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欧城市的发展对资本主义起源的政治影响

2014-08-15尚慧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西欧中世纪阶层

尚慧霞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亳州236800)

资本主义自在西欧产生至今,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成因的探讨,几百年来,社会、历史、经济学界等众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观点,归结起来大致有“商业起源说”①、“人口起源说”②、“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起源说”③、“资本主义精神起源说”④等。一直以来,西欧城市被称为资本主义产生的摇篮。毋庸置疑,城市对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选取其中的政治方面的因素,即从市民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兴起后引起西欧政治制度发生的一系列变动,探讨城市对资本主义起源的影响。

一、市民阶级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早在11、12世纪西欧早期城市兴起后,封建社会内部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市民作为一个新的阶级开始形成。一般来说,市民的社会成分相对较复杂。除了商人和手工艺人外,也包含一些经营商业的封建骑士和地主。这些群体出身不同,生活方式也不相同。商业者是市民的主体。值得一提的是,市民身份是一种权力象征,城市居民只有获得这一身份才能参加市政活动,出任城市各级官职,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去。而城市居民要获得这一身份必须具有一定条件。如“13世纪意大利西拿的市民是指拥有规定量的财产,居住城市,并证明有能力从事城市活动的人们。”[1](P93)英国市民则是指那些身份自由,合法居于城市的人们。因而在中世纪城市,市民是一种身份概念,它是指居住在城市内,身份自由,而且领有土地的人。有的地方还要加上有能力纳税这一财产限制。城市居民大致分为上、中、下三个阶层。上层大都是城市的当权者、富商、行会首领,中层是小手工业者,而下层则是学徒、帮工以及粗工、流浪者、逃来的农村依附农民等。而且“随着中世纪的行会师傅发展成为现代的资产者,行会帮工和行会外的短工便相应地发展成为无产者”[2](P36)。

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和手工业出现繁荣发展的态势,商人的实力大为增强,大约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城市上层的一些居民日益成长为后来的资产阶级资本家;城市居民的中层发展出了小的或中的行东资产阶级,他们组成了自由手工业和行会;城市居民下层的劳动者,他们慢慢地从小行东阶级分离出来,连同临时从社会底层各处补充来的逃难者,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无产阶级。这种西欧封建社会晚期城市中的市民分化现象,不仅出现在王权已经确立的法国和英国,而且尚未实现统一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境内的一些城市也随处可见。欧洲中世纪中期市民阶级包括的成分较复杂,但初期他们在整体利益上却有着一致性——反对封建压制,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后期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内部开始分化了,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早期的少数资本家与早期的城市无产阶级。

二、城市自治权的争取进一步促使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形成

中世纪的西欧通行的原则是“没有无领主的土地”。城市无论建在什么地方,总是处在某个领主的领地之内,领主往往把城市视为封建庄园一样占有和肆意掠夺。城市居民被迫交纳名目繁多的捐税,承担沉重的劳役,并无一例外地受到封建领主行政和司法的管辖。这一切都是逃到城市里寻求自由的人所无法忍受的,而且也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引起城市居民普遍的反对。几乎从城市建立伊始,市民们就开始为他们的权利而斗争。市民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以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不受侵害,并能够安居乐业。“在市民阶级的思想里,根本没有把自由视为天赋的权利。”[3](P46)虽然在当时的中世纪欧洲流行着“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名言,但这时的自由还不是指法律上的自由。市民斗争的目标是争取法律地位上的自由,包括组建一个自由人构成的法庭,藉此脱离封建领主旧法庭的管制,并摆脱旧法庭打官司造成的经济负担;要求制定一部新的成文法律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要求废除封建制度下的苛捐杂税,以利于他们经济上的更好发展等。为确保上述权利得到履行,他们提出由市民自行管理城市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事务。

