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2014-09-12裴重刚杨继玲
邵 毅 余 静 余 瑶 裴重刚 方 鑫 杨继玲 涂 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江西 南昌 330006)
青光眼是导致不可逆性盲的主要原因,是仅次于白内障导致失明的第二大最常见原因〔1〕,主要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21%~1.64%〔2〕。我国的原发性青光眼类型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为主,约占原发性青光眼的79.6%~92.9%。而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目前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总人群中PD的发病率为0.1%~0.2%,55岁以上人口中占1.4%,75岁以上人口中占3.4%~6.2%〔3,4〕。神经细胞凋亡是青光眼与PD共同发病机制之一〔5〕。目前国外已有研究报道青光眼与PD具有一定关联性〔6〕。本研究拟探讨青光眼患者并发PD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青光眼患者320例(A组),男192例、女128例;年龄38~87岁,平均(66±8)岁;高中及以上学历182例;月收入300~8 200元,平均(1 568±626)元;选取年龄、病程等重要非试验因素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20例(B组:包括病人家属258例及本院职工62例),男198例、女122例;年龄36~88岁,平均(68±6)岁;高中及以上学历190例;月收入400~8 400元,平均(1 686±736)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本研究涉及的全部研究方法均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受试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选标准 (1)符合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标准:①具备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眼部解剖特征;②有反复轻度至中度眼压升高的症状或无症状;③房角狭窄,高眼压状态下房角关闭;④特征性的PACG视盘及视野损害;⑤眼前段不存在急性高眼压造成的缺血性损害体征。(2)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开角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及继发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已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或已行虹膜激光术者;②外伤致视神经损伤、先天性大视杯及高眼压症患者;③合并有任何影响试验可靠性的急慢性眼病及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患者;④合并精神性疾病患者;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⑥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史者。
1.3PD入选标准 符合1997年英国PD脑库制定的原发性PD的诊断标准〔7〕:①必须存在下列主征中的至少2项: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步态姿势异常;②排除药物、脑血管病、脑炎及脑创伤等各种原因导致的PD综合征和进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痹、橄榄-脑桥-小脑萎缩、黑质-纹状体变性等PD叠加综合征;③左旋多巴治疗有效;④初发症状、体征或病程中有两侧不对称性。PD排除标准:原发性震颤;脑血管病、脑炎、中毒、脑创伤等导致的PD综合征;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路易体痴呆等PD叠加综合征;严重痴呆、构音障碍影响情感表达及其他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残疾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PD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PD统一评定量表中修订的Hoehn-Yahr分期,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1.0~5.0期,1.0~2.0期为轻度,2.5~3.0期为中度,4.0~5.0期为重度。PD临床分型:根据 Schrag等〔8〕分为震颤型,强直-少动型,混合型3种。认知功能测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包括定向力、注意、计算、语言理解、即刻记忆、短程记忆、物体命名、言语复述、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及图形描画共11项,总分0~30分。按不同文化程度进行评定,低于17分(文盲)、20分(小学)、22分(中学)、23分(大专及以上)者为痴呆。
1.4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内容:①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民族、年龄、职业、婚姻、青光眼及PD病程、文化程度、月收入及家庭住址等;②生活行为因素:烟酒嗜好、视觉疲劳、情绪性格、睡眠质量等;③既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等;④眼科情况:视力、眼压、眼底、屈光、A型超声波、视盘出血等眼科专科情况;⑤家族史:一级亲属青光眼患病率;⑥病例组发病情况:青光眼类型、发病前有无眼睛胀痛、大量饮水史、情绪刺激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发生PD的相关因素比较 A组患者并发PD 33例, B组中PD患者23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1.957,P>0.05),见表1。
2.2两组不同年龄段PD发病率比较 两组各年龄段P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青光眼患者病程、严重程度与性别、年龄、PD病程、PD临床类型、PD严重程度、PD家族史及MMSE关系 33例青光眼伴PD患者男26例,女7例;年龄64~87岁,平均年龄(68±8)岁;青光眼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1)年;早期青光眼26例,中晚期青光眼7例;PD病程1~16年,平均(9±4)年,轻度PD 16例,中度PD 11例,重度PD 6例;震颤型20例,强直-少动型5例,混合型7例,有PD家族史12例,平均MMSE为(16±4)分;将青光眼PD患者性别、年龄、PD病程、PD临床类型、PD严重程度、PD家族史及MMSE分别与青光眼病程、严重程度评分作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青光眼病程、严重程度评分与MMSE评分成负相关(r=-0.346、-0.283,P<0.05),与年龄(r=0.030、0.030)、PD病程(r=0.296、0.288)、PD严重程度(r=0.362、0.317)呈正相关(均P<0.05),与性别(r=-0.582、-0.616)、临床类型(r=0.042、0.054)、家族史(r=0.012、0.008)无相关性(P>0.05)。
2.4影响青光眼病程、严重程度评分的多因素分析 将青光眼病程、严重程度分别和患者年龄、PD病程、PD严重程度及MMSE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PD病程、PD严重程度及MMSE均能影响青光眼病程及严重程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PD发病率对比(n/N)
