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2014-09-15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 7月12日—13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云贤、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劲松、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等与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袁振国、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珏、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姜正国、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副校长郑道明等,以及来自英国的专家学者,围绕“创新国家及区域未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使命、战略与重点”,共议教育改革发展大计。
会上,百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广东深化教育改革战略、国家及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教育治理体系构建与教育行政职能转变等论题,作了精彩演讲与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凸显了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经济社会转型不应仅仅是产业、经济的转型,更本质的是人的成长成才方式的转型,教育应充分体现出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的需求。要转变教育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是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非营利性、开放、定期召开的高端学术会议。峰会旨在为政府官员、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教育实践工作者建立一个对国际国内及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战略、政策、实践问题展开研讨和对话的高层平台,以创新教育思想、引领教育改革,助推中国南方教育高地建设和中国及区域教育现代化。
第二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以“创造国家及区域未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使命、战略与重点”为主题,议题包括: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使命与顶层设计;教育立德树人、审美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教育评价与中考、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高校、政府、社会关系重塑与高校创新能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信息技术革命与当代教育改革。大会设有2场全体会议和基础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3个专场,其中高等教育改革国际对话专场由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协办。来自全国各地和英国的30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教育实践工作者出席本届峰会。峰会收到论文50多篇,发表主题演讲35人次,30多名专家与主题发言专家对话研讨。专家学者们积极出谋献策,为解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面临的各种难题提出了种种设想和方案,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梦想提出了各种可能途径,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和中国南方教育高地建设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刊辑录了职业教育改革专场中部分专家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姜大源(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作用。如果职业教育能够造就中国,那么职业教育则更加伟大。我国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功不可没。
我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以把职业教育文化理解为三句话:第一,是对职业的敬畏,我们对职业应怀揣一颗敬畏之心;第二,是对技能的膜拜,对技能应怀揣一颗膜拜之心;第三,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应怀揣一颗尊重之心。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这三颗心,这个民族、国家不会走得太远。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定要满足三个条件:经济发展的需求性、终身学习的开放性、职业教育的系统性。对劳动市场,人手具备的技术是什么呢?不能离开人,职业教育讲的是跟人有关系。中国人讲的技术,很多是指技能。一定要有相应配套的职业教育去满足技术水平的增加和技能水平的增加。职业教育体系不管如何构建,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必须要从人的角度来思考。现在强调引导部分本科转型地方院校。从职业教育内部来讲,我们希望有自己的路。我认为转型有三个内容:回归职业教育、回归工程教育、改造工程教育或职业教育。
俞仲文(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发展与技术进步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要转型升级,彻底改变低水平、简单化、内涵浅的不足。我认为,发展与技术进步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技术立国”,这意味着必须要增强技术教育的分量,使得学生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及技术改良和创新能力。
十年前,我曾经提出过三个建议:重振中国的技术教育,重构中国的高等教育版图,重塑中国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形势下重构中国高等教育版图,不仅对于高等教育本身,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重构高教版图,不能仅仅看作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功利之策。要遵循“三个必须”:一是必须有大格局的视野,把重构高教版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二是必须要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把重构高教版图与改变中国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的中低端位置结合起来;三是必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把重构高教版图与各类高校率先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努力打造各自的升级版。
让部分本科院校转型升级,使他们回归到技术与职业教育行列,必须要彻底改变部分高校“三滞后”的被动局面,即:人才培养模式严重滞后于我国现代化主战场;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毕业生严重滞后于职场的岗位标准。为了培养大批既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工程师级和技术员级的技术技能人才,当前迫切需要正确处理“三大关系”:理论适用为度和适当强化技术基础的关系;以工作工程为导向和以技术活动全过程为导向的关系;面向现实的实务教育和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的关系。
