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花开的声音
2014-09-09丁婉琦
丁婉琦
摘 要: 听力受损儿童的心理、智力和语言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其中一项发育滞后,将影响其他两项的发育,给孩子发育和生活带来威胁。而在影响孩子发育的多方面因素中,听觉障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可以说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及加重都是受到听力的影响,当听觉出现障碍后,随之而来的便是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弱听儿童如果能在学龄前得到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就能争取时间,使其潜能得到开发。本文试图通过对弱听儿童个案教育计划实施的介绍,与大家共同探讨弱听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关键词: 弱听幼儿 听力受损 教育措施
我们在教学中很少碰到这样一类特殊的孩子:想着说话但只会只言片语,急着开口却张口无言,甚至还没等话说出口就已用行动代替了。他们就是存在听力障碍的弱听儿童,这些孩子大都不太合群,与同龄孩子相比,他们的言语发展明显滞后,行动上表现出胆怯、羞涩,情绪波动大且不稳定。由于班级孩子人数较多,各种调皮的孩子已分散掉老师的很多教育精力,而对于学龄前听力受损儿童在社交、认识和语言等方面的教育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然然是个英俊的男孩子,今年六岁。两岁时被确诊为弱听,每天都戴助听器以接受外界信息。因听力障碍,然然在与人交往中显得很被动。父母虽然对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担忧,但不知如何教导,心疼孩子的父母对然然的教养态度较溺爱,孩子依赖性强。刚刚入园的然然常与同伴发生摩擦,不时有人来告状,“然然什么都不会”,“我跟他讲要怎么做他都不听我的”……平时活动中,然然的行动随意性大,注意力易分散,说话发音不准确、断断续续,对于老师活动中的提问不能做出相应的回答。以上情况说明然然的听力障碍已影响他与同伴的正常交往,担心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身心受到伤害。
为了让这个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能够尽快融入正常集体中,我们根据然然的这一特殊情况和与他的相处,查阅专业资料,渐渐摸索出一些个别教育计划和措施,并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听力受损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发展障碍
1.情绪发展障碍
由于听力下降,孩子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缺陷,要理解这些事物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对语言的理解就更困难,很多弱听孩子在语言方面的发展可以说相当缓慢。相反,弱听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观察力也异常敏锐。对于语言的理解,弱听孩子通常通过观察说话者嘴唇的变化理解,也就是靠唇语理解语言。虽说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但是始终无法向正常人一样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当他们不被外人理解的时间一长,就会逐渐出现情绪发展障碍。
2.心理需求障碍
弱听儿童普遍对父母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他们更需要在情感上和他人交流,希望得到关爱,有些弱听孩子有明显的固执创造性表现,而这往往因为他们情感上没有得到关怀所致。
3.有冲动行为
通常有冲动行为的弱听儿童多出现为缺乏家长关怀的家庭,这些孩子的情绪容易失控,表现得很冲动,这可能是弱听孩子想要引起父母注意的一种方式。
4.社会交往困难
听力损失的儿童通常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他们很难同正常同龄儿童交往,往往是结交其他弱听儿童或者在家里独处。而这会进一步加大孩子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距,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没有自信心,情绪不稳定。
5.学习障碍
弱听孩子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问题,由于他们听力受损,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听和说,因此他们的学习就存在很大困难。弱听儿童除了听力障碍外,往往还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他们要想听清语言和声音,就需要非常专注地聆听和观察,往往使孩子产生疲劳感。因此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等症状,继而产生厌学情绪[1]。
二、听力受损幼儿学习环境的最佳选择
普通学校还是特殊学校?对听障幼儿的家长来说确实是个很难抉择的问题。一方面怕孩子读普通学校跟不上,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另一方面,孩子虽有听力障碍,但不等于什么都听不见,读聋校会慢慢完全丧失语言能力。出于对孩子日后更好融入社会的考虑,这些孩子中的一部分家长倾向于把孩子送到普通学校读书。那么,有残余听力的孩子到底该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还是去特殊学校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不要把孩子送到聋校。聋校里的孩子几乎都是完全听不到声音的,他们一般利用手语交流,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虽有残余聽力,但由于接受语言刺激的机会较少,完全依赖手语交流,对语言发展非常不利。