随着西欧社会城市里的财富和人口的增长,城市自治运动发展成为一股不可扭转的潮流。一些城市开始利用手中掌握的财富建立并维持自己的军队,以此作为同封建主进行谈判的筹码。不少城市通过和平赎买等方式,这些城市一般是经济上比较富庶,如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的许多城市就是以赎买取得了自治权或争取到了独立合法的地位。城市自治运动在当时也得到了国家王权的支持,13世纪中期,一些国家的君主就公开支持城市自治。法国国王腓力普二世(1180-1223年在位)就曾给王室直属领内的许多城市颁发自治特许状。他还因为积极充当王室自治领以外的城市争取自治的保护人角色,被市民称作“城市人的好朋友”。[4](P403)有些城市的自治权或者独立地位则是通过武装斗争才取得的。例如在佛兰德尔城市康布雷,早在958年,该城居民因不堪忍受时任主教的敲诈勒索,纷纷武装组织起来进行反抗。经过长期斗争,在当时的克吕尼改革派僧侣的支持下,到1076年,该城终于成立城市公社,并制定了自己的城市宪章。取得自治权城市大多会制定自己的法律,废除或者限制城市领主的各种封建特权,还规定了市民应尽的义务诸交纳税收、服兵役、修建城堡等军事设施。城市法律的制定使城市成为独立于封建国家领主领地之外的特殊司法地区,也有效地在早期城市居民中培养出法制的观念,也为近代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和法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历史依据。

“西欧封建社会中城市取得自治和独立地位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封建社会中体制外权力中心的成长在封建社会解体中的作用和意义。”[5](P277)作为游离于封建旧体制外的新势力,市民通过斗争挫败了封建主对城市商业发展的垄断,铲除了封建特权强加于自由经济活动道路上的障碍,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这一切又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瓦解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使得城市成为孕育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温床,并最终导致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三、市民阶级对政治的参与使资本主义议会制度初现端倪

城市和市民对中世纪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市民阶层作为一个新的阶层兴起并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城市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当然还不能彻底改变西欧的政治格局,而只是使封建国家政治呈现出一种‘二元性’的结构。”[6](P49-53)但他们作为封建国家阶级力量中的重要一元,正在改变着封建国家传统的领主——附庸的结构关系模式,使国家权威居于一切其他的权利机制之上,这为后来新型的国家政治机制登上历史舞台开辟了道路。从15、16世纪开始,欧洲各地原有的封建旧体制逐渐趋于瓦解,统一的民族国家如英、法开始形成。城市在民族国家中仍旧处于重要的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商业的繁荣,市民群体逐渐成长壮大,成为一个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基础的阶级。它的特殊性还在于,由于城市自治权的有力庇护可以摆脱普遍法律的约束。市民阶级后来被称为“第三等级”。[7](P307)而且,一位15世纪的法国历史学家乔治·夏特兰(George Chastellain,1415-1475)也承认,“组成第三等级的特许城市阶层、商人和工匠阶层,使王国构成为一个整体。”[8](P60)

在西班牙,市民很早就作为第三等级参与到了国家政治中去。早在公元1188年,利昂王国国王阿尔方索九世在召开全国性的代议制机构(Cortes)时,市民就获准选派代表出席,开欧洲市民阶层参与国家政治之先河。1295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在召集全国性议会时,参与人员除了传统的教士、贵族、骑士和乡绅代表外,特别提到要各郡郡长晓谕辖区内所有城镇均派代表两名与会。200名各个郡代表和市民代表组成了被称作“众议院”(House of commons)的单独会议机构,[9](P210-211)史称这届议会为“模范议会”,它在英国宪政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市民参与国家政治最典型的当属法国。1302年,当时的国王腓力普四世为了聚集更多的力量对抗罗马教廷,召集国民大会,市民阶层第一次被当作一个单独的等级对待。国王通令全国,各地城市无论大小都要选举自己的代表到巴黎圣母院参加国民大会。在法国历史上,这是首次由市民阶级与教士和贵族阶层共同参与国家的重大决策,法国市民阶层(也即日后所谓“第三等级”)的政治地位由此确立。至14世纪中期,市民阶层在法国政治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已然有与教士和贵族势力两个等级平起平坐甚至有所超越之势。由于王权与市民阶级在财富利益的需求上立场基本一致,双方在很多国家决策中往往相互支持,推动着西欧社会政治格局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这一时期的市民阶层仍保持着城市游离于政权之外的传统心态,也由于他们处于被统治的地位,所以自然而然走向了统治阶级的对立面,成为对当权者和政府行为能够起到一定监督作用的社会力量。随着西欧各国王权的巩固和君主地位的提升,城市的整体利益在市民那里的重要性降低了。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的富人和下层的穷人间的差别日渐明显,从市民阶层中分化出了近代的资产阶级。各国君主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加强王权,同时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资产阶级及所有市民受到的压榨和剥削日益沉重。王权与城市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加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与王权共同分享国家政治权力,当他们发现通过和平手段无法达到目的时,便要求推翻封建王权。“他们要求把习以为常的城市自由和民主的生活方式引入到民族国家的政治体制。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政治与社会民主化的道路。”[10](P50)

