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014-08-15杨治斌
■文/杨治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在探究中体现差异、张扬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教育模式。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科学探究的本质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不同途径,也指学生用于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因此,科学探究具有双重含义,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本质上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不难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本质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还是一项教学内容。
二、理解适合探究问题的特征
探究性问题的特征,一般来说一个适合探究性的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即这个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并且能够理解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培养兴趣。
让学生留心学习和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各种现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现实、最有效的动力,它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对化学的兴趣,他们就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产生积极的情感。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2)注意保护学生的兴趣。(3)注意平时对学生兴趣的培养。(4)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兴趣水平。(5)设计新颖的课堂导入。(6)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联系社会,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化学,兴趣和注意力就会被调动起来。(7)让学生多了解科学技术成果,并与所学内容联系也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唤起学生的探究欲。
凡是美的东西,都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追求。化学是美的,但是需要我们去发现、体会。化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素材。化学实验中有大量的现象美,比如,黑色的氧化铜可以被氢气还原成红亮的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纳反应可以形成美丽的喷泉等。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可以利用录像、图片等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体验美的同时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3.引发好奇。
让学生在阅读、观察和实践中提出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学生对化学有了兴趣,留心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会产生好奇心,提出问题。首先,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从字里行间去找问题。学生首先要阅读教材,化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而设计的,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思考才能提出问题。其次,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实践,对新奇的事物及现象提问。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中多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新奇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调动学生的思维,各种疑问也就随之而生。
4.组织交流。
让学生在倾听、讨论中提高提出和表述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表明他们迈出了探究学习的第一步,但要提高提出和表述问题的能力,则需进一步的工作。基本策略就是学生提出问题后及时组织交流、讨论、评价活动,让学生在倾听、讨论中提高提出和表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问题要是完全由学生提出,当然很好,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要等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再组织探究,相反,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科学探究中还有很多提出问题的方法、策略,我们只要明白,真正的探究活动就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那么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