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2014-08-15万书红
万书红
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缺乏多样化、个性化、时效性、实践性的问题。教师反映强烈的是教师的主体性没有受到重视,针对性不强,没有注意因需施教。教师培训的取向基本划分为两大类,即知识本位培训和能力本位培训。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教师培训者应注意选取后者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来丰富教师培训模式。参与式教师培训是与传统的传授式培训不同,以参培教师为中心、以“参与”为特征的教师培训模式。
“参与式培训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参与者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并能采取行动改善现状。”[1]
一、参与式培训特点
1.以培训对象为主体。参与式培训选择培训对象作为主体,培训者和参培教师成为有机的整体,强调一体化。以参与、互动为主,采取分组讨论合作的形式,培训前可以结合培训者预先提出的问题,归类划分、整理。培训内容是从培训教师预交的问题中筛选出来。以教师为主体,培训计划、培训目的要符合教师的意愿,切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培训内容要结合教师遇到的难题和教学误区作为培训的支撑材料,参培过程中做到理念、实践的高度统一。培训过程中要始终尊重教师。评价环节也要以一线教师的反思为主。参培教师带着问题来培训,经过思考、研讨,获得理念的提升、实践的操作。参培教师回到教学一线之后在教学中进行检验、反思、提升。
2.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参与式培训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培训内容,针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方面设置丰富的培训内容,是以教育教学问题为核心的教师培训。这种培训方式需要培训者前期设计相应的问题,规划目标、创设问题情境等,要求培训者预先把成果要求、分组研讨方式、动态成果考核等做好策划。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培训者和学员成为共同体,共同结合教学问题进行研讨、探究,并为学员提供这些问题的理论材料框架。
3.实践性的操作形式。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决定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所以参与式培训强调培训中的实践操作行为。这种结合具体问题或任务创设具体教学情境的学习方式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更好地在培训中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一线中积累的教学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按需施训的问题。在培训前要求一线教师先提交教学问题,培训者经过遴选、归纳、整理把典型性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展示出来,培训教师和参培教师共同研究,结合教学实例共同解决,形成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然后以互联网为媒介,再反馈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行动,在网络中共享资源。教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扩大视野,做到培训的长期性、连续性。
4.培训的合作性原则。参培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是自我体验、合作学习、经验交流、民主讨论等社会性过程,通过分组讨论、教学案例分析、情境体验、自我反思、现场观摩等互动方式进行合作学习。他们在培训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训者和参培教师将会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培训,也可以大大激发学员的学习欲望,合作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二、参与式培训方式的改革
1.专家引领式。专家理论引领式即通过专家理论讲授的方式,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参培教师可以系统了解前沿教育理论发展动态,可以提高参培教师的理论修养。通常的专家讲座只是做完报告就没有反馈了,但这种参与式的专家引领培训方式要求专家讲座之后设立网络联系方式,实时跟踪引领,利用网络形成资源共享的模式,在线解答疑难、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2.院校合作的培训模式。院校合作模式是指以中小学学校为培训基地,培训机构的专家起到引领、辅导、合作的作用,要求培训者深入一线学校听课、评课,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以教学问题为核心,采取培训者和中小学教师共同研究探讨的方式实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培训者深入教学实践环节中,通过备课设计、听课、教学沙龙等活动进行实时反馈。一线教师及时反思,接受合理化建议之后解决相关问题。这种方式可以加快一线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进度。
3.课堂观摩的形式。要让教师在活动中学习。以学校为基地,在一线教师中选择骨干教师,在教师培训后结合培训的专题内容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操作。适用于教材处理、教法分析、课堂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可以做到以点带面,选出优秀课在校或者区、市进行观摩、推广,让其他教师借鉴学习。这种方式带动性强,同时也避免了整齐划一的课程内容和单调的接受式培训的形式。
4.培训基地研修式。
(1)“专题研讨式”,适用于小规模的培训。结合教学问题设计小的专题,这种培训方式周期短、见效快。但对培训者要求较高,培训者要有问题的设计能力和活动中的调控能力,以及动态考核能力。同时要求参培教师具有主动的参与意识,在讨论问题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分享自己的经验。
