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2014-08-15张淑娣
张淑娣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培养造就一支与我们党真诚合作的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历来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2012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工作。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组织部、统战部密切配合,坚持“注重培养、认真选拔、备用结合、形成规范”的原则,把握关键,多措并举,认真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多渠道做好物色发现工作
高校中党外知识分子比例大、层次高。目前,我校共有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2000余人,占全校中高级知识分子总数的52%。要充分发掘党外优秀人才,必须畅通各方各界层层举荐党外人才的渠道。我校的作法:一是各民主党派在吸纳成员的过程中,注意发现人才,并向党委统战部定期举荐,各党派对自身的中青年干部人选建立梯队,做好储备,及时与统战部沟通情况;二是院系基层党委发现优秀的党外人才,及时向统战部和组织部举荐;三是党委组织部在公开选拔干部和建立后备干部队伍过程中,注意发现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并和统战部沟通情况,确定培养选拔对象;四是党委统战部经常深入各基层党委、各党派、非党群众中,听取意见,了解情况,做好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党外人士的状况,并和组织部沟通;五是党委统揽全局,做好统筹安排,做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优中选优,集中储备一批年轻有潜力的后备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二、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做好基础性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我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呈现出年纪轻、学历高、职称高、业务成就突出和社会影响大的特点。他们中50岁以下的占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0%,90%具有正高级职称。其中有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千百万工程”入选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4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针对我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在多渠道推荐遴选的基础上,统战部深入各基层党委和群众中,听取意见,了解情况,做到摸清底数,全面了解党外重点人士的状况,然后选准对象,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形成人才梯队。同时坚持备用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努力形成合理的结构和年龄梯次,保证党同党外代表人士合作共事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出现“断层”。每年我们都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对党外代表人士和后备人选进行调整。
2013年,我校党委认真贯彻《意见》精神,按照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基本标准,对我校党外代表人士进行调整充实,重新确定了一支86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并建立健全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和后备人选队伍数据库,对选准的对象逐人建档立卡,写实材料,做到互通信息,及时了解情况,跟踪培养。
三、抓好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为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我校党委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把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并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平台。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对党外代表人士,学校党委一方面积极选送他们到中央和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另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校内理论培训。2001年以来,学校共支持15人次党外代表人士参加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组织的学习培训班,支持30余名党外代表人士参加省委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省委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班,支持20余名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各级政协和党派省委组织的考察调研活动。此外,还有40余名党外干部参加了学校党委组织的干部培训班。2012年下半年,为贯彻《意见》精神,我校党委举办了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对新一届党外代表人士进行多党合作和参政议政方面的理论培训,并组织了考察调研。
二是密切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系,在联系交友中做好考察培养工作。我校党委常委、各院系党委委员认真落实交友制度,每人结交2-3位党外朋友,定期谈心,平时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节假日走访慰问党外重点人士,积极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积极为党外代表人士搭建实践锻炼和发挥作用的平台。我校建立了特约人员制度,在教代会常设主席团、校人力资源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各级教授会等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在民主党派中聘任特约纪检监察员、教学督导委员等,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在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鼓励党外代表人士借助人大、政协、党派组织等舞台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学习交流、座谈研讨、参观考察等方式,增强党外人士的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四、充分信任,大胆使用,认真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
一直以来,我校党委都非常重视选拔任用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学校始终坚持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开使用、生活上关怀照顾三原则,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在领导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并逐步建立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机制,推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积极在校内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实职安排,对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外代表人士充分信任,大胆使用。我校党委把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党管干部和“注重培养、认真选拔、备用结合、形成规范”的原则,做到党委重视,统战部、组织部密切配合,政治安排与实职安排紧密结合。学校党委和干部主管部门树立“唯才是举,不分党内党外”的正确认识,搭建起让党外人士参与公平竞争的大舞台,给他们以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为党外代表人士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我校从1995年开始,在院(系)实行院长(系主任)公开推举制度,校党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公开推举院长的实施办法》的文件,明确院长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推举程序。从2001年开始,我校又陆续在机关正副处(部)长、院(系)副书记岗位上推行了公开竞聘。这些都为党外人士创造了同等竞争的机会,对优秀党外人士的脱颖而出是十分有利的。目前,我校校级领导班子中,有党外干部2人,占16.7%;中层干部中有党外干部37人,占全校中层干部总数的13.2%。全校20个二级学院中,有7个学院的院长由党外人士担任,比例高达35%。这些优秀的党外人士直接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开发等管理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积极推荐,做好政治安排。目前,我校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党外代表人士有37名,其中全国政协委员2人;省政协副主席1人,省政协常委3人;省人大常委1人。民主党派成员中担任党派中央常委2人,中央委员1人;党派省委主委1人,副主委2人,常委5人,委员6人。我校党委通过积极遴选推荐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推荐和支持民主党派干部在各级党派组织任职,为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搭建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