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夹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观察

2014-08-15邢海清苏寅李荣黄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2期
关键词:对位夹板前臂

邢海清 苏寅 李荣 黄聪

(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 宁德 352100)

小夹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观察

邢海清 苏寅 李荣 黄聪

(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 宁德 35210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时根据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68例均获随访,31例获解剖复位,26例近解剖复位,8例对位3/4,2例对位1/2,1例固定过程中再移位,二次整复不成功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愈合时间4~10周,前臂旋转功能和腕、肘关节活动均正常。结论:闭合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尺桡骨双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

尺桡骨双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由于前臂的特殊解剖和功能特点,现代认为尺桡骨双骨折为类关节内骨折,宜最大限度地恢复前臂的功能[1],则要求不仅要纠正骨折端重叠、旋转、成角和侧方等移位,还要维持复位直到骨折坚强愈合为止。因此如何合理地外固定并防止骨折端再移位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自2009年起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6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左侧31例,右侧37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1岁;上1/3骨折3例,中1/3骨折39例,下1/3骨折26例;直接暴力13例,传导暴力39例,扭转暴力16例;尺桡骨横形骨折27例,斜形骨折31例,螺旋形骨折10例;单骨移位16例,双骨同时移位52例;合并粉碎骨折者23例。

1.2 入组标准 病案完整,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无合并上、下尺桡关节损伤,治疗前患者前臂肢体肿胀情况,按肿胀程度评定标准[2]Ⅰ~Ⅱ级,入组病例全部完成临床观察,无脱落病例。

1.3 排除标准 患者皮肤破损及张力性水疱;合并患肢血管、神经损伤;无法耐受闭合手法复位或闭合手法失败的患者;有明显特征人群,如孕妇、病情危急、过敏体质;受伤前臂以往有畸形;合并同侧上臂骨折;尺桡骨病理性骨折。未能按规定及时随诊复查,或不配合,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

1.4.1 闭合手法复位 所有病例均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整复,患者取仰卧位,肩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上1/3骨折取前臂旋后位,中1/3骨折前臂置于中立位,下1/3骨折前臂置于旋前位。两助手分别握住上臂下段与腕掌部作对抗牵引,纠正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如尺桡骨双骨折,应先复较稳定的骨折,如均为不稳定骨折,则骨折在上1/3时先复尺骨,骨折在下1/3时先复桡骨,骨折线在同一平面者,用端挤提按手法纠正骨折的内外侧或掌背侧移位。如上法不能复位时则用折顶手法复位。骨折线不在同一平面者,先用端挤提按手法使桡骨复位(若未成功可用折顶手法复位),然后再整复尺骨。两骨折端交叉相互靠拢时,先用夹挤分骨手法分骨,利用骨间膜的张力保持骨的稳定性。儿童青枝骨折,如成角畸形较大,术者用两手握住骨折端,以双拇指顶住骨折凸侧,其余4指从骨折凹侧扳压,即可纠正畸形。

1.4.2 固定方法 骨折线在同一平面者分骨垫的中部对准骨折线,即骨折线上下分骨垫长度相等。骨折线不在同一平面者,分骨垫放在两骨折线之间。如骨折原有侧方移位,用2点加压法放置压垫,成角移位,则用3点加压法放置压垫。然后用4块夹板(长度与患者前臂相等)、4条布带绑扎固定,前臂置于中立位,经C臂机透视见骨折端对位对线满意后,将已准备好的石膏经肘后包前臂掌、背侧,至掌指关节,呈U型(因为U型只起到限制前臂旋转活动,不宜过厚,8~10层即可)。

1.4.3 术后处理 复位固定满意后,1~5 d内均密切观察手的温度、颜色、感觉及手指活动等情况,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按骨伤三期辨证服用中药,如术后肿痛,可酌情使用脱水及消炎止痛药物,指导患者行同侧肩关节、掌指、指间关节功能锻炼。随后分别于术后5 d、14 d、4周(青少年3周)、6周(青少年4~6周)、8周、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成人固定4周(青少年3周)复查X线片提示骨折端有骨痂生长后,先去除U型石膏,继续行夹板外固定至骨折愈合,并指导患者行肘、腕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成人固定6~8周(青少年4~6周)复查X线片提示尺桡骨折端愈合后,拆除外固定,进行前臂旋转功能锻炼。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本组68例,根据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并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判断疗效。治愈:骨折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已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骨折对位1/3以上,对线满意,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未愈:伤肢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明显。

