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的哲学思考

2014-08-30郑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余映潮主问题课文

郑黎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设问和释问中学会自主学习,逐渐养成自能学习的良好习惯。由于理论研究滞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问题教学往往异化成“碎问”式教学,问题设置过多、过细、过浅、过滥。在上世纪90年代,余映潮、宁鸿彬等人就提出了“主问题”教学,打破了原始的碎问式教学,主张以一问抵十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主问题”教学主张一线串珠,善于抓住文本解读的关键,有效简化教学头绪,有利于形成以点带面的教学情境;还能一改传统文本品读肢解课文、话语霸权、“碎问碎答”的沉疴,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能在研究的基础上达到学理的高度,促进阅读教学更好的发展。主问题阅读教学符合语文教学研究的规律,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它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从联系的观点来看:“主问题”切入文本中心,创设集中的问题情境

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在“主问题”教学中,一篇课文的教学不是只提一个问题,而是把若干个小问题提炼成大问题,集中以一二个“主问题”研读来深究。从这一层面来看,“主问题”设计依然遵循这一基本的哲学理念,设置主问题的目的就是要切入文本中心,创设集中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立足文本整体,从整体联系的角度,有效地促成阅读教学的发展。

以《火车六年不到站》为例,教师在简单分析文本之后就可以设计一个很好的主问题:为什么火车六年不到站,让我们寻求一下火车六年不到站的原因吧。虽然仅仅凭借这样的主问题依然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但是这只能说明不合情理的事实让读者们心生兴趣,还是无法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为此还必须抓住文中的几个关键性细节,设计一些问题,使得课堂教学层次更加的清晰,如,在这六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学生说是因为弟弟在坐火车时出了意外,导致火车一坐就是六年,这时老师就可以顺势诱导,哥哥对弟弟的不离不弃,兄弟情深表现在哪些地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深挖文本找到一个或者几个能“整体牵引”文本的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才能推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当然,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阐述的细节问题与前文所述的“碎问碎答”有本质的区别,我们所谓的细节问题应当是“主问题”框架下的,对“主问题”教学有支撑、有深化、有提升作用的问题。这里的主问题与细节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共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既不能偏重主问题,也不能忽视细节问题。

二、从矛盾的观点来看:“主问题”抓准关键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主要矛盾

“主问题”顾名思义即主要的、关键的问题。余映潮老师认为在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整体或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精心设计中心问题就是“主问题”。抓住了问题群的关键,就能以“一问能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导引学生深读课文,激发他们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

比如说《济南的冬天》,老师们想更好的诠释这篇名作,往往会很尽心地搜集各种材料、教案进行分析,在大段抒情导入之后,一下就会抛出很多问题,比如说:谈谈自己冬天的感受?济南的冬天会是天寒地冻的吗?济南的冬天到底会有什么特色呢?在具体读课文的时候还要思考、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济南的冬天?……问题很多、很杂,力求面面俱到。老师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无法抓住教学的关键,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特级教余映潮在执教这篇课文时,经过了简单的导入之后,立即提出了一个问题:“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和短语中,哪一个最适合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并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沉思默想,进行分析。这篇出自老舍先生的经典散文,从题目来看,就很直白,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对象。只要把握住这样一个主要核心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更好地分析散文的语言、结构等其他方面的特色,有效达成阅读教学目标。

三、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主问题”师主导、生本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关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只有明确了角色定位之后,才能各司其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更大发挥。“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主问题”教学现象对教师把握教材的水平和课堂对话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问题”的广泛运用将从大面积上改变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习惯。在简化头绪,加强综合的课堂教学上,老师的功力更加隐藏于背后了,要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激活课堂、创新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

“主问题”设计有利于促进语文实践活动的发展,老师深读文本设计出来的主问题出现在课堂上,这是“预设”;而由“主问题”引起的课堂活动则是“生成”。正是由于主问题指导下的预设和生成,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空间。在上文举到的余映潮老师执教的《济南的冬天》的例子,主问题的提出,就给予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既能很好地表现出课文的主题,又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主问题”的设计更具有主导力和牵引力,一改传统阅读教学字、词、句、篇面面俱到、繁琐分析的局面,根据教学的主干内容,凸现一个或几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可以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时间、有能力主动围绕“主问题”展开各种学习活动。主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不受无效碎问的牵绊,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品读课文,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

四、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主问题”立足学理高度,促进阅读教学良性发展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了事物的变化、发展。“主问题”教学不是哪一位专家臆想出来的,而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衍生出来的,通过众多实践研究,它已经上升到了学理的高度。虽然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主问题教学已经明确了主问题的概念、特征、重点,并对“主问题”设计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相对成熟的探索,总的来说主问题阅读教学符合语文教学研究的规律,依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主问题”教学是基于问题教学的弊端产生的,它利于调动学生的整体性、主动性的阅读。余映潮老师最早提出了“主问题”的概念,30余年来它为语文教学新课改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价值。其实早在余映潮老师之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就专门针对语文教学的“讲读”模式,提出了新概念的“导读”。钱老师的导读得益于1981年的一次教改实验,在讲述《一件小事》时就根据学生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集中到“文章里的‘我是不是一个自私的剥削者?”在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中,老师导得很精彩,学生学得也很带劲。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文导读法”经过余映潮老师的理论上升之后就形成了“主问题”概念。余映潮老师立足于主问题的设计思路,首创了“板块式”立体训练模式。继而李镇西老师、宁鸿彬都在“主问题”教学实践和理论建设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王世发、韩雪屏、倪文锦都对“主问题”教学予以充分肯定,倪文锦还首次在高等师范教材中以教学法的形式对其进行了确立和肯定。经过3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虽然目前依然存在不足,但是“主问题”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的势头正旺,阅读教学必将取得较大的发展。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余映潮主问题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一堂朴实、厚实的语文课——余映潮《“飞天”凌空》课例评析
Some methods on cultivat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余映潮诵读教学艺术研究
余映潮“一课多案”教案设计分析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提纲挈领,有效设计阅读“主问题”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