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疗效观察
2014-12-01李贺峰
李贺峰
肾囊肿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肾脏囊肿性病变疾病,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根据调查统计, 5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约50%[1]。其患者的囊肿比较小可不用治疗, 如囊肿较大, 则会出现尿血、腰痛、肾性高血压等些不良的症状, 需要及时治疗[2]。近年来, 多数患者采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进行治疗, 另外常用的硬化剂都是采取医用的无水乙醇, 无水乙醇虽然价格实惠, 也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会出现一定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等,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单纯性囊肿患者60例, 男42例, 女18例, 年龄38~65岁, 平均年龄(50.1±3.5)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经CT、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等进行检查确诊。患者的囊肿直径为3~12 cm, 其中>5 cm者有46例, <5 cm者有14例。术中抽出囊液60~245 ml, 平均(78.2±0.8)ml, 囊液细胞学检查均无发现异常, 在手术后病理回报均为肾囊肿。本次研究选择单纯性肾囊肿患者60例, 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采取无水乙醇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取聚桂醇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 在无菌的操作下, 对皮肤的进针点和囊肿直线的距离采用B超测出, 同时进针的角度及深度采取超声穿刺探头进行定位, 麻醉穿刺点的局部, 接着根据超声引导下进针行穿刺。囊腔内经过针尖刺入后, 采取B超对囊腔内的针尖确认是否进入, 然后将针固定好, 针芯拔出,采用20 ml的注射器将囊液吸出。将囊液最先吸出的一部分留作为常规、细胞学、细菌学和生化等的检查。将囊液吸净后, 对照组将无水乙醇注入, 其观察组将聚桂醇注射液注入,注入量均为囊液量的1/5~1/10, 将其注入后, 行10 min的保留后尽量将其抽出, 穿刺针拔出, 并用碘伏对皮肤消毒, 消毒完成后覆盖敷料贴。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囊肿消失且无复发;显效:患者的囊肿直径比治疗前有1/2的缩小;有效:患者的囊肿直径比治疗前无1/2的缩小;无效:患者的囊肿大小无任何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肾囊肿均一次穿刺成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 显著高于对照组7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为2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
3 讨论
肾囊肿是比较常见的疾病, 其在外科的治疗中, 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开放性、腹腔镜等手术治疗, 但其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明显。近年来, 随着医疗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超声介入肾囊肿的治疗已经在广泛应用[3]。其对单纯的囊肿穿刺抽液效果不明显, 但在抽液后将聚桂醇注射液注入囊腔内, 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疗效显著, 且囊肿不易复发, 同时能减少不良情况出现和并发症发生。所以, 在通过超声的引导下, 对囊肿的穿刺、抽液和硬化剂注射进行完成, 对外科的手术带来风险和痛苦都能大大减少[4]。通过上述总结, 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患者, 其选择患者的合适穿刺点很重要和硬化剂的选择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 通过两种方法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比较, 其采取聚桂醇注射液注射能提高治愈率, 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硬化剂, 值得推广应用。
[1]杨文增, 王佳荣, 张颖.两种方法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疗效观察.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7): 2013-2014.
[2]崔庆明.经皮穿刺硬化和置管引流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20): 138-139.
[3]王延兵.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临床研究.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10(3): 202-203.
[4]赵春利, 李进中.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聚桂醇治疗单纯肾囊肿的疗效观察, 天津医药, 2013, 41(3): 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