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颈托制动的效果分析
2014-08-08刘志明
刘志明
[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颈托制动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急诊中心接诊的颅脑损伤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前急救措施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救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颈托制动的方式进行救治。比较两组院前急救的救治效果、院内死亡率。随访6~12个月,采用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PS)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3.75%,死亡率为2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0%,死亡率为23.7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急救车时及到医院时的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到医院时的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制动的方式进行救治的效果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颈托制动;院前急救;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 R651.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b)-0062-03
Effect analysis of applying cervical spine immobilization in pre-hospit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LIU Zhi-ming
Emergency Center of Dalian City,Dalian 1160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pplying cervical spine immobilization in pre-hospit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admitted into emergency center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80) and control group (n=80)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asures.Traditional therapy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cervical spine immobilization was add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effect of pre-hospital care and hospital mortality rate in the two groups wascompared.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6-12 months,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as evaluated by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3.75%,the mortality rate was 20.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57.50%,the mortality rate was 23.75%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difference of mortality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The difference of respiration,heart rate,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oxygen satur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in ambulance and to the hospital (P<0.05);respiration,heart rate,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oxygen saturation of the two groups to the hospital wa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5),and the effect of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KP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improved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5),and th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applying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cervical spine immobilization to treat in pre-hospit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Key words] Cervical spine immobilization;Pre-hospital care;Craniocerebral injury
颅脑损伤是指暴力(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等,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颅脑损伤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或遗留后遗症[1]。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诊医学领域中最前沿、最紧急的救命环节[2]。急救医疗质量直接决定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伤残率、病死率等,因此,正确、完善地实施院前急救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内外院前急救的发展现状并不平衡,而在院前急救实际搬运与转送过程中,如何保持颅脑损伤患者头部制动尚无统一标准[3-5]。本研究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颈托制动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急救中心接诊的颅脑损伤患者160例,入选标准:受伤至入院时间<6 h,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分,无失血性休克。排除标准:院前死亡或入院后未行CT及MRI检查确诊的患者。将入选的160例患者根据其不同的院前急救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8~86岁,平均(62.14±12.36)岁;既往病史:高血压18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6例,糖尿病14例;ISS为(26.97±9.14)分;院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为3~12分,平均(7.92±2.65)分;急救时间(指接触患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为(29.93±9.36)min。对照组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9~87岁,平均(63.29±12.54)岁;既往病史:高血压19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6例,糖尿病13例;ISS(27.13±9.06)分;院前GCS为3~12分,平均(7.81±2.10)分;急救时间(31.42±10.13)min。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ISS、GCS及急救时间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急救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并初步作出颅脑损伤的诊断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救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8]。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开放气道,昏迷患者将其头偏向一侧,吸入氧气,舌后坠经改变头部位置仍不能解除者,放置口咽通气道,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②保持合理舒适的体位:对意识清楚的患者,若自觉舒适,采取半卧位,利于脑部静脉血回流;对昏迷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怀疑脑出血的患者,头部可抬高至30°。③中性治疗:脱水,降低颅内压。④检测血压:患者舒张压>120 mm Hg,收缩压>220 mm Hg时,选用缓和降压药。⑤对症处理:明显烦躁不安或持续抽搐的患者选择10 mg地西泮肌内注射,病情严重者可将药物静脉缓慢推注。⑥监测血糖变化:应用配备的血糖仪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除了排除低血糖或高血糖引起的昏迷外,还应监测血糖的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颈托制动的方式进行救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救的救治效果、院内死亡率。随访6~12个月,采用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进行健康状况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KPS评分标准[9]:正常,无症状和体征为100分;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和体征为90分;勉强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症状或体征为80分;生活能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为70分;生活能大部分自理,但偶尔需要别人帮助为60分;常需要人照料为50分;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和帮助为40分;生活严重不能自理为30分;病重,需要住院和积极的支持治疗为20分;重危,临近死亡为10分;死亡为0分。KPS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有效: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有改善,但不明显;无效: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改善[1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3.75%,死亡率为2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0%,死亡率为23.7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救治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0.098,P=0.754;χ2=9.632,P=0.022
2.2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KPS评分为(56.68±12.33)分,对照组为(56.71±11.91)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察组KPS评分为(82.51±14.27)分,对照组为(70.28±10.67)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急救车时及到医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到医院时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表2)。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到达医院前的医疗急救和快速转运,是城市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1]。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医院前期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至关重要[12]。颈托是颈椎病辅助治疗器具,能起到制动和保护颈椎的作用。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颈托制动有利于患者的搬运[13]。院前急救中经常会遇到从楼梯搬运至急救车上时头部制动不完善的情况,另外救护车转送过程中出现摇晃、颠簸、震动、倾斜,有些患者出现躁动挣扎、不配合治疗等情况,如果无法做到良好的头部制动,往往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呼吸抑制[14]。另外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较少,如果患者出现躁动等情况,没有多余的人手控制患者,所以采用颈托制动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救治操作[15]。
颈托制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院前急救中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颈托制动,其救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院前急救措施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观察组采用颈托制动有利于患者日后的恢复,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制动的方式进行救治的效果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斌.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2-773.