即使在民族国家形成较晚的德意志和意大利地区,城市议会的选举也普遍存在。中世纪中后期,取得自治的城市普遍建立了作为自治机构的市议会。市议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充当了城市最高权力机关,议员都是由市民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在德国,商业比较发达的科隆市于1216年实行议会制,之后许多城市纷纷效仿建立了市议会。市议会建立之初负责监督整个城市的行政管理。如意大利城市共和国佛罗伦萨,该市在1229年制定“正义法规”,规定:“最高机关为长老议会,由七个大行会各选一名议员,十四个小行会共选两名议员组成。它的首领称为“正义旗手”,既是议会议长,又是民军指挥。”[11](P119-120)选举制代替了封建的世袭制,任期制代替了封建的终身制,这是西欧城市在封建时代发生的意义深远的改革和创举,开西欧城市的民主风气之先,为后来西欧各国近代议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有学者认为:“由城市市民自己在特定的资格限制的候选人中选举官员,这证明是西方现代选举制的开始。”[12](P257)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西欧城市对资本主义起源的政治方面的影响集中体现如下:市民阶级的出现,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内部分化,也就产生了类似近代早期的资本家和城市无产阶级;城市兴起以后开始为从封建势力手中夺取自治权而斗争,取得自治权的城市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相应打击了封建势力,成为致使封建制度衰落的决定性力量;市民对政治的参与表现为市民作为第三等级在国家行政事务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在逐步壮大的过程中,走向封建王权的对立面,从而导致了一场又一场的资本主义政治革命,英法两国的历史发展已证明了这一点。而在封建割据势力相对较强的德意志和意大利两地,市民参政则更多是以市政议会的形式出现,虽然只是少数富裕市民掌权,但这毕竟是西方现代选举制度的先奏。正如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中所说:“近代城市是中世纪城市的后裔,也许在中世纪文明中对于人类没有什么比城市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了。”[13](P429)

[注 释]

①亚当·斯密首倡,认为人类天生就有求利欲,这给商业的发展注入了稳定而持久的动力,引起生产不断扩大和技术革新,才有资本主义的出现。

②托马斯·阿尔萨斯创立,认为人口的增长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并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马克思的观点,认为对立阶级间的斗争,和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④马克斯·韦伯首倡,认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伦理,正是在新教伦理的约束下,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资本主义产生奠定了基础。

[1][比]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3]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4]T.F.Tout.The Empire and Papacy 918-1273[M].London Verso,1924.

[5]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美]贾恩法兰科·波奇.近代国家的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朱寰.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J.Huizinga.The Waning of the Middle Ages[M].NewYork:Doubleday&Company,1954.

[9]Edward P.Cheyney A.ShortHistory of England[M].Boston:Gino&Company,1932.

[10]亨利·皮雷纳.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1]朱寰.世界中古史[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12]应克复.西方民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3][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300—1300):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猜你喜欢

西欧中世纪阶层
中世纪城堡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中世纪欧洲艺术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解析中世纪西欧园林及其影响
喜见乐闻:史料呈现的“增值”方式——以《西欧一体化进程》为例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