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2016-12-19王恩华

物理教学探讨 2016年11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中考

王恩华

摘 要:为更好地发挥中考对初中教学的指挥棒作用,在命题实践中探索通过在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来引领日常教学更加重视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的教学。本文从命题规划、命题实践、实践效果及更多思考几个方面介绍了笔者对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中考;提出问题;引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1-0007-4

不管教学理念上是否正确,“以考定教”在很多学校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实际上,这正是考试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于是,“有怎样的考试,就有怎样的教学,就有怎样的学习和知识结构,也就有怎样的学业成绩和能力”就成为一般教师的共识。正像当前的高中教学,其所有的评价都离不开高考,这是最大最重要的指挥棒,也是不可忽视的评价及其保障因素。高考不改革,任何日常评价的改革都将大打折扣,同样地,初中教学也亟需中考“指挥棒”的变革来引领。

如何用好中考这根“指挥棒”,以中考试题为载体,独辟蹊径,探索贯彻能力培养的教学途径和评价模式,对于命题人员而言就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通过笔者在中考命题中考查“提出问题”这一科学探究要素的实践,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考试“指挥棒”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1 命题规划

1.1 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2]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正是问题的提出才使得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明确的方向。因此,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各个要素的核心,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可见,“提出问题”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比寻求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因而“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人所具备的创造力或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当前国家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中考中明确对“提出问题”进行考查,不但会引领广大教师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更加重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更符合课程标准中“重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要求。

1.2 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题型

正如前文所述,既然要在中考中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于能力分布的弥散性特点,学生就会根据创设的情境提出若干个层次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本身也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好与不够好的层次上的差异。若用主观性试题来进行考查,就会给阅卷的工作量及考试的公平性带来很大的问题。

于是,我们采用了单项选择题这一题型。大家知道,在单项选择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最佳选择题”。最佳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或全部都符合题意,但只有一个是最佳答案。这一类型的选择题恰好符合“提出问题”过程中各个不同问题的层次性特点,我们就把选项中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问题确定为正确答案,它正好给出了与题干情境最直接或最本质的问题。这样,利用“最佳选择”这一类型的单项选择题,就可以考查出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提出问题”能力的基本要求。

在各地历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以笔试试题的方式考查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要素的题目并不多见。我们从2010年开始在济南市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对“提出问题”的考查进行探索,几年来的实践效果表明:利用笔试试题的方法来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切实可行的。

1.3 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内容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据此要求,中考中对“提出问题”的考查内容也就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2]对“提出问题”的这一要素的基本能力要求: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可见,对“提出问题”进行考查,实际上考查的是提出问题的能力。

据此,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这个情景既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也可以是自然现象中的情境,或者物理课上实验观察中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其次,题目内容中将凸显科学问题的本质特征,学生在甄选答案的过程中,其提出问题的能力会有具体明确的体现,所以能力的评估就不再抽象和难以把握。

2 命题实践

下面是我们在这一探索实践中的两个具体示例:

(济南市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理化试题第20题)透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C.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D.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济南市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理化试题第19题)在学习了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后,老师用同一只小灯泡给大家做了如图1所示的两个实验,要求大家根据实验中的现象提出一个科学问题。经过讨论,大家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

A.同一灯泡中电流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是否有关?

B.同一灯泡发光的亮度跟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C.同一导体中电流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D.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及其电阻有什么关系?

2.1 题干功能:创设问题情境,明确考查“科学问题”的方向

前面的第一个示例,给出的问题情境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情境的呈现方式是文字描述,情境描述中暗含着明确的问题指向。第二个示例给出的问题情境则是实验观察,取材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呈现方式是文字描述和实验示意图,情境中有较明确的问题指向。实际上,题目还可以从自然现象的角度来创设问题情境。因为物理试卷要求提出的问题必须是一个科学问题,所以我们在题干中加了一个能够体现科学问题本质特征的限定词“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使得题目更加严谨。

2.2 最佳答案的界定:明确科学问题的基本特征

如前文所述,我们通过分析对 “提出问题”进行笔试考查的特点,选用了“最佳选择”类单项选择题这一题型。在我们的探索实践中,仍然发现有不少老师对每个选项都有似是而非的感觉。显然,带着这种感觉去进行“提出问题”的教学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的。为此,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了科学问题应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1)针对性:提出的问题要与题干中给出的情境相联系,避免提出漫无边际的问题;(2)抽象性:好的科学问题的解决要能揭示出情境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因此,要避免就题干情境中的现象发问;(3)概括性:通过好的科学问题的探究得到的规律要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适性,因此,要避免针对情境现象中某个具体事物来提出问题;(4)操作性:好的科学问题要易于探究(好观察、可测量)、操作性强,避免用生活化的语言、词汇来表述提出的问题。

在科学问题的上述基本特征中,抽象性和概括性实际上也是这个问题的探究价值所在。作为一道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题目来讲,题干中的“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就囊括了抽象性、概括性和操作性。至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也就等于跑题了。因此,我们认为,运用科学问题的这些基本特征作为对“提出问题”考查的最佳答案的界定标准,既有利于统一评卷老师的思想,也有利于引领科学探究教学。

3 实践效果

为了命制这样一类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题目,我们对教师的教学技术优势、弱点和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较为广泛、客观、深入的了解。题目选项的设计力求做到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有利于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而答案的制定和解析又有针对性和导向性,有利于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这一实践探索,对科学探究教学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试题立足学科特点,由“生活到物理”的学科素养提升过程脉络清晰: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主讨论、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归纳及甄选科学问题要素等环节层层展开,体现了命题人员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及其思想的深刻思考和准确把握。试卷上的试题被教师转移到课堂上,转化为立体的教学过程,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新课程理念,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动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4 更多思考

在中考中探索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了许多的思考,在此与大家分享。

(1)情境创设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在我们近年来的探索中主要基于引领教学的目的,所以更多的是选用了与教材中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相近的日常生活情境和实验观察情境。实际上题目情境创设的范围还可以适当扩大,但务必符合当地学生的学习实际。

(2)题目设定的各选项之间的层次要分明。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层次远远多于四个层次,因此,在中考试题中引入这类题目之初,要明确地把各选项间的差距拉开,只要把具有较高“提出问题”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也就够了。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还是运用考试的评价功能来引领“提出问题”的教学。

(3)题型的选择要与师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步。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选择了用“最佳选择”类单项选择题对“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随着师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尝试用其他题型来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们认为,考试只是手段,其目的在引领教学。近年来,我们一直紧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践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努力探索中考试题对教学的积极(下转第13页)(上接第9页)导向作用的充分发挥。以上只是我们在中考命题中对“提出问题”这一科学探究要素进行考查的实践探索,单单从题目的质量而言,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欢迎广大同行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 西藏教育,2003(1):17—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廖伯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石鸥. 结构的力量——《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理解与实施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栏目编辑 赵保钢)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中考
中考新题型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中考“三数”大扫描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