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功能性月经失调的方法研究

2014-08-15马秀玲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阴精经水肾阴

马秀玲

(黑龙江中医慢性病二门诊部)

功能性月经失调的中医周期疗法,是根据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月经产生及月经失调机制的一些共同认识,以祖国医学辨证论治为基点,在月经周期的各个不同阶段,针对其不同的病理变化特点,选用不同的调节冲任治法与方药,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动态平衡,以期恢复“肾、肝、脾、心、冲任、胞宫”的功能,从而治疗功能性月经失调。

1 经后阴长期

此期经水适静,内膜脱落,精血耗伤,血海空虚,卵泡处于发育阶段,基础体温为低温相,按中医阴阳辨证应属于阴的阶段。此期是月经周期的第5~12d。

“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肾为经水之源,肾阴为月经来源的物质基础。因此,经后期应以滋补肾阴(血)而养冲任为主。但阴阳互根,故不忘补阳兼顾肾气。(1)初期:治当滋阴养血;药用当归、醋白芍、山药、干地黄、丹皮、茯苓、泽泻、杞子、旱莲草、女贞子。(2)中后期:在上药基础上,佐以补阳之品,加入川断、菟丝子、巴戟天。如阴精上升过快,湿浊气火明显,临床上往往表现为月经先期,量多;治当清心肝、利湿浊,药用苍术、丹皮、云苓、苡仁、山栀、黄柏。如阴不长或阴长过缓,阴阳处于低水平平衡时,这在青年女子的月经后期量少及闭经中多见;治疗在大补肾阴5~8d后,加益阳活血之品,肉苁蓉、仙灵脾、川芎、红花、桂枝以温阳活血,促进阴阳消长。

2 经间排卵期

重阴转阳,是月经间期中第1次至关重要的转化,治以理气活血为主,佐以补肾,以促阴阳转化,促排卵。药用当归、赤芍、丹参、川芎、泽兰、茺蔚子、红花、川断、柴胡、香附。如转化不利,有两种情况,一是阴精较虚,当大补阴精,可按经后期调治;如阴精至重而不转化者,应加强活血通络促排卵药。

3 经前阳长期(黄体期)

此期阳长阴消,肾气旺,而冲任盛,为阳气活动旺盛的时期。此期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16~25d.

肾为水火之脏,治虽着重于阳,但宜水中补火,阴中求阳,才能使阴阳达到正常水平的平衡。药用当归、白芍、山药、丹皮、云苓、川断、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柴胡;末期近经期,加舒肝理气调经之品,以促气血活动,药用香附、郁金、青陈皮、丹参。

4 行经期

此期阳气下泄,让位于阴,治宜因势利导,以通为主,如转化不利,经血排泄甚少,则以气滞血瘀多见,治当理气化瘀通经。药用当归、赤芍、川芎、青陈皮、醋香附、乌药、泽兰、苏木、川牛膝。如转化过快,经血排泄甚多者,阳气化火,可按血热论治,药用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黑丹皮、黑黄芩、黑地榆、棕炭、焦山栀、乌梅炭。

以上是调周立法用药原则的一般规律,但必要时须有“反常之治”。例如经后期应偏重于滋补肾阴(血),若辨证为肾阳虚者,又应按辨证立法为主,但必须考虑到经后期是以阴血不足为主要矛盾方面的生理特点,法当取其阳中有阴,治阳顾阴,使阴生阳长,临床上必须灵活运用,知常达变,决不能拘泥刻板,方可应付错综复杂之病机变化。

猜你喜欢

阴精经水肾阴
《灵枢》十二经水理论探微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月经过多源流考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傅青主女科》从肝论治月经病
11月养生
健康养生月历(十月)
《温病条辨》滋养肾阴十法及其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