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激发小学生道德学习内驱力的策略探究

2014-09-09张莹

考试周刊 2014年57期
关键词:激发策略内驱力积极心理学

张莹

摘 要: 小学生道德学习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道德学习的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小学生的道德形成过程有自身特点,在道德学习过程中对其情感、意志、动机等方面都要重点关注。本文透过积极心理学视角,探索激发小学生道德学习内驱力的策略。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道德学习 内驱力 激发策略

小学生道德学习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热门问题,小学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起始点,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成败。如何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是各级学校培育新世纪人才的指向标。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潜能、美德为出发点,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剖析和解读,利用这些美好的、积极的方面帮助个人更好地生活。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激发小学生道德的内驱力是我们必须重视的研究课题。

一、积极心理学及内驱力的涵义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的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继承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合理内核,弥补了心理学的某些不足,重视人性积极方面。积极心理学作为当代心理学取向之一,从不同视角重新审视心理学理论与研究,试图从元理论高度克服心理学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困境,整合心理学内部的分裂与对峙,重构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视野。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有机体会产生各种需要,当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有机体会产生内驱力,内驱力引起反应,反应使需要得以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内驱力一般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升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内部动机,这种潜在的动机力量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现。诱发这种内驱力需要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诱发认知冲突,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相联系等。这种内驱力多表现在小学和初中非毕业班阶段。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能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或班级地位)的需要,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真学习、积极表现的动机。这种学习动机有较明显的年龄特征,多表现在幼儿和小学生身上,属于一种外部动机。

二、激发小学生道德學习内驱力的策略

1.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小学德育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疏通引导,调动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而不能以势压人。如用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导师、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和各方面杰出人物的不平凡人生、伟大业绩、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激发儿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情感。关于正面教育,教师要在方式和方法、内容和形式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学生认识问题上切忌强行入轨和高压政策,否则会引起新的思想问题,造成师生对立或互不信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教师对学生要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热情,少一点严肃,坚决反对和彻底杜绝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

2.培养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道德教育过于强调矫治功能,习惯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开展工作,扼杀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只有把学生当做充满潜力的个体,把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当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个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要创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外部环境,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开展读书学习、文化体育等竞赛活动;要发挥少先队、学生会等学生群团组织的功能,为学生创建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场所。

3.建立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系统。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融合的关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不仅包括积极的教师,而且包括积极的学生。道德活动是融入每个人生活中的,其实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道德的调适者,只要每一个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意识到自身积极的潜能,就是最有效的资源。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减少评价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避免评价对学生自尊的损害;实行充分奖励、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反馈功能;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体会自己的进步,消除后进生的沮丧情绪,增强自信。在教学目标上规定基本要求,只要达到要求就给予奖励;采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生等),在评价内容上改变过去单纯的结果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评价。每节课、每单元、每学期结束后,教师均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多种方式的评价,并使之成为教学的一个固定环节,逐步养成学生自我分析的习惯。如引导学生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还能学更多吗?怎样改进?今后应朝哪方面努力?等等。总之,通过评价发展学生的反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和积极情感。

参考文献:

[1]余娟.积极心理学及其人格观[J].河西学院学报,2009(01).

[2]龚光军.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03).

猜你喜欢

激发策略内驱力积极心理学
培养内驱力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趣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谈物理教学中引发学生探究热情的策略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