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朗读在职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4-09-15陈林霞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

陈林霞

摘 要: 职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被边缘化,学生认为它不是专业课,学习兴趣不大,任课教师找不到更好的切入点。为更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作者尝试以朗读为窗口,结合职中学生就业前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大方的气质。

关键词:职中;语文课堂;朗读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8-0093-02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很多职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却无法将朗读的重要性充分凸显,从而使得职中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将朗读教学法与其他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克服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讲得过细等弊端,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在朗读中找回自信,在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朗读中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与理解,在朗读中提升形象与气质,改变了职中语文教学课堂枯燥、沉闷的气氛。如何使朗读教学收到好的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丰富朗读内容,让朗读进入学生心中

并非只有散文或诗歌才是学生朗读的主要内容,在笔者的教学课堂上,让学生朗读的内容有很多,除了课文或重要段落之外,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题目、答案、课堂小结等,都可以让学生读一读的。每一项朗读内容的安排都是有匠心的,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1.读简介。将一些比较出名的作者简介写得真挚感动一点,配上合适的音乐。如关于史铁生的简介,笔者引用了他的颁奖词:他从不曾屈服与命运,双腿无法在现实中行走,就让思想在笔尖上行走。面对着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地坛,他探求、叩问,一次次向灵魂深处进发,他的人生从不曾务虚,而是充实的,充满战斗精神的一生。他的离开,是文学和思想的共同伤痛。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且不论他在文学艺术上所作出的贡献,对于他来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他,就是史铁生。他告诉我们,生命是美丽的,是多姿多彩的,不论上天先前对你是否公平,是生命,总会发出耀眼的光彩。平时看起来非常枯燥的作者简介,经过简单处理,学生读起来就觉得意犹味尽。如此作者简介不仅加深了对作者人生经历的了解,更是与作者进行一次精神层面的交流,也是对文采飞扬的美文的一次欣赏。

2.读写作背景。文章的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很有帮助的,是讲课文之前必讲的内容之一,但平时一般都是由教师一读而过,学生感受不深,笔者会将课文的写作背景作一点语言上的修饰,让学生朗读起来,也同样读得有滋有味。如在介绍《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时,笔者是这样写的:1927年7月,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面对黑暗现实,没办法找到真正的出路。正如《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在《将进酒》中,可以这样介绍写作背景:天宝十一年,唐玄宗耽于女色,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虽才华横溢却又报国无门,更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消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3.读题目。在课堂上,教师一般都会设置若干问题,自己读出来,然后由学生回答。笔者将“读题目”这个“简单的事情”交给学生来完成,由于问题的题目通常都比较简短,笔者会点名叫一些平时调皮不爱听课、胆小不善于表达,又或者正在走神开小差、讲话的学生来读,一读一答,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与奖励, 这样既让他们有机会进行锻炼,又以提醒他们要集中精神听课,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融洽了。

4.读答案、课堂小结。学生充分发言,教师点拨,最后归纳出答案、小结时,也可以让学生读一读,除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以让一些走神开小差的学生再次回到课堂上来。总之,凡是“读”的内容,不妨多让学生来读一读。

二、形式多样的朗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单调的朗读不但影响语文课堂的效果,还会让语文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喜欢朗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接力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朗读形式,力求形式多种多样,降低朗读要求,尽量给每位学生最充分展示的机会。

1.个人读。这种朗读方式比较适合比较自信、积极主动的学生,读诗歌、读美文,给他们配上合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充分展示他们的朗读才能。

2.同桌读。就是以同桌为一个小组来朗读,这种形式适合读答案等一些简单的内容,主要是帮助一些特别不敢开口的学生,同伴相助,会增加他的勇气与信心。

3.小组读。就是按课堂上常坐的小组为单位朗读。对一些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可以采取小组读的形式,如《荷塘月色》,全班齐读的话,有些学生可能坚持不下来,就可以通过小组朗读的方式进行,互相对比、激励,比较好地完成了朗读任务。

4.全班读。学生齐声朗读是早有的朗读方式,诗词类是最适合全班齐读的。这种朗诵方式能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朗读的机会,在形式热烈的朗读气氛中,全班协调一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5.接力读。就是按段或者按句子几个人轮流朗读,一名学生朗读完下一名学生接着朗读,这种朗读方式比较适合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笔者具体的做法是,一名学生读完,另一名学生翻译,然后教师进行打分奖励,一节本来很枯燥的古文讲解课,就由于朗读而变得紧凑而热闹起来。

6.分角色读。有些课文可以分角色朗读。如《士兵突击》,三个学生为一组,分别扮演许三多、伍六一、成才,他们要读出许三多的善良、憨厚;伍六一的愤怒、绝望;成才的紧迫、迷惑。再如《项链》,女学生要读出玛蒂尔德的天真、爱慕虚荣;男学生读出路瓦栽的憨厚包容。这些朗读不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加深了对课文人物的理解。

〖BW((5mm,,)〗〖BG(〗〖BHDWG5mm,WK17mm,WK144mm,WK17mmW〗〖SQ*6〗·〖HT5"H〗教学教法·〖HT5SS〗谈朗读在职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应用〖BHDFG0.5mm〗〖BG)〗〖BW)〗

上述六点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尝试,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更多行之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相信经过每一位重视语文教学的教师的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教师和作者三者之间架起缤纷的彩虹,这样的语文课在课改中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才能逐渐走向成功。

三、建立奖励细则,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又比较完整的奖励细则。教师可将朗读分为优、良、中、及格四个等级。标准不用定得太细, 要求不能太高。

优:声音响亮,读音准确,流畅有节奏并有一定的感情表达。

良:声音较大,注意停顿,比较流畅。

中:声音一般,流利读完。

及格:能站起来,顺利读完。

每个等级设立分数标准。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60~70分为及格。学生每朗读一次,即记分一次,每月公布一次积分。学期结束后,再算出平均分,按平均分的20%算进学期总评成绩中。

四、举行朗读展示,感受朗读艺术魅力

每个学期的最后两节语文课,是学生朗读展示课,在学校的阶梯课室里进行,邀请其他班级的学生代表或教师来参加并进行点评。有个人朗读,小组朗读,最后经全班朗读结束,尽量给予每个学生在舞台上展现的机会,一个个故事、一首首诗歌、一段段范文朗读,给人以热情、给人以启迪、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让学生真正领略与享受到朗读的真情实感与无限激情,从中享受到“朗读”的无限艺术魅力。

总之,“没有朗读的课只是一般的‘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我们应该让朗读贯穿于语文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和亮点,成为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切入点。朗读教学法对文化基础弱、自律能力差、语文素养不高的中职生而言有特别意义,中职生长期缺乏表扬与奖励,很多学生有很深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缺乏参与热情。笔者通过朗读这样的一个窗口,不仅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赏识,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口耳眼脑并用,听说读写思齐走,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让有效提问激活语文课堂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