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8-08陈长广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4期
关键词:动脉血管

陈长广

[摘要] 目的 探析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DSA机的全程监测下接受腔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还需接受相应的防感染治疗,主要包括抗凝、行溶栓以及抑制血小板凝聚等,观察治疗成功率。 结果 治疗成功率为97.62%,患者的血流不畅通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肢静息痛、肢体末端发凉麻木以及严重间歇性跛行也明显好转。 结论 使用腔内介入治疗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血管的重建率,消除流入与流出通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其还具有微创、有效、安全、适用范围广以及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动脉

[中图分类号] R65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b)-0067-03

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extremity

CHEN Chang-guang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Kunshan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Kunshan 215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extremity. Methods 42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extremity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8 to Febr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ll participants accepted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under the monitoring of DSA equipment in the whole process.After surgery,the corresponding anti-infection treatments includinganticoagulation,thrombolysis, and 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were provided.The success rate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was 97.62%.The unsmooth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as improved and other symptoms like rest pain of affected limb,coolness and numbness of extremities,and severe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extremity not only effectively decrease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but also improves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rate,eliminates the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influx and outflux, and reduces patient′s financial burden.What′s more,it has advantages of minimal invasion,effectiveness,safety,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and fast postoperative recovery,which is worthy of expansion in clinic.

[Key words]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extremity;Blood vessel;Artery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成为临床外科中的主要血管类疾病之一[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该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同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生命质量也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血管外科的研究重点。腔内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应用凭借其微创、有效、安全、适用范围广以及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获得了高度关注[2],目前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患肢静息痛、肢体末端发凉麻木以及严重间歇性跛行等情况,术前均通过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来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同时测定患者的踝肱指数。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47~78岁,平均64.6岁。病程为半年~5年,平均3年。病变部位:股浅动脉病变患者19例,股腘动脉病变患者13例,髂动脉病变患者10例。同时,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冠心病11例,合并高血脂8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炎2例。

1.2 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DSA机的全程监测下接受腔内介入治疗术,手术过程中对患者施行全身麻醉,给予吸氧并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在明确患者病变部位的基础上结合患者血管的闭塞状态进行穿刺,从股动脉入路,个别患者也可以选择肱动脉入路。进行血管造影,详细掌握患者血管的闭塞程度、范围以及侧支血管的循环状况。然后在路径图的指示下让导管接近患者血管的闭塞部位,并使用“J”型亲水导丝[3]通过缓慢捻转的方式来打通该处闭塞部位。如果该种常规方法失败,则可以使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技术继续打通患者的闭塞部位,导丝会在导管的支持下穿入患者患肢的动脉内膜下腔,经过闭塞段后再重新进入动脉真腔。之后根据术中造影的提示于狭窄段(针对不同患者的病变情部位,分别为股动脉、髂动脉以及腘动脉等处)放置ev3支架,当造影复查显示患者血管的管腔已经畅通后使用导管向患者的动脉注灌注药物,同时结束治疗。术后患者还需接受相应的防感染治疗,主要包括抗凝、行溶栓以及抑制血小板凝聚等。

1.3 效果评价标准

介入治疗并经动脉造影复查之后,患者情况符合以下标准则定义为治疗成功:手术后,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血管的血流畅通,闭塞段全部打通或者再狭窄率≤30%,并且造影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管血流畅通,闭塞段远端动脉血管的搏动情况也恢复正常,患者由于动脉缺血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得到明显缓解。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采用腔内介入治疗术之后共有41例患者符合治疗成功的标准,成功率为97.62%,并经治疗后,患肢的血流不畅通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肢静息痛、肢体末端发凉麻木以及严重间歇性跛行也明显好转。此外,术后患者的ABI指数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ABI指数的比较(x±s)

