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中职《妇产科护理学》课程设计

2014-09-15邓赐群

考试周刊 2014年58期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

邓赐群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适合中等职业教育《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为核心教学目标,以项目教学为依托,同时聚合模块化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网络化教学、赏识教学、多元化考核及评价等模式,合理进行《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学 课程设计 中等职业教育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依据护理职业临床护理岗位工作需求与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标准而设置,总体特点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发展职业能力,塑造专业素养。课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及专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同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需要,在充分融合职业资格考试及本科妇产科护理学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设计。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校院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用工学结合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以后学历层次的提升打下基础。

2.资源整合

2.1资源开发

结合我校选定的中职教材、2014年护士资格证考试辅导用书、第5版本科教材及实训中心的各种教具,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及共享。

2.2项目划定

根据《妇产科护理学》的课程性质及教材二次开发,将课程划分为以下4个项目:①正常孕产妇的护理;②异常孕产妇的护理;③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④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又将每个项目分成若干个模块,分块完成,进行项目整合,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最后将4个大项目组合,即完成整个《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任务,从而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1]。

3.项目的整体设计和实施方案

3.1项目设计步骤

所设定的4个项目[2]是一个功能型整体,每个项目下都精心设计若干模块,完成模块任务,具体步骤如下:①完成任务:在每个模块的基础上,让各小组学生通过教师下发的任务书,完成既定任务;②小组自评与互评:每完成一个任务,各小组相互评价及小组成员之间自评;③教师评价与点拨:针对学生表现,给出中肯的评价,并对相关知识给予补充;④知识总结:采取“临床护士交接班”的模式,让学生自己整合本模块的重难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加以点拨;⑤总体评价:各小组就本次课各小组之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状态、合作分工状态及创新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客观评价;教师对各小组学生的表现给予总体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⑥开放实验室与临床见习: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⑦完成各模块教学后,还原整体项目: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整合。

3.2教学过程设计

3.2.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与产科护士长、妇科护士长共同备课,明确各自职责。临床带教老师职责:提供各种临床病例,以供学生搜集、编辑及选取合适的病例;安排学生临床见习时间,带领学生见习;与本校教师共同确定项目任务及每次课的课堂任务,共同上课。本校教师职责:创建学生与临床带教老师的公共网络交流平台(如QQ群,微信等);下发项目任务书及每次课的课堂任务;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并协调与各组长之间的联系,设定班长为总负责人,负责全面协调;提供各种实训室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生准备:班长根据教师下发的任务书通知各小组长随机抽签以确定各小组的任务;各小组组长根据随机抽取的任务,与小组成员协商合理分配各自任务;各小组成员从老师提供的多种获取资料的途径中选取适合的完成既定的任务。

3.2.2具体实施过程

为区别于传统的以“组织上课—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总结—作业”为框架的授课模式,特设计以下课程实施过程,详见表1。

4.考核评价方法

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三维评价体系”的过程评价,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通过平时的随堂理论与实验考核,期末理论与实践考核项,评价指标由以往期末理论成绩转变为学生知识、技能、专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总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占55%和期末成绩占45%组成,具体详见表2。

仪表:进入实训室,衣帽(护士服)整洁,禁止留长指甲、戴首饰。

课堂表现:就其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活跃性及正确性,小组合作团队协作性及创造性等给予综合评定。

案例分析:通过书面案例分析及随堂案例表达相结合进行评价。

笔试:题型以护士执业考试题型及案例分析题为主,随机由题库中抽出,实现教考分离,增强教学效果。

技能考核:考核之前开放实验室,由各小组组长自行协商开放时间,并自行管理实验室,最后随机抽检考核。

5.后期的改进与完善

对于平时上课不够积极主动及不善表达的同学,通过公共网络平台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实现集体动起来、活起来。鼓励学生在将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学习心得发表于论坛之上,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从而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6.试行与推广

选取同年级人数相同且综合素质相近的两个班级,分别用“项目导向、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试点教学。以教学效果、学生的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及学生能力的提升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的优缺点。在充分改正不足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并加以推广,从而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确实养成“做中学,学中做,学贯始终”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学生技能操作,发展学生品质,提升学生能力及评判思维能力[3],塑造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圆满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乔伊斯,著.荆建华,译.教学模式[M].中国轻工业版社,2002.

[2]李玉崎.在妇产护理学实践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职业》期刊,2013(11).

[3]朱修文.护理实训教学改革对呼声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

猜你喜欢

妇产科护理学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实施
高职院校《妇产科护理学》PBL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校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试论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