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 生活 阅读 实践

2014-08-15杨雪

课外语文·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自然引导写作水平

杨雪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改变以往“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引领学生走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倡导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之趣;养成读书习惯,激发写作灵感;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拓展写作视野。

【关键词】引导;学生;自然;生活;实践;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思枯涩,内容贫乏,是学生写作中常见的毛病。特别是对初中学生来说,作文不仅是一道难题,而且是一个大敌,学生往往谈“作”色变。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无法从生活中寻求作文的材料,苦于茶壶里无水,无法倒出。这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活阅历单薄,单一的生活使他们没有经历过惊天动地的事件,另一方面是他们对生活中细微处闪亮的事情视而不见,因此觉得没啥可写,导致畏惧作文,不喜欢作文。

一、引领学生走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人与自然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寻求的目标。人类生活在自然中,雄奇的山峰、欢乐的溪流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落霞、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因此引领学生走向自然,感受自然是联系生活写作的一大内容。春天带领学生去郊外踏青,去感受阳光明媚;夏天组织学生去小河戏水;秋日去田野体味丰收的喜悦;冬天登高,任寒风呼啸,去感受生命的坚强与博大。在引领学生走向自然、领略美景的同时,不要只是单纯地观察自然,看山是山,看云是云,而应该注意点燃学生内心的情感,不仅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欣赏自然之美,还要用一颗感悟的心去感受自然的内涵。从一石一草,一山一水中获得刹那间的感动。因此,学生应由此景触发此情,达到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这样,才能冲破景物实际形象的束缚,做到物我同化、情景交融,在自然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智慧的启迪,并写出一篇篇自然逼真又能展示学生情怀的文质兼美的文章。

二、倡导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之趣

平凡,是生活的常态,芸芸众生都生活在平凡之中。十四五岁的学生本来就没有过多的生活经历,温室花朵一般的独生子女更是在呵护中成长,再加上整个教育大环境的禁锢,学生的生活可谓是平凡之极,根本没有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那么,如何在平凡之中见神奇呢?

一是坚持写日记,记录人生的历程。日记是记录学生心灵轨迹的最好方式,写日记可以使学生留意生活中不经意的点点滴滴,而且还为自己的写作贮存了许多鲜活的材料。最重要的是日记的形式自由灵活,可以成为学生审视自我、倾诉自己心灵的极好手段,有利于真情实感的宣泄,找到心灵的平衡。

二是仔细观察生活,搜集写作素材。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经历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因此,作文必须紧紧抓生活的手,让思想在生活中穿行,然后抓取场景,展示出来。作文就是展现耳边事、眼前事、心中情,作文时,必须懂得抓住熟悉的生活,将心灵上实际体会到的一个或几个强烈印象展示出来。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搜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文,让学生在品尝同龄人的类似生活中的所想所感,从而发现自己生活中那些毫不起眼的小事,丰富自己的写作资源。

三、教会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激发写作灵感

语文的功夫在课外,为此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语文积累的有益补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就足以证明“以读促写”的重要性。因此在班级中建立读书角,以此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来感悟生活,获得写作的乐趣。在阅读中感悟,“感”须是真情实感,“悟”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它是对所表述的生活作出的理性思考,是生活现象的本质提示与聚焦,感悟是作者之心与生活之心的对接,是作者之心与作文之心的沟通。只有感悟,才能穿透生活的硬壳,引来“源头活水”。而感悟的过程又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文成于思”,感情生活的思维轨迹,正是引来源头活水的渠,是沟通学生的生活与心灵的桥,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是燃烧,是升华,是文章的制高点,是作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提高学生感悟能力是作文教学研究的一大重点。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我把阅读和习作紧密联系起来,使得“阅读与写作齐飞”。在分析文本时,我总是以语言为突破口,把教材挖深挖透,力求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品味出语言的言外之意、意外之象,使学生得到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不断地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能得到一种情感的顿悟。长此以往,学生的感情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写作时就会在不断的思索中获得智慧的启迪。

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拓展写作视野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变封闭为开放的社会化教育。要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学生必须走出狭隘的学校空间,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把握时代脉搏,再把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中发现的社会热点、疑点等通过辩论、分析,得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可教育的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并通过作文再现生活,在吸收—消化—运用的过程中理解生活的真谛,从而使学生明确如何处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群.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学语文新课程写作教学探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S1).

[2]梁献民.提高农村作文教学水平之我见[J].作文教学研究, 2011(1).

[3]罗华先.敢问路在何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 学生之友(初中版), 2009(11).

[4]唐晓阳.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

究),2009(15).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引导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