与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老年人中比较多发,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该病的病变部位较多,多伴有多段血管闭塞的并发,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肢静息痛、肢体末端发凉麻木以及严重间歇性跛行等[5],严重时还会导致脚趾溃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多是患者的血管在机械张力作用下出现了血流动力增高或者血管损伤等问题[6],致使患者血管的内膜区域被损坏,最终导致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然后发展为闭塞病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都会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疾病[7],而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会导致受到损伤的组织碎片以细胞、纤维基质以及脂质等沉积于患者的动脉内膜,进而引发患者的血管闭塞等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甚至有研究证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发病5年时间内的死亡率达到一半以上,因此,如何提高该病的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已经成为临床外科的重点研究课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药物应用方面主要是抗血栓以及抗凝治疗[8],但是该种治疗方法的耐受性较差,治疗效果不太理想。腔内介入治疗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血管闭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方案,让外科传统治疗逐渐转向腔内微创治疗。腔内介入治疗术具有微创、有效、安全、适用范围广以及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9],可以帮助患者有效重建血管,促进患者血管内血流的畅通,同时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内径长球囊导管以及高质量超滑导丝相继出现[10],解决了病变部位长短不一给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增加难度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使用腔内介入治疗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血管的重建率,消除流入与流出通道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外,该手术还可以重复操作,彻底改善患者的血管运行状况。术后恢复快这一优点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花费,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韩冰.系统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相关因素及干预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26.

[2]徐修春.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1:17.

[3]王帅.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旁路术及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D].长春:吉林大学,2013:33.

[4]黄水传,黎思毅,张智,等.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 21(3):169-171.

[5]陈剑秋,吴义生,李学东,等.腔内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0,33(6):535-538.

[6]诸锡奇,赵伟.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J].中国美容医学,2012,26(10):169-170.

[7]高涌,陈世远,余朝文,等.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介入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15(9):1033-1036.

[8]刘源,刘洋,曾伟,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5(2):247-251.

[9]蒋玉柱.腔内外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35(14):2477-2478.

[10]张冰沸,吴爱萍,刘志刚,等.经皮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22(5):58-60.

(收稿日期:2014-03-24本文编辑:许俊琴)

1.3 效果评价标准

介入治疗并经动脉造影复查之后,患者情况符合以下标准则定义为治疗成功:手术后,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血管的血流畅通,闭塞段全部打通或者再狭窄率≤30%,并且造影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管血流畅通,闭塞段远端动脉血管的搏动情况也恢复正常,患者由于动脉缺血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得到明显缓解。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采用腔内介入治疗术之后共有41例患者符合治疗成功的标准,成功率为97.62%,并经治疗后,患肢的血流不畅通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肢静息痛、肢体末端发凉麻木以及严重间歇性跛行也明显好转。此外,术后患者的ABI指数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ABI指数的比较(x±s)

与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老年人中比较多发,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该病的病变部位较多,多伴有多段血管闭塞的并发,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肢静息痛、肢体末端发凉麻木以及严重间歇性跛行等[5],严重时还会导致脚趾溃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多是患者的血管在机械张力作用下出现了血流动力增高或者血管损伤等问题[6],致使患者血管的内膜区域被损坏,最终导致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然后发展为闭塞病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都会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疾病[7],而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会导致受到损伤的组织碎片以细胞、纤维基质以及脂质等沉积于患者的动脉内膜,进而引发患者的血管闭塞等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甚至有研究证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发病5年时间内的死亡率达到一半以上,因此,如何提高该病的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已经成为临床外科的重点研究课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药物应用方面主要是抗血栓以及抗凝治疗[8],但是该种治疗方法的耐受性较差,治疗效果不太理想。腔内介入治疗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血管闭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方案,让外科传统治疗逐渐转向腔内微创治疗。腔内介入治疗术具有微创、有效、安全、适用范围广以及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9],可以帮助患者有效重建血管,促进患者血管内血流的畅通,同时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内径长球囊导管以及高质量超滑导丝相继出现[10],解决了病变部位长短不一给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增加难度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使用腔内介入治疗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血管的重建率,消除流入与流出通道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外,该手术还可以重复操作,彻底改善患者的血管运行状况。术后恢复快这一优点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花费,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韩冰.系统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相关因素及干预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26.

