顿时全消。教师应使用幽默有趣的说话方式表现聪明、活泼、风趣。

二、“被动性”代替“主动性”

语文教师为了使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或者回答符合我们的答案,往往会采用错误的策略:让学生在我们的提醒下被动答题。特别当学生答错或者答得不好的时候,教师更容易犯这种毛病。其实不如让学生用“主动性”说话方式,而语文教师则使用“被动性”语言方式,因为这样得来的答案才是学生的。一定要让学生学会主动,我们接受他们的思考成果。语文教师要学会忍耐,以开放的心听学生讲话,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语文答案是主观的,不要跟着标准答案走,这是一条死胡同。语文老师必须在课堂上用“被动性”说话方式代替“主动性”说话方式。

具体来说,对学生采用被动性的说话方式是一种谦逊的说话方式,要养成用“你要来……”代替“我要你……”的习惯。为了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产生积极效应,老师“被动性”的说话方式非常有效。如果课堂上语文教师每天在提问时,都说“快把答案告诉我”,学生就会产生“我是被要答案”的心情和被动的身份,就会想发牢骚和说不平。如果说“请允许我让你回答问题”的话,就变成“我是主人的身份,我是主动要答的感觉”,我想他们不会讨厌而会非常愿意回答问题。如果教师的说话方式换一换,就不会陷入“学生都是为老师回答”的困境,还会让他们做出“为了不吃亏,别人答了,我没答到,我还是快点回答的好”的判断,这样看来,交作业是自己的选择。基于以上事实,让教师用“被动性”说话方式。

三、用“间接的”代替“直接的”

学会表扬,学会批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学会用“间接的”说话方式代替“直接的”说话方式。直接的说话方式确实可以表现得直率,但是语文教师的说话方式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我们不可以太直接。我们重视的应该是效果而不是讲出来舒服,直接的表扬和批评其实是老师自我情绪的释放。我们要真正让学生改正错误,产生积极的效应,把焦点集中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上。这样才是语文教师应该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用“间接的”说话方式表扬和批评,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先说表扬,许多语文教师“直接地”在学生答对后表扬“你回答得真好”,比起“间接的”在别的学生面前说“同学们,你们看他回答得多好”,哪个更有积极效应?是很明显的。再说批评,如果直接批评,可能就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即使没有不满,不开心也是肯定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我们说话时稍微“间接”点,情形就不一样了。如我们要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佳,可以说:“你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在我们班可是很高的,我很高兴。如果你上课的积极性再高的话,你就是我们班最棒的了。”这样学生就能接受批评,因为后面没有附加反语。由于我们间接提醒了需要改进的事项,他就会明白应该改进什么,从而努力达到我们的期望。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犯错时,用“间接的”说话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比“直接的”说话方式温和,更容易被人接受,不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效果更好。还有一种“间接的”说话方式可以用来批评学生,那就是教师先谦虚地说出自己的弱点,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如学生有时候答错题时,我说:“你答错了。但是,老天知道,我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人的判断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全靠自己的经验。你现在比我在你这个年纪时强多了。”先承认自己的错误,批评学生用这种方法,我想没有学生会感到不满。

语文教师要知道说话方式其实具有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肯定式”、“被动性”、“间接的”说话方式,拥有让学生更幸福、更优秀的力量,能够左右学生的进步。我们有必要在认识语言方式重要性的前提下使用它。我们要学会用好的语言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李海林.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之学理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

[2]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海林.语文教学科研十讲.浙江教育出版社.

[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被动性语文课堂教学
人类精神的被动性
——论列维纳斯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及其困难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U校园移动学习平台使用现状调查
现代企业秘书工作的主动性分析
现代企业秘书工作的主动性分析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聋生语文教学生活化
论现代行政权被忽略的被动属性
“合”乐而“不为”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