表2 两组不同年龄段PD发病率对比〔n(%)〕
表3 影响青光眼患者病程、严重程度评分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PACG为眼科常见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是眼科疾病中与神经性疾病较为密切的一组疾病。神经细胞凋亡是青光眼与PD共同发病机制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总人群中PD的发病率为0.1%~0.2%,而在65岁以后的人群中则是1.5%~2.0%〔9〕。国外学者证实诱导青光眼的猴子模型中,细胞凋亡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机制之一,在PD的动物模型及病人身上,也已证实了其神经细胞存在细胞凋亡〔6〕,而这种关联是巧合还是具有因果关系仍然不确定。笔者前期调查了眼部疾病如青光眼〔10,11〕斜视〔12~14〕的视觉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的改变情况,进一步确定青光眼是否与神经性疾病相关。
Andreas等〔15〕研究发现PD部分患者存在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及杯盘比增大,患青光眼的概率为23.7%,明显高于正常人患青光眼的概率(6.5%)。此外,青光眼患病率从2.6%增加到4.7%,患病人群年龄也从65~74岁增加到75岁或以上。PD患者的视神经纤维对高眼压耐受性降低,患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概率增加(50%),这一结论与Sommer等〔16〕的研究结论相一致。笔者发现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在淀粉样变性,它可能属于一种慢性视神经节淀粉样变性疾病,最后导致神经节细胞坏死及视神经轴索的脱落。目前没有查阅到有关PD患者中PACG患病率方面的文献,在PubMed数据库上也未能检索到相关的文献。前期已研究了一部分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如马凡综合征等〔17〕,目前的初步研究结果发现青光眼病人患PD的风险略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ACG多见于居住农村、经济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青光眼病程越长及严重程度越高,PD病程及严重程度也越高;此外,青光眼病程越长及严重程度越高,MMSE越高,也越容易患PD。
在临床工作中,研究PACG并发PD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生活质量,总结其自身规律且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将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有较重要的实际意义。
4 参考文献
1Bai ZL,Ren BC,Yan JG,etal.Epidemiology of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in a rural of China〔J〕.Int J Ophthalmol,2005;5(1):872-80.
2Quigley HA,Bromarl AT.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glaucoma worldwide in 2010 and 2020〔J〕.Br J Ophthalmol,2006;90(3):262-7.
3梁希彬,罗 涌,李丰桥,等.帕金森病回顾与展望〔J〕.科学通报,2000;45(22):2366-75.
4Gustavo CR,Zhen XZ,Jonas HE.The neuroepidemiology of Parkinson's disease〔A〕.In:Jonas HE.Etiology of Parkinson's disease〔C〕.New York:Marcel Derker,1995:203-45.
5Quigley HA,Nickells RW,Kerrigan LA,etal.Retinal ganglion cell death in experimental glaucoma and after axotomy occurs by apoptosi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5;36(5):774-86.
6Schmechel DE.Apoptosi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In:Hannun YA,Boustany RM,editors.Apoptosis in neurobiology〔M〕.Boca Raton,FL:CRC Press;1999:23-48.
7Hughes AJ,Daniel SE,Kilford L,etal.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100 case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2;55(3):181-4.
8Schrag A,Jahanshahi M,Quinn N.What contributes to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0;69(3):308-12.
9张振馨,宏 霞,Roman GC.世界不同地区帕金森病的流行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1):47-50.
10邓军萍,江 威,邵 毅,等.PACG患者视觉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254-6.
11裴重刚,邵 毅,李 娟,等.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A):1124-6.
12Chai Y,Shao Y,Lin S,etal.Vis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emotional impact in children with strabismus:a prospective study〔J〕.J Intern Med Res,2009;37:1108-14.
13潘美华,邵 毅,吕 欢.共同性内斜视对成人的心理状态和视觉健康生存质量影响〔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1;19(1):5-8.
14邵 毅,裴重刚,周 琼,等.和谐及企图和谐异常视网膜对应共同性内斜视患者视觉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2;32(3):230-2.
15Andreas UB,Othmar NK,Francis F,etal.Association of glaucoma with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with apoptotic cell death:Alzheimer's disease and Parkinson's disease〔J〕.Am J Ophthalmol,2002;133(1):135-7.
16Sommer A,Tielsch JM,Katz J,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among white and black Americans〔J〕.Arch Ophthalmol,1991;109(8):1090-5.
17刘秋平,张广斌,邵 毅,等.马凡综合征患者角膜形态及厚度的特点〔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3):2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