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不同部位留置针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4-08-11梁晓翠王婷雷向花

关键词:老年患者

梁晓翠++王婷++雷向花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住院中不同部位浅静脉留置针的疗效,为提高老年患者输液治疗质量提供研究信息。方法:将82例慢性疾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各41例。A组留置针穿刺点选为手背,B组穿刺点选为前臂,观察两组患者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有无差别。结果:B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较A组长,静脉炎发生率少于A组。结论: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应尽量选择前臂血管,降低了导管堵塞率及发生静脉炎的机率,延长了留置时间。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穿刺部位

研究背景及意义

背景:随着护理学的发展,静脉输液已从一项技术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静脉留置针的发明是静脉输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浅静脉留置针从投入临床至今,在其导管的维护和管理上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2-3]。在我国,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也已经有20多年。但是在浅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如因反复输液引起的导管内血凝块或沉淀物形成而堵塞导管,液体渗出以及导管相关静脉炎等都影响了导管留置的时间,还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4]。

意义: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已遍及内、外科、妇产科、手术室、小儿科等多个科室,尤其是老年患者及小儿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静脉留置针最短可保留1~2天,最长可达7~10天,与传统静脉输液相比,可明显减轻病人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也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最大程度方便临床用药及抢救工作[5]。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纤维化,脉管质地硬且脆,弹性差,易滑动,不易固定,为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和持续保留静脉通路,应用静脉留置针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一般选择四肢健康、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易固定的血管,由于老年病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抗化学性、机械性损伤能力下降,故留置套管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3.0mm的血管[6]。手臂部静脉较直、较粗、血流丰富,从而降低了导管堵塞率及发生静脉炎的机率,延长了留置时间;留置部位的选择,应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留置针引起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在留置期间舒适、活动无障碍为标准[7-8]。手臂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并不妨碍患者的简单日常生活,增强了患者的舒适度。

研究目的及目标:①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住院中不同部位浅静脉留置针的疗效,以更好地发挥留置针的优点,保护血管及减轻病患痛苦,为提高老年患者输液治疗质量提供研究信息。②目标:为提高老年患者输液治疗质量,为临床使用留置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及可行办法,以便我们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及定义:①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是由不锈钢的针芯、软的外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齐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套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液的一种输液工具[9]。②老年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65周岁以上的人群为老年人。老年患者指65周岁以上的患有疾病、忍受疾病痛苦的人,等候接受医师的治疗与照料的病人。③穿刺部位:借助注射器一类的医疗器械进行治疗或检查时将药物注入人体的地方。

文献回顾: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在我国临床使输液治疗中应用已相当普遍,有不少医疗机构已经在逐渐将浅静脉留置针作为常规的静脉输液用具[10]。张丽华等观察100例留置套管患者,并对导管前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表明,5天可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11]。

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选择西航医院内三科2012年4月-2013年3月82例浅静脉留置穿刺的慢性疾病老年患者。

一般资料:本组为2012年4月-2013年3月浅静脉留置穿刺的老年患者82例,年龄65~91岁,平均(76±10.5)岁,其中男49例,女33例;高血压23例,糖尿病32例,冠心病27例。均为意识清醒者,对固定胶布无过敏者。材料均为艾仁驼人集团生产的22G一次性医用留置针(Y式),0.9mm×25mm,流速31ml/min,3M无菌透明敷料7cm×6cm。

研究方法:将82例慢性疾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所患疾病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A组留置针穿刺点选为手背,B组穿刺点选为前臂,分别由同一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实施。穿刺方法:输液器连接留置针,选择适当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15cm处扎止血带,以进针点为中心,用碘伏棉签消毒皮肤两遍,直径6~8cm,左右松动留置针,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留置针针柄,以30°~40°的角度直接穿刺,见回血后沿血管方向再以5°左右的角度平行进针2~3mm,以确保套管进入血管,然后左手固定针翼,右手将软管全部送入静脉内,针芯退出至针柄处时,松开止血带,打开输液器调节器,观察输入液体顺利后,将针芯拔出,用透明贴固定牢固并注明日期。

研究步骤:①选择患者: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科浅静脉留置穿刺的8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②分组:将82例慢性疾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所患疾病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A组留置针穿刺点选为手背,B组穿刺点选为前臂,分别由同1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实施。③观察内容:观察在留置针留置的整个过程中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长短、有无静脉炎的发生,并做记录。讨论

