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传译听解障碍心理机制探析
2014-08-15何丹华
何丹华 ,李 为
(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引言
交替传译(以下称交传),作为口译的一种常见形式,是译员等讲话人讲完一部分或全部讲完以后,再译给听众[1]。译员的交传活动要经过听解(听辨和理解)、记忆、转换和表达四个步骤[2]。由此可见,听解是交传的最基本环节。若译员的听解受阻,交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研究交传的听解障碍对译员而言有着重要的现时意义。然而,交传听解障碍的研究似乎一直未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目前国内学者主要集中研究口译的音流听辨和思维理解过程,并未在听解障碍层面展开系统的探讨。本文从交传听解的认知过程着手,结合图式理论和Gille 的精力分配模式,分析交传听解障碍的心理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译员提高交传听解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交传听解及其认知过程
( 一) 外语学习中的听力与交传中的听解
与一般的外语学习听力相比,交传听解在认知目的、认知对象及认知环节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首先,外语学习者进行外语听力实践的目的是促进外语学习,培养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其听力重点为发音规律、词汇拼写、句法结构等,只需在语言层面上对语音资料进行理解。而交传听解的根本目的在于用另一种语言将所听信息重新发布,其重点是透过纷繁复杂的语言形式获取话语的信息或意义,做到话语信息层面的理解。其次,在认知对象方面,外语学习者的听力资料多为专家朗读录制的材料,语音标准,语速均匀,口齿清晰,语法规范,主题固定;而交传活动中,译员面对的一般是动态语音流,语音变体丰富,且时常遇见演讲者语言表达不规范、话语信息高度密集、逻辑紊乱、演讲主题及内容艰深晦涩等情形。最后,对于认知环境,外语学习者在听力实践过程中允许反复听,查阅资料,寻求帮助等;而交传听解是在口译现场进行,译员心理压力大,且几乎不允许复听、查阅资料等。由此可见,交传听解难度大,其认知对象和认知环境比一般外语听力难得多。据此可以推断出,交传听解的认知过程不同且复杂于一般外语听力的认知过程。
( 二) 交传听解的认知过程
听解,即听辨与和理解。根据国内学者卢信朝,口译听辨的过程为译员通过感知、注意、联想、预测、推断、表象、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将外部输入的信息与其大脑中固有的知识存储接通,通过将外部输入的信息与内部固有的信息进行联系、比照、分析等操作,对这些输入的信息进行解码、意义建构、集成、提取、加工(分析、综合、推断等)、再加工(直到便于最优化存储)的过程[3]。译员在听辨的同时也在理解。口译的理解,是指译员通过对信息的意义解码,抓住话语的内在含义[4]。根据图式理论,译员理解的方式有两种:“自下而上”的理解与“自上而下”的理解。“自下而上”的理解是指译员从具体感知到的信息材料如语音、单词、句子以致语篇逐层上升达到理解的阶段。而“自上而下”的理解则是从宏观的角度利用译员对社会与文化语境、中心议题及发言者的了解而进行理解。“自下而上”的方法强调的是译员的语言知识,“自上而下”的方法则强调译员的文化背景知识或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2]。
交传听解的过程实际上是译员将源语信息与大脑中的图式即译员的背景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建立连接的过程。一旦建立了连接,便将获得理解,连接越通畅,理解效率、效果将越好,建立不了连接,则将无法获得理解,出现“听不懂”。另外,由于交传的高语境化特征,译员常常是以从口译背景、主题背景、知识图式到语言和话语的具体信息的“自上而下”的理解为主,结合“自下而上”的理解完成听解。因此,在听解的整个认知过程中,译员要调动各种精力资源对源语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完成多种加工任务。
二、交传听解障碍心理机制
从交传听解的认知过程我们得知,译员对源语信息的听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其中涉及到源语听辨、分析、综合、推理、思维判断、理解、等等。交传实践表明,译员的以下几个因素影响着交传的听解效果:
(一) 语言知识欠缺,致使“自下而上”理解受阻
这里所说的语言知识,主要指译员对译入语的掌握。一名译员要很好地理解源语信息,就必须具备扎实的译入语语言基础,包括对译入语的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的掌握。译员只有具备译入语的标准发音,才能在音流听辨阶段将源语声音信息与大脑图式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建立联系,并进一步将之解码为可加工、待加工的信息或意义,进行意义构建。另外,译员还需掌握丰富的译入语词汇,并能够熟练运用其句法。因为只有译员的词汇足够丰富、句法足够熟练,才能“自下而上”地从词、句及语法结构等较为微观的层面寻求对源语信息的听辨理解。
例1:Mais derrière la fa?ade bétonnée qu’affichent les institutions communautaires,on a affaire à des hommes et des femmes qui vivent une situation complexe.
