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速度-时间图像对追及问题与传送带问题进行类比分析
2014-08-28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14班,江苏 南京 210003)
在高中力学的学习中,传送带问题是一类比较经典的题型.这类题型大多物理情景模糊,条件隐蔽、过程复杂,也因此成为不少学生困惑的难点.而追及问题的物理图像较为清晰,本文首先应用v-t图像分析追及问题,然后将追及问题与传送带问题进行类比,并以v-t图像为纽带在二者之间寻找联系,抓住图像解题过程中的一些要点,从而分析两者共通的解题思路,降低此类题型的解题难度.
1 运用v-t图像求解追及问题
v-t图像表达了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速度图线斜率的大小等于加速度的大小.下面以两个均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例,浅析一下v-t图像求解两物体追及问题时的几个要点.
例1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一开始甲在后,乙在前,两者相距x0.甲的初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乙的初速度为v2(v1>v2),加速度为a2,问两物体是否会相遇?
我们可以作出两物体的v-t图像,它们与v轴交点的纵坐标代表两物体的初速度v1和v2,速度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Δt时间内的位移,那么甲乙的位移之差的大小就是两者与t轴围成的“面积”之差,即Δs.而两者的距离L则是两者的初始距离x0减去两物体的位移差,即L=x0-Δs.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根据甲和乙的加速度对比,分两种情况讨论.
图1
(1)当甲的加速度大于等于乙时,即a1≥a2,甲、乙两物体的v-t图像如图1所示.随着时间t的增加,两物体的v-t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之差Δs会不断变大.由L=x0-Δs可知,当x0=Δs时,甲会追上乙.
图2
(2)当甲的加速度小于乙时,即a1 我们发现两条v-t图线的交点时刻(不一定会有)以及此时的位移差大小Δs极值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我们不妨来关注它们,在交点位置时两者速度相等,位移差Δs就出现了一个极值,这个极值往往决定了两物体能否相遇.因此,t1时刻及0-t1时间内速度图线与围成的“面积”Δs极值是解决追及问题的关键. 在高中力学各类题型中,传送带问题的难度一直比较大,但传送带问题在运用图像法解题时,可以发现其v-t图像与追及问题有类似之处,因此可以尝试将两者进行类比分析.作两条v-t图线,一条代表传送带上物体的速度,另一条代表传送带的速度.我们将传送带看做是追及问题的一个对象,问题就变成了物体“追”传送带的问题,下面以例2说明这种思路. 图3 例2 如图3所示,一条长为l的传送带沿逆时针以v的速度匀速运动.一个不计长度的小木块以v0(v0 图4 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作木块和传送带的v-t图像.如图4所示,实线代表木块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水平虚线表示的是传送带的匀速直线运动.图4中t1时刻代表木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的时刻.以t1为分界,我们把该图像分为Ⅰ、Ⅱ两个阶段.在阶段Ⅰ中,木块初速度为v0,因为v0 (1)当gsinθ>μgcosθ时,物体具有加速度a2=gsinθ-μgcosθ>0,这个加速度大小就是图4中阶段Ⅱ中图线①的斜率. (2)当gsinθ≤μgcosθ时,这种情况下摩擦力的为静摩擦力,与重力沿传送带方向的分力相平衡.小木块和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加速度a2=0,v-t图像如图4中阶段Ⅱ中图线②所示. 分析清楚木块运动的v-t图线之后,木块运动的距离s可以由v-t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求解s=l时t的大小,就可以解决这道题了. 追及问题和传送带问题在运用v-t图像求解时,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类似之处在于两条v-t图线的交点,即两物体速度相等的时刻往往都是解题的关键.在追及问题中,这一点代表两者的位移差出现极值;而在传送带问题中,达到相同的速度的时刻是摩擦力突变之时,而摩擦力的突变带来了加速度的突变. (指导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陈 明) 参考文献: [1]黄才发.传送带问题中的一题变式[J].物理教学探讨,2013,(3):37. [2]李越,樊晓东.运用速度时间图像求解追及、相遇问题[J].物理教学探讨,2013,(3):12. [3]许红,王兴林.巧用v-t图像妙解物理难题[J].科教文汇,2007,(7):64.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 运用v-t图像求解传送带问题
3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