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上-下空间隐喻英译探究
2014-08-16黄光惠
黄光惠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1
《黄帝内经·素问》上-下空间隐喻英译探究
黄光惠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1
《黄帝内经·素问》体现我国古代医学成就,是重要的中医典籍,其中的上-下空间隐喻是民族体验的映射,体现了特有的中医文化。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对比分析了李照国教授、旅美中医师吴连胜、美国医史学者Ilza Veith对于上-下空间隐喻的译文,研究发现:三个译本大都使用意译,李本注重文化维,吴本更注重交际维,Veith本语言更灵活,但理解错误率比其他两个更高。“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为结合三个译本的优点,可实现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都能有效转换,这样就可提高译品的质量。
《黄帝内经·素问》;上下空间隐喻;英译;翻译适应选择论
1 问题提出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中医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医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中医翻译,其中中医典籍系统阐述了中医理论渊源,因此对中医典籍的翻译尤为重要。《黄帝内经》记载了我国古代医学成就和理论体系,《素问》是其上部。《素问》详尽阐述了古代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整体观[1]3。到目前为止,有10余个《黄帝内经》英译本[2]。《黄帝内经》的英译研究受到极大的关注,施蕴中对美国史学家Ilza Veith译本进行了述评[3],兰凤利对其英译事业进行了描写性研究[4],但均未见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该著作进行研究。本文将从概念隐喻视角探讨上-下概念隐喻产生的认知根源,对比分析李照国教授(简称Li)[5]、旅美中医师吴连胜(简称Wu)[6]、美国医史学者伊尔扎·威斯女士(简称Veith)[7]对该隐喻采取的翻译方法,以期提升《黄帝内经·素问》的译品质量。“Li本”是首部国内译者完成的全译本,被收入大中华文库。“Wu本”荣获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最高荣誉金奖。1949年出版的 “Veith本”是《素问》的首部英译本,1966年和2002年两次再版[8],该译本受到美国《科学》等权威杂志的好评[2]。
2 《黄帝内经·素问》上-下空间隐喻
2.1 上-下空间隐喻
概念隐喻具有以一种体验来理解另一体验的特性[9]3-5,该特性决定了概念隐喻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方位隐喻是概念隐喻中的一种。方位隐喻是指表示空间位置的概念词映射到非空间的概念上,产生空间概念。人类认知过程中空间概念显得相当重要,大多数的基本概念由空间隐喻组成。上-下空间隐喻属于方位隐喻。莱卡夫对英语中常见的上-下空间隐喻进行总结,指出在英文中“UP”指高兴、有意识、活着等意思;而“DOWN”指悲伤、无意识、疾病等意思[9]14-16。蓝纯应用数据库对比了中英文上-下方位隐喻在数量、状态、社会和时间等级四个目标域的情况,发现中文的上-下与英文的“UP-DOWN”在隐喻应用中存在对应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空间隐喻系统的通用性[10]。
2.2 《黄帝内经·素问》“上-下”空间隐喻系统
蓝纯主张表示状态、时间、数量和社会地位方面的“上-下”属于隐喻义,这里的状态包括知觉状态、公开性、质量、强度和动作完成[11]。通过对所收集的例子进行分析后发现,《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上-下”空间隐喻用来表时间、数量、地位、状态和范围,而且这些空间隐喻与现代中文的“上-下”空间隐喻和英文中的“UP-DOWN”隐喻存在相似处,但也有因时代和学科特点而产生差异。上-下空间概念隐喻是中华民族体验的映射,这些用法生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观念在中医认识中的空间隐喻的运用。因此,对比研究上-下空间隐喻的英译,可使译作更能体现中国的社会文化特色,从而提高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的译品质量。
3 《黄帝内经·素问》上-下空间隐喻英译对比
在翻译上,纽马克指出空间隐喻在所有语言中都很常见,但是它们的应用不同,在对比语言学中,直译比意译更有趣[12]。肖佳燕对比了《红楼梦》中“上-下”空间隐喻的英译策略,并从优先概念化的角度作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上-下”空间隐喻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适合用直译,意译存在普遍性[13]。虽然中英文中的上-下空间隐喻与“UP-DOWN”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10],而《黄帝内经·素问》上-下空间隐喻应如何翻译才能更好地体现其文化特色。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中提出翻译中译者主要进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也称为“三维”转换。“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为最佳译本[14]。以下将对比分析Li、Wu和Veith三个译本对上-下空间隐喻在表时间、数量、地位、状态和范围方面的英译策略和效果。
3.1 上-下表时间
例1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素问·藏气法时论篇)
Li[5]301和Wu[6]200都译为“in the evening”, Veith译为“at dusk”,意思也相近。Veith译文以语义转换意译而成,该译法选择交际维,放弃了文化维。
上-下空间隐喻表时间时,中英文中表示时间的方法不同,英文中虽有“UP-DOWN”表时间的早晚,如“Up to now he has come and gone”,但英语中“up-down”的组词能力没有中文上-下的组词能力强,比如中文可以说上午、下午,而英文却要用其他如“morning、afternoon”的词语来表示。中英文上-下表时间的空间隐喻的表达习惯和组词能力差异决定了《黄帝内经·素问》中表时间上-下几乎都要用意译改写。
3.2 上-下表数量
例2 寸口一盛病在厥阴,……四盛已上为关阴。(素问·六节藏象论篇)
本句中“已上”以及后文中出现的“以上”三个译本都译为“more than”。英语中“UP”表数量多,“DOWN”表数量少,但少用“UP-DOWN”同时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中文有用以上、上下、以下等上下概念隐喻表示数量。因此,三个译本都放弃文化维,而选择语言维和交际维。
3.3 上-下表社会地位
例3 故主明则下安……以为天下则大昌。(素问·灵兰秘典论篇)
Li:…the subordinates (the other organs) will be peaceful (normal in function). …the country will be prosperous[5]112.