从实验研究可以得到A、B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从1天到7天不等,B组最长留置时间为10天,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2.44±0.18),(4.22±0.13)。A、B两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24.39%、7.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留置针总体使用质量高于A组。

留置时间:留置时间是评价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规定为2~3d或3~4d。也有一些研究显示,随着留置时间延长,与置管有关的并发症如静脉炎没有增加[12-13]。一般认为留置时间为3~5d,最好不超过1周。

并发症:并发症是导致浅静脉留置针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其中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14]。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也是护理人员采取护理措施所针对的目标之一。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并发症的预防可以通过规范并优化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和完善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来实现。

穿刺部位:①手背部活动度较手臂部高,且暴露在外的机率较大,容易摩擦、牵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造成脱管、穿刺点出血及静脉炎等而拔管;②手臂部静脉较直、较粗、血流丰富,从而降低了导管堵塞率及发生静脉炎的机率,延长了留置时间;③手臂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并不妨碍患者的简单日常生活,增强了患者的舒适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指导思想[15],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在进行留置针时尽量避免手背、手腕及下肢置留置针,应选择血管弹性好、血流速度快的上肢大静脉穿刺,以提高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同时为了减轻患者疼痛感,在行穿刺时,针头进入皮肤的速度宜快,快速刺入肌层,然后缓慢进针[16]。

结论

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穿刺部位存在相关性。前臂静脉留置针在留置时间明显高于手背静脉留置针,且前臂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机率小于手背静脉留置针,谨此为临床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提供参考,以更好地发挥留置针的优点,保护血管及减轻病患痛苦,提高老年患者输液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汕珊,刘仲梅.静脉输液留置针感染的研究现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7):1.

[2]广东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护理理论与实践学习班讲义.

[3]周书平.增大进针角度减轻穿刺疼痛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8,23(70):4.

[4]刘妹化,杨彦芹,于英伟.快速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探究.护理学杂志(上旬版),2008,24(6):45-46.

[5]黄红玉,黄娥娥,李小英,等.静脉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选择.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24(1):53-54.

[6]张荣琴,潘萃枝.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中国护理杂志,2008,4(1):3.

[7]甘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42.

[8]吴秀菊,程云,曹艳佩.急诊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分析[J].上海护理,2009,9(4):34.

[9]王汕珊,刘仲梅.静脉输液留置针感染的研究现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7(2):21.

[10]刘燕.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护理研究杂志,2007,21(6):1509-1510.

[11]钱永萍,杨慧君.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与留置时间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1):5960.

[12]Lai KK.Safety of prolonging peripheral cannula and IV tubings use from 72 hours to 96 hours[J].Am J Infect Control,1998,26:6670.

[13]尹世玉,王静.改进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19(8):32-33.

[14]汤其英,罗艳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的护理体会.创新医学网,2010,5(27):5.

[15]朴英玉,黄今福.浅谈老年静脉穿刺特点、穿刺方法及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9(1):68.

[16]李敬蕊,冯亚宾.老年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观察[J].山西医学杂志,2009,38(4):505.

并发症:并发症是导致浅静脉留置针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其中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14]。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也是护理人员采取护理措施所针对的目标之一。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并发症的预防可以通过规范并优化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和完善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来实现。

穿刺部位:①手背部活动度较手臂部高,且暴露在外的机率较大,容易摩擦、牵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造成脱管、穿刺点出血及静脉炎等而拔管;②手臂部静脉较直、较粗、血流丰富,从而降低了导管堵塞率及发生静脉炎的机率,延长了留置时间;③手臂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并不妨碍患者的简单日常生活,增强了患者的舒适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指导思想[15],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在进行留置针时尽量避免手背、手腕及下肢置留置针,应选择血管弹性好、血流速度快的上肢大静脉穿刺,以提高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同时为了减轻患者疼痛感,在行穿刺时,针头进入皮肤的速度宜快,快速刺入肌层,然后缓慢进针[16]。

结论

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穿刺部位存在相关性。前臂静脉留置针在留置时间明显高于手背静脉留置针,且前臂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机率小于手背静脉留置针,谨此为临床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提供参考,以更好地发挥留置针的优点,保护血管及减轻病患痛苦,提高老年患者输液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汕珊,刘仲梅.静脉输液留置针感染的研究现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7):1.

