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09-13孔庆元贺德黄建贤
孔庆元 贺德 黄建贤
结直肠肿瘤是发病率较高的肿瘤, 其有一定几率转为恶性, 因此早期彻底根治是维护患者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1]。目前对结直肠肿瘤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为主的治疗方式, 其手术方法有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和传统经腹手术治疗两种。从首次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几年,此方式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利用, 并成为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治疗中较为成熟的方法, 但因其对治疗医师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并需配备相应设备等问题, 腹腔镜治疗结直肠肿瘤特别是对于需要采取根治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率较低, 开展的进程也比较慢[2]。为了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可行性, 扩大腹腔镜外科手术的范围, 本院不断总结、改进自己的手术治疗方法, 提高手术操作技术,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结直肠肿瘤患者共80例。其中女42例, 男38例;年龄36~78岁, 平均年龄(43±3.76)岁。所有病例均通过术前病理诊断确诊。其中升结肠肿瘤7例, 癌变1例;降结肠肿瘤19例, 癌变3例;直肠肿瘤23例, 癌变3例;乙状结肠肿瘤31例, 癌变12例。所有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及患者自身意愿选择不同手术方法, 分为采用腹腔镜治疗的腹腔镜组(43例)和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传统手术组(3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分期等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治疗, 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详细记录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感染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考察患者术后生存率与转移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经过手术治疗, 无死亡病例, 患者恢复良好,其中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由于术中损伤输尿管转为开腹手术治疗。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4 h,手术切口在3~5 cm左右, 术中出血量基本可控制在100 ml以内, 术中出现1输尿管损伤病例, 术后恢复情况理想, 切口局部组织无炎性渗出, 无开裂和感染, 未发生肠粘连及肠梗阻等并发症, 术后24 h内多数患者可自行下床活动, 1周左右出院; 传统手术组平均时间为3~6 h, 手术切口大, 术中出血量较多, 术中无十二指肠和输尿管损伤, 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慢且术后出现4例感染病例(腹腔感染2例, 腹壁切口感染1例, 会阴部切口感染1例), 感染率为10.81%,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无重大并发症, 患者主诉以伤口不适为主, 术后10 d左右方可拆线并需留院观察。通过电话随访, 发现术后腹腔镜组肿瘤转移3例, 转移率为6.98%, 传统手术组转移5例, 转移率为13.51%, 传统手术组肿瘤的转移复发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统计术后1年患者生存情况, 发现腹腔镜组1年存活率为97.6%, 传统手术组1年存活率为92.1%。腹腔镜组在术后生存率上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治疗情况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s, %)
表2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s, %)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平均手术时间(h) 术中平均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手术感染率(%) 术后转移率(%)腹腔镜组 43 2.32±1.20 70.40±20.23 6.2±1.5 0 6.98传统手术组 37 4.60±1.20 120.10±42.50 8.9±3.4 10.81 13.51
3 讨论
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结直肠肿瘤的发生率是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的第三大恶性肿瘤, 此病的发生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3]。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其好发部位相对固定, 一般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 约占全部结直肠肿瘤的60%。对于腹部肿瘤传统手术治疗方式一般采用开腹切除并行淋巴结清扫, 此治疗方案存在创口大、恢复慢、并发症多、易感染等缺点。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借助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完善。在经过首例借助腹腔镜完成结直肠手术后二十几年的发展, 其理论与技术已经越来越完善, 并被更多的医生接受并运用。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提升及微创外科技术的开展, 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方案的安全性、肿瘤的根治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4,5]。腹腔镜手术治疗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去。和传统手术相比,经腹腔镜微创治疗与开腹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基本相同。人们一般认为这是由于人体的生理特性与腹腔镜的特殊光学放大特点相结合的原因, 科学家普遍认为人体的直肠有着完整的被膜, 这是由内腹膜及盆筋膜脏层包绕直肠周围的脂肪、血管、淋巴和神经组织形成的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区分的肠系膜组织, 而因腹腔镜特殊光学作用其能对手术视野起局部放大作用, 使术野中组织结构更容易辨认, 方便医生找准组织间隙, 使得分离及切除肿瘤组织更加彻底, 并可有效避免伤及正常组织, 能帮助医生严格遵循恶性肿瘤的手术根治原则, 彻底完成病变组织及周围淋巴结的清扫, 同时可精确定位系膜根部, 完成血管的高位结扎术, 因此腹腔镜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而且因为是微创手术在直接视野下进行的组织切除, 减少了对肿瘤的挤压和牵拉, 降低了肿瘤细胞脱落的可能, 减少了癌细胞种植转移的可能性,降低了肿瘤复发几率。本次实验也验证了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有着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手术感染率低, 患者康复情况好、转移率低等优点。
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其效果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 甚至优于传统手术效果。腹腔镜治疗技术成熟、安全可行, 能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 促进恢复, 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肿瘤转移和复发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俞春亮, 王存川.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难点与对策.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1):62-63.
[2] 黄唐剑, 袁堂战, 李铂.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36):155-156.
[3] 徐金明, 黎可, 童富云, 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 6(29):146-147.
[4] 吴国良, 沈根海, 高泉根.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69例报告.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 5(18):334-336.
[5] 王华.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的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健康月刊, 2010, 29(1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