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力度下降的原因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4-08-17刘莉君
刘莉君
(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力度下降的原因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刘莉君
(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能够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主要载体就是乡镇企业。但是,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度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有:乡镇企业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并不是很强,乡镇企业没有足够的增长来吸纳劳动力,大多数省份的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偏向仍然是劳动偏向型。国家应继续保持甚至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的政策扶持以及创造条件形成乡镇企业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从而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进入乡镇企业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农村劳动力;乡镇企业;产出弹性;替代弹性;技术进步偏向;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能够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主要载体就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优势在于靠近原材料供应地和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农村资本市场的欠发达以及正规金融系统的歧视,乡镇企业自然而然会投入大量劳动力。但是,城市私有和合资企业的出现,包括国有企业的转型都给乡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使其进行技术升级,而这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资本投入。同时,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放开以及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减少,都使农村工资不断上涨,而资本价格一直随经济周期而变动,所以乡镇企业无疑会以资本替代劳动。因此,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度不断下降[1-4]。面对这种状况,是听之任之,还是适当干预让其更好发展?据估计,在中国未来的15—20年,尚需转移大约3亿的农村人口。如果这部分人口全部流入大中城市,必然造成巨大的移民压力,而且还绝非简单地转移,必须通过转移就业来实现市民化,否则将成为庞大的社会不稳定群体。因此,实现部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是缓解巨大移民压力的有效途径,而乡镇企业当前可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从而减轻大中城市的移民压力,在将来逆城市化过程中还可以承接制造业转移,具有承“乡”启“城”的重要作用。
很显然,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吸纳力度下降所带来的后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其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更直接地影响了农民的扩大就业和收入增长。那么,我们必须找到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力度下降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促进乡镇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进入乡镇企业实现就地转移就业。因此,本文将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探究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度下降的原因到底是替代的问题,是扩展或增长问题,还是技术进步的问题。
一、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从生产经济学角度出发,给定生产函数 Y=f(K,L)A(t),我们可以把要素需求的变化分解成三部分:产出扩展效应、替代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本文就将讨论这三种效应。当然,f函数形式的设定特别重要。以往文献大多使用CD回归方程,但该方程本身就暗含了要素替代弹性恒为一的限制条件,根本无法用以分析替代效应的变化。另外,不能排除生产函数中劳动投入变量的内生性。换言之,以往文献的估算结果是有偏的。因此,本文将使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其放松了替代弹性为一或常数的限制,能够充分反映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差异。
(一)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技术进步偏向计算
本文考虑资本存量(K)和劳动力(L)两种投入,还考虑技术进步随时间的变化,引入时间趋势变量t ,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1]如下:
lnYt=α0+α1t+α2lnKt+α3lnLt+α4t2+α5(lnKt)2+α6(lnLt)2+α7lnKtlnLt+α8tlnKt+α9tlnLt
则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为:
(1)
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为:
(2)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为:
(3)
另外,产出随时间变化的弹性,即技术进步的变化率为:
ηt=α1+2α4t+α8lnKt+α9lnLt
(4)
技术进步偏向,即资本与劳动的技术进步差异为:
(5)
其中,BIASKL>0表示资本投入的技术进步快于劳动投入的技术进步,即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这时企业更愿意用更多的资本来替代劳动;BIASKL<0表示资本投入的技术进步慢于劳动投入的技术进步,即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这时企业更愿意用劳动去替代资本;BIASKL=0表示资本投入的技术进步等于劳动投入的技术进步,即技术进步为中性。
(二)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乡镇企业增加值表示产出,采用固定资产原值表示资本投入,采用从业人员年末数表示劳动投入。面对我国1995年以来进入快速城镇化时期,本文选用了1995—2010的省级面板数据,其中,1995—2002年数据来自于《中国乡镇企业统计资料》(1978—2002年),2003—2010年数据来自各年的《中国乡镇企业年鉴》。但是,需要说明几点的是:第一,2007年开始《中国乡镇企业年鉴》更名为《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而且自此开始没有固定资产原值这一统计数据,因此2007—2010年的固定资产原值数据是本文经过永续盘存法来推算的。第二,所有数据采用了各省1995=100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消胀。第三,由于西藏、贵州、湖南、重庆的数据不全,所以本文数据包含27个省及直辖市的数据。
(三)参数估计
本文采用了固定效应的GLS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而且为了消除数据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对自变量做了滞后一阶处理,且在模型中加入AR(1)。据此,得到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并作为分析乡镇企业的要素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变化的基础。
表1 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
注:1.由于去掉了两年的数据,实际进入估计的观察数为378。2.***表示1%水平上显著,**表示5%水平上显著,*表示10%水平上显著。
(四)结果分析
依据(1)—(5)式,通过计算分别得到全国和各省的结果。表2从整体上反映出全国乡镇企业的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实证研究发现: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呈现明显的上升变化,而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呈现明显的下降变化。这与我们基于事实预期的结果是吻合的,这也证明本文构建的模型是比较合理的。而且,伴随着乡镇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改变,比如城市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给乡镇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造成乡镇企业的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背景下的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劳动投入对产出的贡献逐年下降甚至转为负值。这样的变化也促使着乡镇企业不断地用资本替代劳动力,但是本文发发现这种替代效应并不强,结果显示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变化并没有显著的变大趋势,这恰恰
表2 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