让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国家教育部鼓励的,在国际上也是一种潮流和趋向。到底随班就读好不好?理论上,回归主流社会,与正常人交流,有利于残疾孩子成长。但要残疾儿童顺利随班就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孩子有残余听力,且语言方面真正得到康复,有语言基础,同正常人对话比较自如,具备同龄正常孩子同等程度的知识;二是接收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的老师,对这些“特殊”孩子一定要给予更多关注,在教学中实施分类教学,在与正常学生同课程、同教材、同进度的前提下,针对儿童听力、语言、思维能力等实际进行个别指导[2]。
然然来到我们班时,我们了解到他的父母起初也有对孩子学习环境选择的顾虑,生怕孩子受到伤害,对身心发展造成影响,因此他们在然然中班下学期决定休学。在家里给他请私人教师教授拼音、画画等。半年后,父母觉得孩子在家中虽然得到了庇护,为他挡去了各种不必要的伤害,但他不可能始终在父母的翅膀下成长,他该去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亲身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更要融入集体生活,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验。
三、营造爱的氛围,使其适应集体生活
爱始终是融化一切的正能量。沐浴在爱中的幼儿才更有安全感,才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在然然刚加入班级的头几天,我和陈老师每天都俯下身大声微笑着和他打招呼,用自然亲切的身体语言接近他,拉近和他之间的心的距离,同时我们也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周围孩子们。我们发现,他比我们想象中更开朗,当有小伙伴与他游戏时他能够及时加入。他特别喜欢做操,当我们教授新学期韵律操时,每一次练习然然都会大声笑着跟着老师做准确有力的动作。我可以感受到孩子发出内心的真实情感,那一刻他是如此快乐,或许他更青睐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
四、创造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建立愉快的同伴关系
然然每一天都在成长和进步,在教学活动中他总愿意高高举起小手,即使他大多数时候并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或者自己要回答什么。我会走到他的身前蹲下来请他大声告诉大家,他常常会反问我“什么”,或把我刚才的问题复述一遍,每当这个时候,我和孩子们都会耐心地等待然然,引导他理解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孩子们也渐渐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等一等”然然,会主动将他不明白的地方再解释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孩子们都得到了成长。
五、爱护与要求相结合,增强自律意识
潜意识中对有缺陷孩子的怜悯或偏爱,会使教师不自觉地容忍他们的某些心理、任性行为。事实上,教师过分宽容会使他们养成依赖思想,最终无法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无法真正自立自强。因此,在必要的帮助和体谅外,教师要尽量使残疾儿童受到与其他儿童同等的待遇,受同样规则的制约。
开学后不久,我发现然然爱在午睡时趁老师背过身或不注意他时,和邻床的一个男孩子打闹。为了帮助然然改掉这一坏习惯,懂得遵守班级规则,我和搭班老师统一战线:对然然严肃提出要求,与其他幼儿一视同仁。只要有点滴进步,我们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赞赏他的努力,让他体验成功感。
六、掌握交流技巧,搭建溝通桥梁
在和然然相处的日子里,我也在不断探索和反思,我想要走进他的世界,和他分享童年的喜怒哀乐。
1.在开始交谈之前,请确认孩子们是否已经全神贯注,不然他们可能会错过你说的最初几句话。
2.说话时要保持正常的语速,发音要清晰。说得过快或过慢都会让孩子们难以理解,甚至使那些靠唇读、看口形的孩子难以理解。
3.说话时的声音不能太大,这样会导致口形发生变化。再者对于使用助听器的孩子来说,突然大声说话会让孩子受到惊吓。
4.在改变话题时,一定要提前让孩子们知道,以免他们误会你的意思引起混乱。改变话题时,反复重申主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暑假,今天我们说的主题是暑假生活[2]。
5.让孩子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你的脸。尽量不要用手、头发或其他物体挡住你的脸。
6.注意自己的穿着。太鲜艳的衣着或图案会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
7.长时间的谈话会让孩子们觉得疲劳和烦躁。多使用一些短句,对于一些新单词或技术语言,要事先解释清楚。
8.腾出手来,在说话时,辅以适当的手势。
七、指导家长言行,发挥家园共育的功效
家园共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径。我们常和家长沟通然然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家长摘录幼儿园所学知识内容。在学习中,我们对他既有要求又不强其所难,尽量保护他寻求发展的积极性。他喜欢画画,有很强的数理逻辑思维,尽量为他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帮助树立自信心。家园双方统一教育理念和方法,平时及时肯定他的点滴进步,激发他积极、愉快、向上的情感,使他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关注每一个孩子,除了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外,还要以平常心对待。面对特殊孩子特殊处理,在各方面的配合下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引导周围正常儿童接纳和关心这些特殊孩子,使他们也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和快乐。
我听见花开的声音,暖暖的你看着我灿烂的微笑。
参考文献:
[1]海生.重视弱听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EB/OL].
[2]助听协会.弱听儿童家长指南[EB/OL].http://www.china-hearingaid.com/read.php?id=5525,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