Wu:… It is just like the condition in a country,… all the work in various departments are in concert, the country will be prosperous and powerful[6]56.
Veith:…there is peace and contentment among his subjects; …the earth is considered glorious and prosperous[7]133.
根据上文内容,本句第一个“下”指各级臣子,“天下”指国家。 对于“下”,Li译为“subordinates”(下属),Wu译为“departments”(部门),Veith译为“subjects”(从属人员)。本句主要讲君臣关系,Wu译为“ departments”意思有点偏离。Li和Wu都把“天下”意译为“the country”,比Veith译为“the earth”要贴切,因为本句把讲养生喻为治国,所以“the country”能更确切传达原文的隐喻意思,而“the earth”就显逊色。三个译本基本上放弃文化维,选择语言维和交际维。
汉语中用上-下空间隐喻表示社会地位的高低受到我国历史上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13],这同时也说明了隐喻的系统性及其影响力。英文中很少直接用“UP-DOWN”表示社会地位和具体时间,而这两方面的隐喻表达在中文中却是很重要的[15]。因此,他们在文化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翻译表时间和社会地位这两种隐喻时一般采用意译法。
3.4 上-下表状态
例4 ……上为逆,下为从。(素问·玉版论要篇)
Li:The upper is Ni (unfavorable) and the lower is Cong (favorable)[5]181.
Wu:When it moves upwards, it is 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when it moves downwards, it is in the agreeable direction[6]80.
Veith:When the color rises it indicates rebellion; when it recedes it indicates submission[7]154.
本句是从面色诊查其主病的浅深逆顺[1]159。这里的上下是指向上和向下的变化状态。Li把上下分别译为“the upper”(上部)和“the lower”(下部),虽然在形式上与中文文本很对应,但没有注意到这里的上下为空间隐喻,表状态。Wu把本句的上下分别译为“moves upwards/downwards”,该译法在形式上和隐喻义的表达上都与原文本比较对应,基本达到了文化、语言和交际三个维度的要求。Veith用动词“rise”和“ recede”意译,虽然在形式上没有Wu那么对应,但使用动词把病人面色的变化描述为犹如潮涨潮落,实现了语言维和交际维的要求。古文中上下空间隐喻使用较灵活,翻译这种隐喻多用意译。
3.5 上-下表范围
例5 (九候的脉象)……上下若一,不得相失。(素问·三部九候论篇)
Li:〔The pulse states〕in the nine divisions should be in harmony and unity and should not be in disharmony[5]277.
Wu:The nine sub-parts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each other …[6]115
Veith: The nine subdivisions must respond to each other. The upper ones and lower ones must work as though they were one…[7]190
本句指九候的脉象应相适应,不应该参差不齐[1]239。“上下”实指“九候的脉象”,其隐喻义是指全部,包括上部和下部。Li和Wu都放弃其文化意象,把“上下”省略不译,Veith直译为“The upper ones and lower ones”,保留其文化维,由于上文中已经出现“The nine subdivisions”,读者是可以理解的。Veith成功地实现了文化、语言和交际三维的转换。从本例中可以看出,表范围的上-下空间隐喻有直译的可能性。
4 结束语
由于我国特有的民族传统和体验,上、下可以与不同的词组合成不同的上-下空间隐喻。在语言表达中英文也有“up down”隐喻,但在文化维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因此,《黄帝内经·素问》中上-下空间隐喻在翻译中多采用意译,只在表状态和范围时偶尔使用直译。研究中发现三个译本各有千秋,李照国教授更加注重语言维和文化维的转换,理解更到位;吴氏父子注重交际维转换,有时忽略语言维的转换;Veith因文化背景、条件等局限,在理解上会存在一些偏差,但她也十分注重交际维和语言维的转换。因此,“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将是结合这三个译本的优点,尽量实现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都能有效转换,这样就能提升《黄帝内经·素问》的译品质量。
[2]兰凤利.《黄帝内经素问》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1)[J].中国中西医结杂志,2004,24(10):947-950
[3]施蕴中.《黄帝内经》首部英译本述评[J].上海科技翻译,2002(2):46-49
[4]兰凤利.《黄帝内经素问》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杂志,2005,25(2):176-180
[5]Li Zhaoguo.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Plain Conversati on [M].Shanxi: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5
[6]Nelson Liansheng Wu, Andrew Qi Wu.Yellow Emperor's Canon Internal Medicine[M].Beijing:China Science Technology Press,1997
[7]Ilza Veith.HUANG TI NEI CHING SU WEN: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M].New ed. Berkeley,Los Angele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2
[8]Anonymity.Huangdi Neijing From Wikipedia[DB/OL].[2014-08-24].http://en.wikipedia.org/wiki/Huangdi_Neijing
[9]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0]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67
[11]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9-11
[12]Peter Newmark. About Transl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84
[13]肖佳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2-201
[14]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179-180
[15]Lan Chun.A Cognitive Approach To Spati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166
(责任编辑:李力)
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产学研成果被中国农业年鉴收录
中国农业年鉴(2013卷)已出版,年鉴第101彩页中以“发展中的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为题报道了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取得的成绩。
10.3969/j.issn.1673-2006.2014.11.020
2014-09-11
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医典籍英译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以《黄帝内经·素问》为例”(JBS14370)。
黄光惠(1973-),女,福建永泰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医翻译。
H315.9;R221.1
A
1673-2006(2014)11-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