[2]广东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护理理论与实践学习班讲义.

[3]周书平.增大进针角度减轻穿刺疼痛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8,23(70):4.

[4]刘妹化,杨彦芹,于英伟.快速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探究.护理学杂志(上旬版),2008,24(6):45-46.

[5]黄红玉,黄娥娥,李小英,等.静脉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选择.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24(1):53-54.

[6]张荣琴,潘萃枝.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中国护理杂志,2008,4(1):3.

[7]甘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42.

[8]吴秀菊,程云,曹艳佩.急诊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分析[J].上海护理,2009,9(4):34.

[9]王汕珊,刘仲梅.静脉输液留置针感染的研究现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7(2):21.

[10]刘燕.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护理研究杂志,2007,21(6):1509-1510.

[11]钱永萍,杨慧君.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与留置时间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1):5960.

[12]Lai KK.Safety of prolonging peripheral cannula and IV tubings use from 72 hours to 96 hours[J].Am J Infect Control,1998,26:6670.

[13]尹世玉,王静.改进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19(8):32-33.

[14]汤其英,罗艳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的护理体会.创新医学网,2010,5(27):5.

[15]朴英玉,黄今福.浅谈老年静脉穿刺特点、穿刺方法及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9(1):68.

[16]李敬蕊,冯亚宾.老年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观察[J].山西医学杂志,2009,38(4):505.

并发症:并发症是导致浅静脉留置针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其中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14]。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也是护理人员采取护理措施所针对的目标之一。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并发症的预防可以通过规范并优化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和完善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来实现。

穿刺部位:①手背部活动度较手臂部高,且暴露在外的机率较大,容易摩擦、牵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造成脱管、穿刺点出血及静脉炎等而拔管;②手臂部静脉较直、较粗、血流丰富,从而降低了导管堵塞率及发生静脉炎的机率,延长了留置时间;③手臂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并不妨碍患者的简单日常生活,增强了患者的舒适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指导思想[15],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在进行留置针时尽量避免手背、手腕及下肢置留置针,应选择血管弹性好、血流速度快的上肢大静脉穿刺,以提高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同时为了减轻患者疼痛感,在行穿刺时,针头进入皮肤的速度宜快,快速刺入肌层,然后缓慢进针[16]。

结论

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穿刺部位存在相关性。前臂静脉留置针在留置时间明显高于手背静脉留置针,且前臂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机率小于手背静脉留置针,谨此为临床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提供参考,以更好地发挥留置针的优点,保护血管及减轻病患痛苦,提高老年患者输液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汕珊,刘仲梅.静脉输液留置针感染的研究现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7):1.

[2]广东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护理理论与实践学习班讲义.

[3]周书平.增大进针角度减轻穿刺疼痛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8,23(70):4.

[4]刘妹化,杨彦芹,于英伟.快速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探究.护理学杂志(上旬版),2008,24(6):45-46.

[5]黄红玉,黄娥娥,李小英,等.静脉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选择.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24(1):53-54.

[6]张荣琴,潘萃枝.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中国护理杂志,2008,4(1):3.

[7]甘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42.

[8]吴秀菊,程云,曹艳佩.急诊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分析[J].上海护理,2009,9(4):34.

[9]王汕珊,刘仲梅.静脉输液留置针感染的研究现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7(2):21.

[10]刘燕.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护理研究杂志,2007,21(6):1509-1510.

[11]钱永萍,杨慧君.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与留置时间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1):5960.

[12]Lai KK.Safety of prolonging peripheral cannula and IV tubings use from 72 hours to 96 hours[J].Am J Infect Control,1998,26:6670.

[13]尹世玉,王静.改进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19(8):32-33.

[14]汤其英,罗艳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的护理体会.创新医学网,2010,5(27):5.

[15]朴英玉,黄今福.浅谈老年静脉穿刺特点、穿刺方法及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9(1):68.

[16]李敬蕊,冯亚宾.老年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观察[J].山西医学杂志,2009,38(4):505.

猜你喜欢

老年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老年患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病例分析
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探讨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探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