2.2 治疗结果 本组68例患者中,首次经手法整复解剖复位31例;达到近解剖复位24例;功能复位13例,其中8例对位3/4,5例对位1/2,术后5天复查X线片发现功能对位的13例中有3例骨折端再移位,均为上1/3骨折,经重新手法整复固定,2例近解剖复位,1例整复不成功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68例患者均临床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10周。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59例;好转8例,其中6例旋转受限在30°以内,2例旋转受限接近40 °;无效1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肘、腕僵硬。

3 讨论

前臂的运动系统包括尺桡骨、上下尺桡关节和屈肌群、伸肌群、旋前肌群和旋后肌群、骨间膜,其中以尺桡构成前臂的支柱,同参与前臂的旋转功能运动和动力平衡。前臂尺桡骨双骨折后,刚性支柱作用丧失,动力平衡系统被打破,由于前臂肌群的作用,常常发生侧方、重叠及成角等移位,给临床手法复位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骨折复位后由于肌肉、骨间膜的收缩、牵拉,在维持复位过程中极易发生骨折端再移位。故在处理尺桡骨双骨折时,一定要使重叠、旋转、成角和侧方移位得以良好的纠正,同时要保证整复后维持骨折端位置不变,直到骨折愈合。因此,在骨折整复后的漫长愈合过程中,如何保证整复后的位置是临床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主要环节。因此要想使尺桡骨干双骨折整复后的位置不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应克服前臂的旋转应力;二是要克服各肌群之间的不平衡拉力;三是使骨间膜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这同样也是选择外固定方法的重要理论依据[4]。

临床上在尺桡骨双骨折外固定材料的选择中,小夹板弹性和可塑性,其外固定是通过扎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固定垫对骨折端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前臂肌肉的收缩活动时的产生的内在动力,共同维持骨折端的相对稳定,但其难以克服前臂旋转应力[5]。一般在小夹板固定的基础上配合运用铁丝托或带柄托板固定,但要求患者一直凭自己的主动力量方能维持,如注意力放松、睡眠等情况下,就不能保持前臂中立位。由于石膏虽然可依据前臂形状进行塑形,但其韧性和弹性差,且不能随病程变化调节松紧度,临床上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目前临床开始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后加用石膏托的方法来固定尺桡骨双骨折整复后骨折端,该固定方法充分利用了小夹板外固定的优点,同时利用超肘、超腕关节石膏托克服了前臂旋转应力,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6]。但是由于长时间的超肘位关节石膏托外固定,易出现肘、腕关节的僵硬[7],后期的肘、腕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将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因此本研究在充分利用小夹板与石膏相结合固定尺桡骨双骨折的优点,采用小夹板合绕肘U型石膏外固定,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采用本方法外固定,68例中只有3例早期发生再移位(均为上1/3骨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前臂上段肌肉丰厚,初次复位后,体外压垫的放置上出现了偏移,前臂过于放置在中立位,由于旋后肌的牵拉而引起骨折近段向后旋转移位趋势,因此在二次复位后(除1例因二次复位失败改行手术治疗外),将前臂置于稍旋后位,并正确地放置压垫后,未发生再次移位。经过长达3~6个月的随访,67例保守治疗病例骨折顺利愈合,其中59例无任何运动功能障碍;8例轻度旋转受限(主要是旋后受限),6例旋转受限在30°以内,2例旋转受限接近40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肘、腕僵硬。总结和分析本外固定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扎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固定垫对骨折端的效应力,前臂肌肉的收缩时的产生的内在动力,共同维持骨折端的相对稳定,充分预防了骨折端的侧方移位和重叠移位;(2)通过夹板外加用U行石膏托可有效地控制前臂旋转,预防骨折端的旋转移位。(3)由于U型石膏固定复位技术允许肘、腕关节在垂直方向上一定程度地活动,促进关节软骨的营养交换,有效地预防了肘、腕关节的僵硬。小夹板合U型石膏是目前值得推荐的一种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外固定方法。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93

[2]张利远,张芸.β-七叶皂甙钠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9):517-51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7

[4]钟广玲,陈志维,陈渭良,等.骨伤科临床精要[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4-204

[5]姚世红.夹板石膏双重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4):641

[6]汉吉健,于乐文,王瑞国.小夹板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86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4):345-346

[7]Paksima N,Panchal A.Elbow fracture-dislocations:the role of hinged external fixation[J].Bull Hosp Jt Dis,2004,62(1~2):33-39

R683.4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2.024

2013-08-21)

猜你喜欢

对位夹板前臂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自由对位与严格对位的博弈
——论传统对位教学两种体系的冲突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一种跨层盲孔制作及对位方式研究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任意层HDI对位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