说明了当前的事实:这种替代对于乡镇企业而言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一方面,现在农村能找到的青壮年劳动力很少,留守的基本属于“老弱病残”,换句话说,对乡镇企业的劳动力供给是不足的。另一方面,欠发达的农村资本市场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资本能让乡镇企业较大程度地替代对于其更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哪怕劳动力优势在逐步减弱。因此,从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来看,造成乡镇企业对劳动力吸纳力度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水平的上升。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进步。一般而言,技术进步会带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直接的后果就是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从技术进步变化率来看,全国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变化率很低而且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乡镇企业的产出随时间变化缺乏弹性,而没有足够的增长是难以吸纳更多劳动力的,所以吸纳力度下降。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虽然乡镇企业对劳动力吸纳力度逐年下降,但事实上,其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并不低(约为1.6),相反潜力很大[3]。而且本文发现,全国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仍然是劳动偏向型的,换而言之,乡镇企业是更愿意使用劳动力的,这有力地呼应了本文前面的分析。当然,以上只是从全国整体上进行分析,接下来以各省的情况分别展开分析。
1.各省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及替代弹性
从图1、图2可见,各省乡镇企业的资本投入对产出的贡献逐年递增,而劳动投入对产出的贡献逐年递减,但是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变化表现得较为平坦(图3所示),这与全国的整体状况是吻合的。而且,图1和图2中2007年和2008年的变化更加印证了本文对于乡镇企业不得以选择资本替代劳动力的分析。从2007年国际次贷危机的爆发演变至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冲击,中国的突出表现是融资环境的恶化、沿海加工企业的倒闭以及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乡镇企业在这两年吸纳了大量的返乡农民工,所以在图1、图2中都出现了曲折型变化,而之后又转到它原有的趋势轨道上。
2.各省的技术进步变化率和技术进步偏向
从各省的技术进步变化率(图4所示)来看,表现出高度一致的下降趋势,显然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乡镇企业衰退并不是局部的,突出表现是产出增长放缓,对劳动力吸纳力度下降。技术进步偏向更能充分反映问题,因为它最集中、最显著地表现出乡镇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动态变化。表3给出了各省技术进步偏向的变化,只有江苏、海南、山西3个省份和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表现出明显的技术进步资本偏向型特征,安徽、福建等10个省份表现出明显的技术进步劳动偏向型特征,而像河南、河北等11个省份技术进步偏向变化得较为频繁,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特征。可以看到的是,大多数省份的乡镇企业仍然更愿意使用劳动力,除非是其农村资本市场相对发达。
二、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从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三个方面探究了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实证研究发现:第一,从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来看,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呈现明显的上升变化,而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呈现明显的下降变化,这样的变化促使乡镇企业不断用资本替代劳动力,但是这种替代效应并不强,结果显示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变化并没有显著的变大趋势。第二,从技术进步变化率来看,全国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变化率很低而且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乡镇企业的产出随时间变化缺乏弹性,而没有足够的增长难以吸纳更多劳动力,所以吸纳力度下降。第三,全国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仍然是劳动偏向型,只有极少数省份和3个直辖市表现出明显的资本偏向型特征,大多数省份劳动偏向型特征显著或者技术进步偏向变化很频繁。很显然,乡镇企业更愿意使用劳动力,除非其农村资本市场相对较为完善。
表3 各省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变化
注:表中括号里的年份表示从该年开始发生技术进步偏向的相应变化。
无论从现实压力来讲,还是从未来需要来看,乡镇企业承“乡”启“城”的重要作用应该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和相当广的区域内必须保持甚至还需强化。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可以减轻大中城市的移民压力,在将来逆城市化过程中还可以承接制造业转移。面对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度下降的不争事实,本文的政策建议是:第一,继续保持甚至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的政策扶持。有一点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大多数省份的乡镇企业而言是没有优势的,乡镇企业仍然要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不仅充分利用了其比较优势,而且由此将带来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扩大的正效应。第二,创造条件形成乡镇企业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这样才能实现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产出扩张,进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但是这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知识,需要相关行业的配套服务,那么必须完善农村资本市场,畅通乡镇企业融资渠道,创新乡镇企业人才培育机制。
[1] WAN G H.Measuring Input Substitution and Output Expansion Effects: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with Application[J].Empirical Economics, 1996(21):361-380.
[2] 于立,姜春海.中国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就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3):76-82,106.
[3] 万广华,孟全省,孔荣.作为非正式部门的乡镇企业与就业的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6(2):65-71.
[4] 钟宁桦.农村工业化还能走多远?[J].经济研究,2011(1):18-27,56.
TownshipEnterprises’DecreasingEmploymentAbsorptionofRuralLabor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anel Data
LIU Li-jun
(School of Business,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China)
The rural labor transformation is the priority in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an important carrier is the township enterprises. However, the fact is that the township enterprises’ attraction for the rural labor is losing gradually.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capital for labor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is not very strong, and the enterprises cannot expand enough to attract the labor. The technology progress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in most provinces is still labor biased. The government should maintain and even strengthen the policy support for labor intensive township enterprises and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scale economy and aggregation effects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rural labor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mployment locally.
rural labor; township enterprise; output elasticity;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bias; translog production function
2014-05-0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18 :《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机制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JJ6056 :《分工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测度研究》)
刘莉君(1977-),女,湖南茶陵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F241.4
A
1009-2463 (2014)06-0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