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特色的思考
2014-08-15陈凤笑
【摘要】“语文天生重要”,作为我们的母语教学,语文教学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呈现出不同特点,中职阶段语文教学也应该呈现出自己的特色,但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却处于一个尴尬境地。虽然语文教学是面向中职学生的重要科目,但教材与教法都欠陈旧,显然不符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学与教似乎都缺乏热情。本人将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如何加强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特色的教育。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社会发展;职业特色;就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时代就业形势严峻,供职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中职教学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科目,必须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因此,为其寻找新的发展途径是每个中职语文教师需要迫切研究的重要课题。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必须充分体现职业特色,紧跟社会就业形式的发展,同时结合专业技能的培养,构建全新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适应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特色概述
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以专业积累知识为主,这与中职语文存在共性,但是中职语文不仅是遵循这个共性的部分,还要凸显其职业特色。职业特色与中职学校的办学模式有关,可以将其定位为:在培养语文素养及积累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寻求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契合点,促使语文学习也能与专业学习和技能实践紧密衔接,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互相融合。中职语文职业特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还可以用其职业特色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平衡中职语文基础知识与职业特色在教学中的分配比例,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制定课程时不能过分突出实用性,强调专业特点的渗透而忽视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和人文性。中职语文的基础学习始终是教学的重点,如何在夯实语文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拓展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学习,是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的基础[1]。
二、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中职语文教学教材单一
虽然目前中职语文教育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其教学内容分为必修、选修和自选三个部分,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必修课与选修课并举的学校寥寥无几,实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并重的学校更是稀少。中职语文教学的全部依靠教材,但是教材内容普遍与专业知识没有任何交集。单一的教材不能满足现代中职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语文教学如果全部依靠教材的教学内容,就难以完成职业人才的培养。同时,由于中职语文没有统一的教学体系和教材,各地中职语文教学仅靠自己选定的一本教材,很难总揽全局,严重缺少辅助教学内容和拓展活动,对于马上要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中职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给予他们更多职业化的知识[2]。
(二)中职语文教学教材内容较为枯燥
由于受到全国高校不断扩招的影响,中职生源的质量下降,很多学生入学时基础很差,对学习没有兴趣,加之语文教材内容缺乏趣味,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中职语文教材的编排与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基本一致,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习语文技巧及完整的知识储备,
相对缺乏人文性和趣味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也相对薄弱。这些教材无法体现出职业,也不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学生对学文科没有兴趣,也不能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提供帮助。
(三)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略显陈旧
普通高中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但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仍然保持原样,在很多中职院校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语文教学仅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老师在讲台上说着或者写着,学生在下面很迷茫[3]。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目前的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强,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同时将职业特色的知识融入课堂。归纳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和心理需要。很多中职语文教师授课时,任何专业的学生都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对教材的处理方式也是相同的,方式较为单一。
三、如何加强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特色的渗透
(一)凸显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性特点
中职语文课虽然是文化基础课,但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语文教学要与专业学习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中职业性的体现: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体现语文教学和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中职语文教学方法也要摒弃传统,实现语文教学方式与专业教育方式互相结合的模式;教学内容要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分别定制,借助语文学科的自身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促进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形成。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结合专业知识。例如,教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毕淑敏《我很重要》这一课时,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介绍毕淑敏的人物背景,教师在学生建立起模糊的印象时,问学生:“你们对自己的专业怎样理解,你们觉得自己重要吗?”学生思考自己专业的特点,联想将来职业可能直接对病人生命健康负责,回答教师的问题。因此,建立起对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中职语文地位
具有职业特色的中职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不同专业的背景下,拓展教学思路。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各专业学习的特点,更新中职语文教育理念。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中职语文要与普高语文详细区分,中职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中职语文教师要重视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分析语文教学对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作用,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有力帮助,在思想上更新观念,才能在教学中紧跟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要解决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割裂开来的难题,还要使学校主管部门认识到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语文课在中职学校的地位提升。由于过去中职语文教学缺乏重视,导致关于中职语文职业特色的研究较少,影响语文教学的改革进程。中职语文教学凸显职业特色,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尴尬地位,让更多人关注中职语文教学并参与其研究,帮助扫除制约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的因素,推动中职语文教学又好又快发展[4]。endprint
(三)关注学生主体的体验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主体体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成绩差、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关注他们的主体体验,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状态,根据他们的实际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同时,还要结合不同专业、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为中职学生制定不同的课程,提高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从初中到中职以来,学习方面比较失败,这种挫败感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很大,导致他们对文化学习产生一种畏惧感,中职语文职业特色的教学恰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困扰,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积累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然后加强专业技术学习,可以让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5]。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了解学生主体体验的方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可以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诗词中描写的壮丽景象。教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来到近郊的山川或河边,慷慨激昂地为学生朗诵诗歌,朗诵后可以询问同学“毛主席的伟人胸怀让我们敬仰,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怎样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结合专业谈谈?”学生在激动的情绪感染下,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联系到专业认真思考并回答,从而对学习重新燃起激情[6]。
四、结语
只有掌握中职学生学习的特点,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才能摆脱他们长期对学习不自信的心理,语文教学职业特色的改革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意义重大,通过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引导作用,协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学生职业学习服务。职业性的语文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发他们的职业责任感,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理想和提高职业能力。未来中职语文职业特色教学的研究道路还很长,具有职业特色的中职语文教学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达.语文学科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02).
[2]程达.教学目标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01).
[3]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01).
[4]李守福.职业教育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1).
[5]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5).
[6]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06).
作者简介:陈凤笑,1973年出生,女,广东江门人,本科,语文讲师,江门市新会冈州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从事中职语文教学研究。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