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炎的中医诊治探微

2014-08-11江承书

关键词:病因病机牙周炎

【摘要】从牙周炎的病因病机和辩证论治两方面进行探讨,对牙周炎证型加以细化和增加,提出了胃火上蒸、肾虚胃热、气血不足、肝肾阴虚、浊瘀阻龈、肾阳不足几个分型,有助于临证把握,提高疗效。

【关键词】牙周炎;病因病机;辩证分型

牙周炎,中医称之为“牙宣”,又有“齿龈肿”、“齿动摇”“牙疳”等名称。本病为牙周组织的慢性破坏性进行性疾病。初以牙龈肿痛、出血溢脓、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为主要表现,后期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渐进性松动直至脱落。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为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本并发病率高达90%,不仅严重危害口腔健康且常作为感染灶与某些全身性疾病相关联,今将作者多年来对本病的诊治经验介绍于后。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复杂,往往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本病,有局部因素也有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为口腔卫生差,牙石沉积为主,牙及牙周外伤,正畸治疗不当,牙列不齐亦是病因。全身因素主要为先天不足,肝肾亏虚,以及气血亏损,后天生化乏源。由于局部致病因素的存在为风热之邪袭居齿龈创造了条件,“牙齿宣露挺出 皆由风热毒气所为”-《太平盛惠方》。邪之所腠其气必虚,正是由于病人存在素体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全身因素,才使外邪侵袭发为本病成为可能。可见本病乃内外相因,局部与全身相互为患。

本病病位在牙周,与胃、肾、肝气血相关。手足阳明经循行于上下齿龈,阳明经火循经上犯,风热相搏,热蒸肉腐引发牙周炎症,反复发作终致龈缩根露。《医宗金鉴》将其概括为“牙宣初起肿牙龈,日渐腐烂久露根”。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乃肾之标;肝主筋,罢极之本,主藏血。肝肾同源,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健,齿骨不坚而动摇;气血不足,牙周失濡,日久则骨缩筋萎、龈退齿露而为本病。本病初起以胃火上炎为主,属实证。但亦有少部分病人初起即见虚象,这类病人不宜过分清热泻火。中期则胃火上炎与肝肾亏虚相兼夹杂,本虚标实。炎症活跃时阳明有余为主,炎症消退后以少阳不足为主。后期病变以肾虚为主,但炎症活跃时仍可见阳明有余之象。临床上晚期牙周炎往往以齿龈肿痛就诊,正说明了这点。部分病变发展到中后期病程缠绵,邪正相持,风、热、脓、浊滞于牙周,龈络壅滞瘀阻,血行失畅可见浊瘀阻龈之象。

辨证论治

本病的辩证应首辨虚实,其次辨脏腑,兼顾气血。分清主次轻重与兼夹,注重全身与局部参合。《中西医结合口腔科学》教材将本病分为脾胃湿热、肾阴亏损、气血不足三型加以论治[1]。干氏将本病按胃火上蒸、热毒内焚及肾虚加以论治[2]。笔者发现临床上有部分病例上述证型难以涵盖,有加以细化之必要。今将本病辨治分型介绍于后,以求抛砖引玉:①胃火上蒸:本型的特点是齿龈红肿、疼痛重、胀痛明显;龈血鲜红,牙龈色多暗红,按压痛明显;牙周可见大量牙石,牙周袋溢脓,牙龈可有萎缩,口气臭秽,牙齿松动。伴见口干喜饮、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洪数。本型治疗上多以清胃泻火、清热解毒为主法。常以清胃散合五味消毒饮治疗。若热毒炽盛,肿痛重、口臭明显、龈色紫红、苔黄脉数、口苦咽干,可用黄连解毒汤或龙胆泻肝汤合清胃散加减治疗,并可加入凉血解毒之品如水牛角、赤芍、丹皮。②肾虚胃热:即“少阴不足,阳明有余”。本型以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牙周肿块、疼痛溢脓为特点,有时伴口臭、咀嚼痛、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对冷热刺激敏感。全身可见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本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治宜清胃热、滋肾水,常以玉女煎加味治疗。③气血不足:本证可见牙龈瘦薄萎缩、牙龈露出,牙齿松动,牙龈色淡,刷牙时常出血,全身可见面色无华、头晕眼花、纳差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本型治疗宜调补气血,养龈健齿,常以八珍汤加减治疗。出血明显者可易熟地为生地,加阿胶、藕节炭、茜草炭、三七粉等药亦可视情况用补中益气丸补气摄血。④肝肾阴虚:本型多见于牙周炎的中后期。牙龈萎缩和松动明显,牙齿移位或见倾斜,咀嚼无力,溢脓少或无,牙龈出血少见,抗生素治疗效不佳。全身可见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盗汗、遗精、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本证治易滋补肝肾、益髓坚齿。常以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龟板、杜仲桑、寄生怀、牛膝、制首乌、补骨脂等治疗。⑤浊瘀阻龈:本型以牙齿松动,牙龈漫肿增厚,无脓或少脓,牙龈致密,龈色暗或色素沉着、舌质暗、病程缠绵,病人有时感牙龈麻木,苔浊腻、脉细涩或细滑。全身可兼见关节痹痛。本证治宜活血化浊,通络散滞,佐以益气。常以补阳还五汤加炮山甲、全蝎、蜈蚣、白芥子、胆南星、乌梢蛇、穿山龙等。⑥肾阳不足:本型常见于快速进展型牙周炎和青少年牙周炎的部分患者,常表现为全口多数牙松动、移位、咀嚼无力或咀嚼时有酸软感[3]。一般牙齿松动出现在牙龈萎缩前,牙周肿块轻,龈血轻,牙齿松动进行性发展,易致牙脱落。西医牙周治疗和抗生素应用效差。全身可见畏寒肢冷,衣着厚于常人。倦怠乏力,男子可见阳痿,女子可见月经不调,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制宜补肾壮骨,强筋健齿,常以肾气丸加生鹿角、仙灵皮、仙茅、川续断、女贞子、枸杞子等治疗。

体会

牙周炎的治疗宜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西医牙周治疗以牙周洁治或刮治术,松牙固定和应用抗生素治疗为主。对早期病例、对胃火上蒸、肾虚胃热效可。但对晚期病例效不佳,易复发、且对部分病例无效。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治疗,开辟治疗途径,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在应用中医药治疗时,既要分清虚实;还要结合口腔牙龈情况辨清证型,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肾虚与胃热为本病虚实之两端。在本病的发展演变中,常见兼见为患。治疗中,清热不可攻伐太过;补虚不忘清热,以免留邪滞络,对于本病兼见之龈血,初期多实,宜解毒泻火清热,酌加凉血止血而不留瘀之品;后期多虚,宜益气摄血、化瘀,通络时要顾护正气。另外,患者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的牙周洁治,可巩固和提高疗效,延缓病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元聪.中西医结合口腔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1):111-112.

[2]干祖望.干氏耳鼻咽喉口腔医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2(1):286-288.

[3]王邦康.口腔科临床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75-78.

作者简介:江承书,男,44岁,副主任医师,具备口腔主治医师和中西医结合内科副主任医师资格。早期从事口腔,后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因病机牙周炎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双波长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维吾尔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浅析
从心肝肾浅析耳鸣、耳聋发病机理
谭波诊治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的对策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