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4-08-27金美玲

2014年20期
关键词:贸易摩擦

作者简介:金美玲(1989—),女,朝鲜族,辽宁省沈阳市人,学生,经济学硕士,单位:贵州大学,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语日本、韩国的贸易现状,分析了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贸易竞争激烈、政治因素等影响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三方合作交流、发挥自身优势取消贸易壁垒、正确处理与美国的关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贸易竞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日本和韩国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经济的创新与发展属于世界前列。加强中日韩的经济合作,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三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甚至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推进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自贸区的建成需要三方进一步的努力。

一、自由贸易区的概念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它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点外,还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

目前这种区域性安排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

二、中日韩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日贸易的发展。日本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也越加频繁。字2011年以来,中日贸易总体上呈上涨的趋势,从2001年的877.3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3123.8亿美元,实现了256.1%的增长。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出口情况来看,截至2008年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逐年增加,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从2001年的449.4亿美元增长至2008年的1161.3亿美元。但在2009年出现大幅下降,降至978.7亿美元,这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出现回升,并呈现出较稳定的增长态势,从1210.4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1516.5亿美元,但2013年有小幅下降。

从进口情况来看,从2001年至2008年,中国从韩国的进口从427.9亿美元增长至1506亿美元,实现了2.5倍的增长。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同样在2009年出现下滑,降至1309.2亿美元。2010年开始回暖,截至2012年,增长为1778.1亿美元,但在2013年将为1622.5亿美元。

相较于出口,进口的变化幅度更大,如图1所示。这表明中国对日本虽然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但是逆差优势正在发生变化。从2002年开始,中国对日本开始出现逆差,为50.4亿美元。从2001年至2008年,中国对日本的逆差逐步增大,但从2009年考试,贸易逆差逐渐减少。截至2013年,贸易逆差降至121.2亿美元。从2005年到2008年,进出口同比变化都较为平缓,而其他时间段波动幅度较大。

中国与日本贸易关系的改变不仅体现在贸易额上,同时也体现在其商品结构上。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对于日本较为落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初期,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分工属于垂直分工,中国处于日本的底端。20实际90年代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两国的贸易也随之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

21世纪以后,中国高线产业快速发展,两国高尖端产品贸易越发频繁,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两国从垂直分工开始转向水平分工。日本对中国出口的最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机电产品的贸易额从2007年的486.6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724.6亿美元,增长48.9%,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4.7%,但从2007年开始追按下降,并在2012年又一度出现负增长。贱金属及制品是日本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产品,出口额从2007年的138.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81亿美元,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11.2%。第三大类是化工产品。同时,运输设备、光学、中标、医疗设备的贸易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 中韩贸易的发展。韩国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中韩贸易具有很大的潜力。从出口来看,中国对韩国的出口额从2001年125.19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911.65亿美元,实现了6倍多的增长。从2001年到2008年,中国对韩国的出口持续增长,在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下降,2010年又迅速回升并保持上升的趋势。从进口来看,中国从韩国的进口从2000年的233.77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1830.73亿美元,增长了近7倍。和出口的情况类似,中国从韩国的进口在2009年出现下降,从2010年开始反弹,整体上呈现较强的增长趋势。

如图2所示,中国对韩国的进出口变化情况趋同,进口同比变化比出口变化幅度大。2003年,中国对韩国的进口和出口同比增长幅度最大,分别是29.36%和50.97%。2009年,中国对韩国的进口和出口同比下降幅度最大,分别是-27.39%和-8.55%。从2002年到2011年,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同比变化幅度较大,均在20%以上。从2002年到2005年,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同比变化较大,均在20%以上,其中,2003年和2004年同比变化幅度高达40%以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韩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韩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特别是在IT产业上,所以韩国对中国出口主要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而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附加值较低。中国从韩国进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机电设备、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等;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上。

三、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因素

(一)中日韩贸易不平衡。中日、中韩的双边贸易不平衡,这是由进出口额以及商品结构两方面的原因形成的,而且二者密不可分。中国对日本和韩国的出口都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附加值低,处于价值链低端;而中国从日本、韩国的进口主要集中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上,相对附加值要高,处于价值链高端。因此,中国对日本、韩国的贸易均出现了逆差。中国为了减少贸易逆差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而日本和韩国为了维持甚至是加大贸易顺差会采用相应的政策,也就是说这种贸易的不平衡会导致双边贸易壁垒的出现,进而阻碍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进程。