法汉交传时,若译员没有过硬的法语语法基本功和丰富的词汇量,便很难将这个法文句子准确理解为“在欧盟机构混凝土的门面后面,是一群处境复杂的男男女女。”因为这个法文句子使用了多个关系从句,且固定表达“avoir affaire à (原意为:同……打交道)”较难理解,在整合句子的逻辑顺序时需特殊处理,将其理解为“是”。
例2:Le prix de votre marchandise est le prix CAF Marseille,alors il suffit de vous courir FAP.
本例中“CAF”和“FAP”是商务法语中的两个专业术语,意思分别为“到岸价”和“平安险”。若译员缺乏商务方面的法语知识,在理解“CAF”和“FAP”时将会遇到困难,更谈不上将整个句子正确翻译为“你们这批货是天津马赛到岸价吧?那只需投个平安行就可以了。”
(二) 非语言知识不足,致使“自上而下”理解受限
除语言知识外,非语言知识即背景知识对译员而言同样重要。丰富的背景知识有助于译员建立或激活大脑中与源语信息有关的图式,对源语信息进行联想、预测、推断、解码、意义建构等操作,最终理解和吸收源语信息。若译员对某一方面的背景知识了解有所欠缺,在听解过程中,对源语信息“自上而下”的理解必定受限,因为“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是从高层次的图式和背景知识开始,以它们来预测、推测、筛选、吸收或同化输入信息,并以抽象化的结果结束[4]。
例3:On passait autrefois la première partie du baccalauréat à la fin de la première.
在口译这个法文句子过程中,若译员对法国教育体制了解不够,不知道阴性名词“la première”在法国教育体制中为“classe de l’enseignement secondaire,précèdent la classe terminale (高中毕业班的前一个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二年级)”,在推断和解码该句含义时思维必定受阻,无法将该句正确翻译为“以前,中学毕业的首批科目会考是在高二期末时进行的。”
例4:Il fera des petits.
本例的法文句子在不同的主题中有不同的翻译。在银行,其对应翻译为“钱将积少成多。”而于动物,则应翻译为“它将下小崽。”若译员没事先弄清口译主题或背景,在“自上而下”地对源语信息的语义进行预测和判断的过程中思维必定受限。
( 三) 单项任务处理能力薄弱,致使精力分配失衡
著名的口译研究者、法国教授Daniel Gile 在其口译论著中提出了交替传译员的精力分配模式[5],总结如下:
Phase I CI = L + N + M + C (listening and analysis + note-taking + short-term memory +coordination)
即:交替传译(第一阶段)= 听力与分析 +笔记 + 短期记忆 + 协调
Phase II CI = Rem. + Read + P (remembering+ note-reading + production)
即:交替传译(第二阶段)= 记忆 + 读笔记+ 表达
交传第一阶段的听力与分析,即听解。根据这一交传精力分配模式,译员在交传实践中将精力分配在听解、笔记、短时记忆和表达等任务上。也就是说,译员在听到源语信息时,必须调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言外知识对源语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并在听取分析信息的同时做笔记,然后转换代码,用译语表达出来。如果译员用在某项任务的精力多些,用于其它方面的精力就要少些。因此,为确保交传顺利进行,译员每一单项任务的处理能力必须小于或等于译员所具备的单项任务处理能力。由于主客观因素,译员时常出现单项任务处理暂时短缺,造成精力分配失衡。交传实践中,若译员听解除外的其它单项任务处理能力较弱,在记忆、笔记或表达的等任务上需花费较多精力,这必定减少译员在听解任务上可支配的精力,造成精力分配失衡,使得源语信息的听解效果受到影响。由此可见,译员是否能较好地协调分配精力,是否具备较高的记忆、笔记、表达等单项任务处理能力,也是译员听解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克服交传听解障碍的策略
由于译员的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个人精力分配是否协调决定了译员能否高效地接收源语信息,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译员的听解效果。
