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14-09-15钟安妮
钟安妮
摘 要:行动导向教学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语文素养,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职语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8-0095-03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含义
行动导向 (action- learning)教学, 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是学习行为为主体,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的成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
在1999年,德国教育部正式确定了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的本质在于强调以人为本,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自我负责的学习中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而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行动导向教学的重点是设计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行动”的任务;实践重点是使用各种策略与方法帮助学生有自信地“行动”起来;行动导向的目的是发展其有能力“行动”的职业能力。通过多种的行动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任务,在过程中体会成就,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二、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的意义
(一)解决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常一年级的中职学生每周有2至4个课时的语文课程。在没有推行行动导向教学之前,中职语文教师常用传统的讲授法,过于重视语文常规性知识的讲解,而没有注意到中职学生本身的语文功底比较薄弱,有的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不会读、不理解,对很多常见的成语也一知半解,大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语文常识中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具体指的是什么。为此,在课堂上,教师手足舞蹈、声嘶力竭地讲,学生在台下偷偷玩手机、睡觉、讲话或是发呆。这种困扰极大地打击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学生由于不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内在挫败感渐强,慢慢变得习得性无助。为了摆脱这种挫败感,不少学生甚至一上课就睡觉、玩手机或者干脆旷课。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设置模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相互协作过程中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在学习内容方面不再注重间接经验的传授,而是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感受到间接经验。在学习内容的信息传递方面,不再是单向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双向的交流沟通形式,教师可直接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获悉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和深浅,便于指导和交流,并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充分发挥了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克服了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接受能力差等劣势。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模拟实际工作情境进行任务安排,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由传统的要学生去学转变为学生要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书面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满堂灌”,学生参与度低,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多数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语感能力较差。笔者曾在两个工科男生班进行过诗歌默写比赛,每个班各抽选出两名基础稍好的、基础一般的、基础稍差的同学,分别默写十句古诗。从他们的表现来看,基础稍好的同学能写对5句以上,基础一般的同学大致写对3句,基础稍差的同学写对一句甚至一句也写不对。比赛的结果反映出:中职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以及语感整体不强,语文的应用能力低。而从学生平时交上来的作文来看,句子不通顺、结构不完整、词不达意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和任务难度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团队,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交流和协作等社会能力。要想在组员间获得话语权,学生就必须好好研读文本,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便提出自己的意见,在与组员交流的过程中,彼此间的讨论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果可通过海报、便条贴、PPT等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地概括自己所在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长期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中的应用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实施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时,教师要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一般在8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常常会使用两到三种教学方法,笔者试以语文课堂中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举例分析。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学生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首先要明确工作任务,提高对文本知识及具体情境的认识;再是增强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三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利用头脑风暴法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
在进行口语教学《介绍》时,授课对象是汽车商务专业的学生,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汽车销售、汽车零部件销售、汽车售后服务等工作,这些工作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设置任务时教师应把语文口语教学的知识点与专业职业活动结合起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下面四点进行。
第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某天丰田汽车销售部迎来了某公司的一批汽车采购人员,作为销售部的资深员工李明被派来向这批客人介绍公司2014标致新款汽车。任务如下:一是以小组形式讨论最佳的介绍语,并派出一位代表上台演示;二是以海报的形式展示小组形成介绍语的思维流程及介绍的注意事项,并派同学介绍海报内容。
第二,小组合作,实施任务。在这个阶段,教师不参与学生讨论过程,但是控制着时间和进程的发展,在80分钟的课堂中,这部分的内容应该控制在20分钟内。学生明确任务后对一级任务进行分割,组员具体分工,确定各自的子任务。
第三,成果展示,组间交流。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使用本组讨论形成的介绍语进行产品介绍,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解说海报的同学需为另一名队员。这样,让学生随机应变的职业能力得到发展,让全组同学上台接受其它组员针对介绍语衍生的汽车问题提问,其它组员可点名本组任意一名同学进行介绍回答。
第四,评价反馈,总结提升。学生完成任务后,内心会有一股较强的成就感。评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令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增强记忆,牢固掌握产品介绍这一技能。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该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此次任务内容可以制定如下表格。
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讲授口语教学《介绍》,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介绍知识点讲解——学生练习——老师点评——课堂总结”,其教学成效更加明显,学生的接纳程度更高。在行动导向教学课堂上,通过设置与学生专业有关的任务,激发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同时诱发了学生好胜之心和内在的求知动力,这让学生从被动地听教师讲转变成主动地学。在完成任务阶段,大部分学生踊跃参与到小组讨论,并能够认真地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在提问环节,为了获胜学生给别的小组提出各种刁钻的问题;在评价阶段,学生能够对自我进行比较公正的评价。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加。
汽车介绍、海报介绍与接受提问的落脚点都是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海报展示产品介绍语形成的思维流程,可以锻炼学生在面对任务时该如何将任务分解、完成任务该考虑哪些因素等,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后进生可以在优等生的帮助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某个小组的一个成员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差,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小组给他安排的任务是计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知识互补,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在合作中,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技巧、责任意识、谈判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2(1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姜大源, 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 曾爱民,蒋丽波,于顺达.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9(9)
[5] 程庆龙.在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J].咸宁学院学报, 2010(7).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