(2)“案例式”,适合学科问题探究。以教学案例为核心,可以采用现场展示的方式,也可以用预先准备的录制的课例形式。结合案例中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讨论的材料,采用评课的方法进行,参培教师可以习得教师专业技能,经过反思之后,从参培教师中选出教师以同样的内容再次上课。经过这种训练之后,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技巧会有快速的提高。
(3)“任务驱动式”适合小规模的培训形式,模拟课堂。要求有一定的设备条件保障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参培教师分成不同的任务组,几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项任务。集体备课之后,培训者由一人授课,其他人评点,修改补充、完善,再次授课。形成“反思——行动——再反思”的模式。这样参培教师在合作中互相启发、帮助,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4)“课题带动式”,适用于教学问题的探究培训。围绕课题的中心问题组成小规模的教学科研团队,结合具体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案例收集、调查报告、科研论文及课题成果展示、课题结题的过程,逐渐形成把教学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的能力,提高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参与式模式的要求
1.教师培训理论的更新。钟启泉提出“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师。转型意味着教师培训理念的变革。在2006年10月举办的首届“中国教师培训论坛”指出“教师培训理念的变革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作为我国教师培训的根本理念包含六层含义,专业化与终身化、一体化、自主化、多元化、信息化、制度化。”[2]强调教师培训并非简单的条件性知识的讲授、技能的培训,目标在于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搭建教师教育的学习数字化平台,采用多种培训方式,为教师终身学习服务。
2.培训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培训者可以来自高校及教育学院以及一线的优秀骨干教师,构成培训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培训者要开展相关的培训,逐渐提高培训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培训者具备教育理论的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能力。培训者可以通过调研、访谈、听课的形式了解一线教师的呼声,这些反馈意见将成为培训内容、培训考核等方面的依据。
3.参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通过集中参与式培训之后,参培教师要在教学一线自我反思、自我体验、自我诊断、自我提升。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有目的的记录,把反思内容、教学问题在教研组、培训网络平台进行展示。这些教学一线的一手材料既有经验的积累、又有问题的阐发。其他教师可以借鉴并进行反思,共同研讨,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4.设备的保障。现场支持和在线支持的保障。案例式教学培训方式对现场支持要求较高,现场培训形式下的参与式培训需要微格教室的设备保障现场直接录制完成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大家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下探究、合作、反思、修改。在线学习方式需要建立一个网络数据库,将曾经进行过的培训存储在数据库中,可以形成后续的教师自我学习的材料支持,也可以避免重复培训的发生。教师需要相关知识时可以随时上网查找反复利用,教师也可以在培训平台上传相关材料,做到资源共享,这也体现了培训“及时”的特征。
四、参与式培训的效果
1.提高培训质量。参与式培训一改以往的专家讲座大礼堂、大班额授课制的形式,避免了灌输式、一言堂的单一教学模式,培训问题设置来自于一线,以教学疑难问题解决为培训内容,采用合作参与、研讨的方式,这些都是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形式,自然得到参培者的认可,也提高了教师培训的时效性。
2.满足参培教师个性化需求。参与式培训改变了忽视教师话语权的做法。参培教师可以对课程的设置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且培训中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受训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注意教学问题的解决,满足参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参与主体自我意识得到充分体现。以解决教育问题作为培训目标,满足了教师提高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
3.提高了培训者的整体素质。参与式教师培训提高了培训者的整体素质。改变了他们过去忽视参培教师的主体性,剥夺学员话语权的做法。熟练掌握参与式学习的技巧,设计培训问题,组织好教学活动,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要给予关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顺利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这种培训方式开拓了培训者的视野,也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实践的场所。
总之,一种培训模式的出现只能是对原有模式的改良。参与式培训还受到培训规模小的限制,只是在培训形式上的改进。强调的是注重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力图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但在实际操作环节中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不断地研究、完善。
[1]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和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2]赵明仁,周钧.教师培训的理念更新与制度保障——首届“中国教师培训论坛”综述[J].教师教育研究,2007(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