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文嚼字,品出无限精彩

2014-08-15陈静

课外语文·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咬文嚼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陈静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新课改下,咬文嚼字得到了重新重视。传统的语文教师认为,所谓咬文嚼字就是死抠字眼,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笔者认为,咬文嚼字需要艺术;只有采取适当的策略展开咬文嚼字,那么师生将会共同品出无限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咬文嚼字;无限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咬文嚼字”,往往被认为是贬义的。在语文教学中,更加侧重“咬文嚼字”的引申意义,即仔细认真地推敲某个词语。其实,咬文嚼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将咬文嚼字进行到底,学生才能体验文字的美、文字的运用有所区别、文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等。那么,如何展开“咬文嚼字”教学,学生才能品出精彩、品出文字的妙用之处呢?

一、删减词语,品出文字之妙

咬文嚼字常用的策略有很多种。其中,删减词语就是常用的策略之一。通过删减词语,让学生与原文对比阅读,有助于让学生品出文字之妙用,加深对原文词语的理解,体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等。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母亲的恩情》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删减词语策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词语的妙用。选取的片段是: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删减后的句子为:夜了,母亲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夜了,母亲在油灯下缝着。

师:同学们,老师将原文中的一些词语删减了,你们觉得如何呢?表达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生1:去掉了“深”字,我觉得母亲对儿子的感情就不够突出了。

生2: 原文中的“一针针一线线”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感情,而删减后,则无法体现出这一感情。

生3:删减了“还”字,我觉得母亲对儿子的感情就减弱了。

师:大家分析得非常棒。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句子,大家可以尝试着利用删减法,进行阅读,品出文字之妙。例如,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大家可以体会“忙着”的妙用。

这篇文章很朴实,但字里行间透露着母亲对孟郊的感情。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删减策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出语言的妙用之处。

二、多种策略,品出无限精彩

(一)替换品读,体验语言的精准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的文字从表面上看非常平淡,看不出有特别之处。但是,如果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替换品读,那么将有助于学生体验语言的精准性。在引导学生思考替换的词语时,很容易生成课堂精彩,即越品越精彩。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时,我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替换品读。

师:题目是《孙中山破陋习》,同学们想一想“破”字能换成别的字或者词语吗?

生1:我觉得可以换成“废除”。

生2:可以换成“破除”,直接体现孙中山的决心。

师:同学们提出的词语都很好,意思都相近,但是作者为什么没有用这些词语呢?

生1:我觉得“废除”二字体现不出孙中山的决心,也体现不出孙中山不畏封建势力。

生2:虽然“破除”二字能比较好地表达课文的中心,但相比较而言“破”字更加干练,聚集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集决心与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于一体。因此,我觉得还是“破”字最好。

(该名学生发言完毕之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表示认可)

从以上教学案例可知,虽然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是在表现力度方面是有所区别的。语文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替换词语,对比品读,让学生细细品味,体验出语言的精准,悟出文字中饱含的感情。

(二)想象情境,品出语言的神韵

语言文字具有很强的魅力。只有仔细品味,反复斟酌,才能品出超越文字表面的意思,让人具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九色鹿》一课时,文中只写了九色鹿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针对这,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九色鹿到底是有哪九种颜色,拓宽思路,还原语言情境。又如,在学习《夹竹桃》这一课时,课文中有一句: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冒出,宛如……在这一句中,作者给了两个词语,“嶙嶙峋峋,群塔簇天”,让人产生无限想象。除了书中作者提到的宛如……,又像……之外,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和想象文字背后的情境,品出语言的神韵。实践证明,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学生通过细细品味文字,可以想象出各种情境。因此,这样的咬文嚼字,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更有机会展开想象,使原文更加形象地展现在自己眼前。

三、联系生活, 品出生动之处

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咬文嚼字教学时,可以尝试联系生活,带领学生品出语言的生动之处。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这一课时,在个别词语解析部分,我将词语与生活联系起来。原文中有一句: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师:同学们,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轻抚”,碧波怎么能轻抚小草呢?联系生活想一想什么是“轻抚”?

生1:轻抚好像和抚摸没有多大区别,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抚摸?

生2:抚摸好像是人为的动作,如妈妈抚摸我的脸。

生3:我觉得轻抚在句子中是拟人化的用法,用轻抚能更传神地表达出意思。

师:那“轻抚”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3:感受到了碧波的温柔。

在以上案例中,学生联系生活,品味词语“轻抚”,体会在原文中运用“轻抚”的传神之处。

总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需要“咬文嚼字”。只有运用恰当的策略进行咬文嚼字,师生定能在课堂中品出无限精彩。正所谓,“越嚼越有味”。但是,语文教师需要注意,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需要细细嚼,而应该抓住关键点、抓住可嚼之处。只有这样,咬文嚼字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咬文嚼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流行语出炉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