(二)中日韩贸易摩擦,影响三方合作交流。各个国家都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导致在国际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各个国家采取违背自由贸易原则的做法,贸易分歧、贸易摩擦随之出现。中日韩之间的贸易合作也存在诸多贸易摩擦。就中日贸易来看,2009年日本修改进口标准,导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菠菜超标。次年,日本又采用新规则限制中国香菇对日本的出口,并对中国产品实行歧视政策,采用双重标准政策等。除此之外,日本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制裁、绿色和技术壁垒等都加剧了双边的贸易摩擦。

同样地,中韩贸易摩擦也较为频繁。例如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征收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农民利益等。这种贸易摩擦对双边的经济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并带来经济损失。作为独立的经济体,双边为保护本国利益而采取贸易政策造成了中韩贸易摩擦。但中韩贸易摩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原因。韩国反外资倾向和保护本国贸易的思想,导致韩国对外资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贸易摩擦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日韩三方的合作交流,也损害了三方的经济利益。

(三) 中日韩贸易竞争激烈。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不仅存在合作,还存在激烈的竞争。中日韩之间也存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在低附加值产品上,中国较韩国和日本的劳动力价格低。所以,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价格上的优势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迅速抢占了国际市场,将韩国和日本大部分传统部门的产品挤出了国际市场。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中国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展露头角。也就是说,在高附加值产品上,中国与日本、韩国的贸易竞争正在逐步加剧。

由此可见,中国和日本、韩国的贸易竞争激烈,产品范围从低附加值产品延伸至高附加值产品,贸易竞争范围扩大。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三方均有可能采取保护政策。

(四) 政治关系紧张,影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中日紧张的政治关系,影响双边贸易的发展。中日问题由来已久,中国人无法原谅日本不正视侵略历史的态度和行为。日本频繁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事实。日本公然提出购买钓鱼岛,严重侵害了我国主权。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中日双方的感情。这导致中国出现抵制日货的情况,使得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受到阻碍。日本还干涉中国内政,干预台湾问题,屡次制造事端。中日政治上的不和谐严重影响了双边贸易的发展。日本和韩国在政治关系上也较为紧张。韩国也有被日本侵略的历史,慰安妇等事件更恶化了日本和韩国之间的政治关系,进而影响了双边的经济关系。

除了中日韩之间紧张的政治关系之外,美国的制约也是重要政治因素。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三国合作交流。中日韩应该加强政治互信,通过制度性合作减少相互之间的贸易障碍。这会提高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规模,促进区域内的专业分工,推动中日韩区域合作想更高层次发展。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利益。因此,三方应该积极协商,开展金融、技术、环境、旅游、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方面的合作,并不断从中吸取经验。

(二)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取消贸易壁垒。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建立自由贸易区存在限制。三国可以借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但北美自由贸易区各国利用经济水平差异,充分发挥了各国的比较优势。中国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但市场潜力巨大,而日本和韩国技术发达,市场规模较小。三方应该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实现资源、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三方市场的互补,实现“三赢”的目标。

(三)正确处理与美国的关系。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亚地区经济有重要影响。美国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双重的影响,美国需要中日韩的市场,但又害怕新的经济力量与之抗衡。所以,应该中日韩应该认真审视美国的态度,尽量避免冲突。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郭璇.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条件及影响因素[J].中国商贸,2011,(8):208-209.

[2] 程佳韫.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4-36.

[3] 高志亨.论“10+3”自由贸易之路[D],2003

猜你喜欢

贸易摩擦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的特征及对策
基于全球治理的贸易摩擦内涵与特性分析
浅析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现状
文化价值维度下中美贸易摩擦官方报道的语言对比
去产能格局下出口贸易摩擦及其防范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我国贸易摩擦应对新策略探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浅析中日双边贸易摩擦及应对措施
论贸易摩擦的成因与影响
后危机时代我国贸易摩擦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