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人性化护理干预
2014-12-01赵霞
赵霞
病毒性脑炎在临床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性感染性疾病[1]。这种疾病属于中枢神经的感染性疾病, 传播对象主要是小儿, 小儿健康因为这种疾病的存在而受到严重的威胁。要想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同时对患儿进行对症施治以及护理干预。本院针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和康复, 积极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1月期间对本院收治的17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展开研究, 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86例, 男48例, 女38例, 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4岁, 病程1~7个月, 平均病程3.4 d;干预组86例,男50例, 女36例, 年龄7个月~13岁, 平均年龄4.2岁, 病程1~8 d, 平均病程3.3 d。上述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①发热护理:要及时更换出现发热症状患儿的衣服, 及时对体温超过38.5℃的患儿进行降温处理。注意加强患儿的营养, 一般来说病毒性脑炎患儿可以喂养适量的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②神经精神症状护理:及时关注出现幻觉的患儿, 同时加强护理, 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注意将患儿的脑部护理工作做好, 出现抽搐症状的患儿应该保持平卧拉, 保持宽松衣着, 头部偏侧卧。对患儿鼻腔和口腔分泌的异物进行及时的清理, 呼吸道要保持通畅, 注意持续供氧。要注意保护出现抽搐症状患儿的舌部, 可以将适当物体放在患儿的上下齿间, 避免意外咬伤情况的发生。③呕吐护理:将出现呕吐的患儿保持侧卧位, 便于呕吐。要及时对呕吐后患儿口腔中的残留物进行清理, 防止误吸性窒息和再次呕吐的诱发。同时要对患儿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 如有异常情况出现要及时通知并对其进行治疗。④昏迷护理:将昏迷中患儿的背部适当抬高, 使其静脉回流变得更加通畅, 脑静脉窦压力得到降低,颅内压受到控制。及时变换患儿体位, 保证患儿的舒适度,按摩受压部位, 避免褥疮的出现。进行翻身之后再轻拍患儿背部, 患儿的痰液会顺利排出, 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出现。全过程的动作要轻柔, 患儿的舒适度是作为护理动作的前提。如果患儿处于昏迷状态, 应及时对其进行鼻饲,保证患儿充足的热量供应。
1.3 效果评价 ①痊愈:患儿的意识有明显恢复, 体温逐渐正常,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患儿意识恢复, 体温也有恢复。③有效:患儿意识有所恢复, 体温呈下降趋势,临床症状有所好转。④无效:患儿意识没有任何明显变化,体温也没有下降的趋势, 临床症状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迹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9%, 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留院观察时间比较 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留院观察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病毒性脑炎症状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留院观察时间比较( ±s, d)
表2 两组患儿留院观察时间比较( ±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
3 讨论
因为受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影响, 病毒性脑炎患儿一般来说会在精神上产生一定的障碍, 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危及生命[2]。所以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周密的护理干预, 如果是幼儿患者, 那么需要对其进行周密科学的护理干预, 加强护理, 护理干预要全方位展开。因为有时与患儿之间可能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所以就需要用加强监控的方式来对患儿病情进行监控, 保证将病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这样才能使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3]。
综上所述, 采用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将治疗效果有效的提升, 对患儿愈后也有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 还可以使患儿住院的时间得到有效的缩短, 效果非常显著, 经过实践证明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护理方式。
[1]宋桂霞.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9): 332-333.
[2]曹秀红.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 2013,17(18): 2343-2344.
[3]徐芳.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6): 9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