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设计应从学生视角出发
2014-08-12安海欣
安海欣
摘 要: 教学设计除了要研究教学内容外,还要从儿童学习视角出发,分析儿童的已有认识,解读儿童的认知过程,研究儿童的学习障碍,把握儿童的思维方式。如此,才能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已有认识 思维障碍 认知特点
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反复研究教学内容,围绕内容设计教学,可教学实施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认识模糊,或答非所问,或沉默以对……深入反思这类教学现象,就会发现这一般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有关。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学生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思维特点等都制约着教学过程与方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除了要研究教学内容外,还需要从儿童学习的视角出发,根据他们的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适当思考教学过程中合适的教学跟进。
一、从学生已知的视角设计教学
教学二年级《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进位加)》,设计如下:
出示例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85+143。
提问:这道题你会用竖式来计算吗?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
提问: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交流所列的竖式和计算过程。)
追问:十位上8加4得12,怎么办?百位上只有加数1,得数为什么是2呢?
提问: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的三位数加法,和昨天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说明这叫“进位加”。)
归纳:小朋友自己先说说,三位数加法可以怎样算,再和全班同学分享。
上述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笔算两位数加法,掌握“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以及能笔算三位数不进位加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师利用学生的已有认识,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把“个位相加满十进1”的原理和方法迁移过来,通过尝试、交流及与前一节课内容的比较,认识所学的新内容及其特点,获得计算法则。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突出教学重点,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体会知识形成过程,积累学习经验。
数学新知识的学习一般是原有知识的发展或应用。学生学习数学需要以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经验为基础。任何教学,只有明白学生的认知基础,才能找准由起点通向目标的路径,引领他们顺利地达到目标。因此,设计教学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背景和认知基础,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里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实现对新知识的自主建构。
二、从学生思维障碍的视角设计教学
教学《隔位退位减》,设计如下:
出示例题,列出算式204-108。
提问:这道题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请小朋友自己试着算一算。
多数学生会遇到障碍,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然后交流在计数器上算的过程。教师重点提问:退1时十位是0怎么办?十位上为什么是9-0?
要求:小朋友能把刚才的算法,在心里说一遍给自己听听吗?
提问:现在会在竖式上算了吗?如有问题互相讨论。(学生笔算,并指名板演。)
交流:今天的减法笔算遇到了什么新问题?现在你们又是怎样算的呢?
追问: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是0时要怎么办?十位上再减时用几减?为什么用9减?
学生学习隔位退位减的困难有两点:一是计算程序上的难点:从十位退1时,十位上是0怎么办?二是理解上的难点:十位上减时,为什么用9来减?教师立足学习者的角度,体会到学生的困难所在,先故意设置“陷阱”,让学生感知难点,接着用直观演示让学生“看”会计算,再“说一遍给自己听听”内化计算过程。借助计数器的演示,把抽象的算理和计算过程转化为学生可以看得见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有了合适的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途径,正确地理解并掌握了新的知识点。
儿童学习数学总会遇到困难,教师要撇开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模式,立足于儿童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也就是说,要从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点入手,考虑儿童认识某个数学新内容时,会用什么方式沟通新知识与原有认识间的联系,其中学习或理解上的障碍有哪些,要用怎样的方法、手段才能有效解决,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措施突破难点,获得教学效果。
三、从学生思维认知特点的视角设计教学
教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设计如下:
创设问题情境,列出算式25+34。
让学生自己思考口算方法,并在小组里交流可以怎样算,得数是多少。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25+34的不同算法,一般会有两种算法:(1)5+4=9,20+30=50,50+9=59;(2)20+30=50,5+4=9,50+9=59。
启发:还有不同算法吗?
提示把其中的一个数拆成几十和几,呈现第三种算法:25+30=55,55+4=59。
教学后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练习时用的还是竖式计算的方法,从个位开始进行口算。教师想以从高位算起来优化口算方法,因为口算要直接说出(或写出)得数,一般从高位算起比较方便。但学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加法笔算,这一思维方法左右口算的思维。可见,如果缺乏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分析思考,缺少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充分估计而没有预设相应的引导方式,就会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分析和估计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式,可以着重考虑以学生的倾向性算法为依托,实施有效跟进:通过算法的比较、沟通,发现共同之处,都是几十加在十位上,几加在个位上,从而理解先加几十、再加几的算法。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学生思维通常会依赖经验和习惯,一般不易变换思维的角度。教师必须考虑教学过程、方法是否顺应和如何顺应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思路。要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入新的思维轨道,使思维流程顺畅,提高数学教学实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