( 一) 积累语言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要胜任口译工作,译员必须重视译入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在工作之余不断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译入语语言水平。丰富而扎实的译入语语言知识不仅能帮助译员从微观层面“自下而上”快速地理解源语信息,还有利于译员对源语信息进行“自上而下”的语言预测。所谓语言预测,是指根据语言知识,包括词的搭配、句子结构、交际语境等来预测将要听到的信息和内容[2]。在任何语言中,字词的搭配顺序都有一定的规则可寻,如法文的定冠词“la ”只能接阴性形容词单数或阴性名词单数,不可能是阳性形容词复数或阳性名词复数。若由于外部环境较为吵杂,只能接收到部分源语信息,如“je suis ____ de faire votre connaissance”,语言基础好的译员能根据对方性别快速反应出该句为“je suis heureux (se)/ content (e)de faire votre connaissance (我很高兴认识您)”。
( 二) 拓展非语言知识,改善理解效果
要克服听解障碍,除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译员还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译员要与不同背景的各色人等打交道,接触各种话题,因此必须掌握百科全书般丰富的知识,这包括一般常识、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等。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译员应当有意识地建立起自己的“术语库”。这个“术语库”不仅仅是词汇的罗列,更应当是围绕一定主题展开的、相联系的一个知识和词汇的有机整体[3]。例如,在口译法语的经济类话题时,译员应提前掌握“le déficit extérieur(外贸赤字)”、“OMC (世界贸易组织)”、“la Bourse américaine(美国证券交易所)”、“la Réserve fédérale(联邦储备局)”、“le Nasdaq(纳斯达克指数)”等与口译主题相关的词汇。这些丰富的主题知识有助于激活大脑中的图式,使得译员在听辨时更好地理解。
( 三) 提高其它单项任务处理能力,实现精力有效分配
从Gille 的交传口译精力分配模式我们得知,要顺利完成口译工作,译员需要在进行听解、记忆、笔记、表达等多项任务操作时实现精力的有效分配。而译员要做到很好地协调处理各项任务的精力分配,首先要提高各个单项任务的处理能力,以便尽量降低单项任务所占的精力量,使之最小化。为确保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听解,译员需降低记忆、笔记及表达等任务所占用的精力,提高这几项任务处理的自动化能力。另外,听解时,译员也应努力脱离源语语言形式,去领会源语所要传达的意思,并对听解到的信息进行高效的思维整合,做到以最少的精力来听辨理解源语信息。
结语
总之,听解是交传口译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听解过程中,译员大脑中的语言知识图式和非语言知识图式在输入源语信息时能否被成功激活,即能否进行最基本的意义解码和构建,是整个听解的前提和基础。另外,译员是否具备较高的笔记、记忆、表达等听解除外的其它单项任务处理能力,也是听解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因为这些单项任务的高处理能力可降低精力占用量,让译员将较多的精力集中于听解。因此,除增强语言知识学习和积累、丰富非语言知识之外,提高其它单项任务处理的自动化能力,也有利于译员排除听解障碍,实现对源语信息的有效听辨和理解。
[1]康志峰. 口译焦虑对交替传译的效应与影响[J]. 中国科技翻译,2012,(1):18-21.
[2]王斌华. 口译:理论. 技巧. 实践[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卢信朝. 英汉口译技能教程:听辨[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4]鲍刚. 口译理论概述[M]. 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
[5] Gile.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Benjamins,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