同时,在此基础上,应该落实好“七个原则”:第一,按照“双需求”原则(岗位需求和技术活动全过程需求)来设计课程体系。过去是以岗位需求或职业需求为源头,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今天不仅要从岗位或职业的需求出发,而且还要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能力的需求出发,来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点。第二,按照“双训练”要求(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来构建和更新实践教学体系。既要重视以考证为目标的技能训练,也要重视以增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技术训练。第三,按照“双并举”方针(实务教育和创新教育)来充实教学内容。在实务教育中引入创新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深化实务教育内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技术革新和技术改良的素质和能力。第四,按照“双考核”标准(技能考核和技术应用考核)来完善评价体系。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从过去单纯重视取证率,提升为不仅要评价学生取证情况,而且要评价学生应用能力的情况。第五,按照“双基地”思路(既是技能训练基地,又是技研训练基地)来建设实践基地。因此不仅要根据工位、流程、工艺等的需求来选配设备、布置场地,而且要同时从如何有利于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技术应用能力出发来建设基地。第六,按照“双大赛”规格(技能大赛和创新创意大赛)来构建学生能力架构。今后高职学生的专业大赛应当与中职有明显区别。前者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后者重点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第七,按照“双功能”目标(既是技术技能型的人才源,又同时是应用技术源和创新源)来确定高职院校的社会功能定位,提高高职教育面向现代化主战场的直接贡献率。
孟源北(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中高职之间的相互贯通与有效衔接,关系着中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影响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打通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取决于高职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设计。自主招生作为一种新的招生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招考制度,在优质生源选拔与培养上发挥了无限的潜力,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一个很好的完善与补充。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是经教育部批准,由院校“单独确定入学标准、单独组织入学测试、单独实施招生录取”的一种招生录取形式。目前开展的院校主要包括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以及部分试点高职院校。
我认为,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改进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扩大自主招生的规模与专业数量;二是组建联考联盟,降低录取成本;三是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加大技能考核力度;四是组团发展,完善自主招生模式。
劳汉生(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要形成科学而明晰的教育理念,构建科学优化的治理结构,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的关系,促进市场性要求与教育性要求的协调统一。因为教育不仅是社会性,更重要的是公益性。应该拓展投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体系,形成稳定的经费支持系统。要加快构建国家层面的政策与制度保障体系。
陈玉欢(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产业的转型升级,我认为首先必须要找准定位。高职院校是哪个行业、哪个产业,必须要定位、分析清楚。第二是要分析需求,对产业、行业、企业以及人才的结构有怎样的需求,要对产品、市场环境的需求进行分析。第三是要强化服务,当前高职院校有非常好的硬件环境,可以利用这些硬件环境为社会提供服务,例如在职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
李海东(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主任):广东将会加快试点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抓紧研制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在数控和汽车专业已经有所突破,等级证书的标准已经完成。另外我们现在还进行着中高职衔接标准体系建设,前期制定了9个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接下来会启动第二批、第三批的标准体系建设,预计到明年将会完成近50个专业标准体系建设,基本覆盖了中高职衔接规模比较大的专业。
教育实践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思想的丰富,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总结、借鉴本次峰会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对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再度体验、再度考察和再度思考,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在高峰年会闭幕式上总结中阐述:在职业教育领域,专家们针对职业教育发展大趋势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战略,基本形成如下几点共识。一是职业教育大调整问题。专家们认为,一批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办应用技术大学,是对高等教育版图的重构,是对高等教育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是对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补强和完善。职业教育发展必须有大格局大视野,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必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突破传统精英高等教育制度框架,建立健全从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到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完整的职业人才培养链条,以技术立国为宏伟目标,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二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问题。专家们针对职业教育办学现状和培养困境,提出了方方面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构想,主张创新职业教育治理模式、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如实行股份制办学、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与人才培养、构建跨界协作治理体系、探索政校企协同创新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改革中职与高职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以及应用型本科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衔接考试招生制度,等等。三是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专家们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步伐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职业教育要走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道路,科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行业企业的作用,走特色化、市场化、集团化职业教育办学道路。
摄影:姚贤康 辛 颂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