[2]徐修春.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1:17.

[3]王帅.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旁路术及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D].长春:吉林大学,2013:33.

[4]黄水传,黎思毅,张智,等.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 21(3):169-171.

[5]陈剑秋,吴义生,李学东,等.腔内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0,33(6):535-538.

[6]诸锡奇,赵伟.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J].中国美容医学,2012,26(10):169-170.

[7]高涌,陈世远,余朝文,等.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介入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15(9):1033-1036.

[8]刘源,刘洋,曾伟,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5(2):247-251.

[9]蒋玉柱.腔内外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35(14):2477-2478.

[10]张冰沸,吴爱萍,刘志刚,等.经皮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22(5):58-60.

(收稿日期:2014-03-24本文编辑:许俊琴)

1.3 效果评价标准

介入治疗并经动脉造影复查之后,患者情况符合以下标准则定义为治疗成功:手术后,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血管的血流畅通,闭塞段全部打通或者再狭窄率≤30%,并且造影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管血流畅通,闭塞段远端动脉血管的搏动情况也恢复正常,患者由于动脉缺血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得到明显缓解。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采用腔内介入治疗术之后共有41例患者符合治疗成功的标准,成功率为97.62%,并经治疗后,患肢的血流不畅通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肢静息痛、肢体末端发凉麻木以及严重间歇性跛行也明显好转。此外,术后患者的ABI指数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ABI指数的比较(x±s)

与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老年人中比较多发,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该病的病变部位较多,多伴有多段血管闭塞的并发,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肢静息痛、肢体末端发凉麻木以及严重间歇性跛行等[5],严重时还会导致脚趾溃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多是患者的血管在机械张力作用下出现了血流动力增高或者血管损伤等问题[6],致使患者血管的内膜区域被损坏,最终导致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然后发展为闭塞病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都会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疾病[7],而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会导致受到损伤的组织碎片以细胞、纤维基质以及脂质等沉积于患者的动脉内膜,进而引发患者的血管闭塞等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甚至有研究证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发病5年时间内的死亡率达到一半以上,因此,如何提高该病的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已经成为临床外科的重点研究课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药物应用方面主要是抗血栓以及抗凝治疗[8],但是该种治疗方法的耐受性较差,治疗效果不太理想。腔内介入治疗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血管闭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方案,让外科传统治疗逐渐转向腔内微创治疗。腔内介入治疗术具有微创、有效、安全、适用范围广以及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9],可以帮助患者有效重建血管,促进患者血管内血流的畅通,同时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内径长球囊导管以及高质量超滑导丝相继出现[10],解决了病变部位长短不一给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增加难度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使用腔内介入治疗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血管的重建率,消除流入与流出通道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外,该手术还可以重复操作,彻底改善患者的血管运行状况。术后恢复快这一优点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花费,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韩冰.系统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相关因素及干预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26.

[2]徐修春.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1:17.

[3]王帅.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旁路术及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D].长春:吉林大学,2013:33.

[4]黄水传,黎思毅,张智,等.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 21(3):169-171.

[5]陈剑秋,吴义生,李学东,等.腔内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0,33(6):535-538.

[6]诸锡奇,赵伟.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J].中国美容医学,2012,26(10):169-170.

[7]高涌,陈世远,余朝文,等.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介入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15(9):1033-1036.

[8]刘源,刘洋,曾伟,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5(2):247-251.

[9]蒋玉柱.腔内外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35(14):2477-2478.

[10]张冰沸,吴爱萍,刘志刚,等.经皮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22(5):58-60.

(收稿日期:2014-03-24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动脉血管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分析
股骨颈部的轮匝带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作用
血管堵不堵 网红检测不准确
睡前花6分钟做血管操血管通畅对身体大有好处
小腿疼痛查血脂
脸上长了疖子为什么不能挤
血管越“年轻”,身体越健康
睡前6分钟,血管保畅通
介入治疗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