[2]黄子通.急诊抢救指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8-329.
[3]曾晓龙.重型颅脑创伤的院前急救[J].吉林医学,2012, 33(34):7517-7518.
[4]Dietrich WD,Levi AD,Wang M,et al.Hypothermic treatment fo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J].Neurotherapeutics,2011,8(2):229-239.
[5]Ahn H,Singh J,Nathens A,et al.Pre-hospital care management of a potential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J].J Neurotrauma,2011,28(8):1341-1361.
[6]胡祥华,冯亚群.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0,16(13):17.
[7]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8]马应伟,吕琳,赵春荣.浅谈院前急救工作的防范与管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255-256.
[9]别丰芹,陈宏伟.GCS计分法在195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24(16):30.
[10]胡海,杜鑫淼,蒋臻,等.院前急救中两种创伤评分法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的评估作用[J].华西医学,2009,24(8):1929-1931.
[11]杜道凤.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配合[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18(3):54-55.
[12]Ummenhofer W,Scheidegger D.Role of the physician i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trauma: European perspective[J].Curr Opin Crit Care,2002,8(6):559-565.
[13]杨从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临床分析总结[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70-71.
[14]吕旭东,马毅军.颈托制动在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时的应用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55-56.
[15]黄丹革.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46-47.
(收稿日期:2014-02-10本文编辑:许俊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急救中心接诊的颅脑损伤患者160例,入选标准:受伤至入院时间<6 h,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分,无失血性休克。排除标准:院前死亡或入院后未行CT及MRI检查确诊的患者。将入选的160例患者根据其不同的院前急救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8~86岁,平均(62.14±12.36)岁;既往病史:高血压18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6例,糖尿病14例;ISS为(26.97±9.14)分;院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为3~12分,平均(7.92±2.65)分;急救时间(指接触患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为(29.93±9.36)min。对照组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9~87岁,平均(63.29±12.54)岁;既往病史:高血压19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6例,糖尿病13例;ISS(27.13±9.06)分;院前GCS为3~12分,平均(7.81±2.10)分;急救时间(31.42±10.13)min。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ISS、GCS及急救时间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急救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并初步作出颅脑损伤的诊断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救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8]。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开放气道,昏迷患者将其头偏向一侧,吸入氧气,舌后坠经改变头部位置仍不能解除者,放置口咽通气道,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②保持合理舒适的体位:对意识清楚的患者,若自觉舒适,采取半卧位,利于脑部静脉血回流;对昏迷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怀疑脑出血的患者,头部可抬高至30°。③中性治疗:脱水,降低颅内压。④检测血压:患者舒张压>120 mm Hg,收缩压>220 mm Hg时,选用缓和降压药。⑤对症处理:明显烦躁不安或持续抽搐的患者选择10 mg地西泮肌内注射,病情严重者可将药物静脉缓慢推注。⑥监测血糖变化:应用配备的血糖仪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除了排除低血糖或高血糖引起的昏迷外,还应监测血糖的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颈托制动的方式进行救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救的救治效果、院内死亡率。随访6~12个月,采用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进行健康状况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KPS评分标准[9]:正常,无症状和体征为100分;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和体征为90分;勉强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症状或体征为80分;生活能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为70分;生活能大部分自理,但偶尔需要别人帮助为60分;常需要人照料为50分;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和帮助为40分;生活严重不能自理为30分;病重,需要住院和积极的支持治疗为20分;重危,临近死亡为10分;死亡为0分。KPS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有效: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有改善,但不明显;无效: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改善[1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3.75%,死亡率为2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0%,死亡率为23.7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救治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0.098,P=0.754;χ2=9.632,P=0.022
2.2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KPS评分为(56.68±12.33)分,对照组为(56.71±11.91)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察组KPS评分为(82.51±14.27)分,对照组为(70.28±10.67)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急救车时及到医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到医院时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表2)。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到达医院前的医疗急救和快速转运,是城市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1]。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医院前期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至关重要[12]。颈托是颈椎病辅助治疗器具,能起到制动和保护颈椎的作用。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颈托制动有利于患者的搬运[13]。院前急救中经常会遇到从楼梯搬运至急救车上时头部制动不完善的情况,另外救护车转送过程中出现摇晃、颠簸、震动、倾斜,有些患者出现躁动挣扎、不配合治疗等情况,如果无法做到良好的头部制动,往往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呼吸抑制[14]。另外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较少,如果患者出现躁动等情况,没有多余的人手控制患者,所以采用颈托制动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救治操作[15]。
颈托制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院前急救中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颈托制动,其救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院前急救措施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观察组采用颈托制动有利于患者日后的恢复,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制动的方式进行救治的效果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斌.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2-773.
[2]黄子通.急诊抢救指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8-329.
[3]曾晓龙.重型颅脑创伤的院前急救[J].吉林医学,2012, 33(34):7517-7518.
[4]Dietrich WD,Levi AD,Wang M,et al.Hypothermic treatment fo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J].Neurotherapeutics,2011,8(2):229-239.
[5]Ahn H,Singh J,Nathens A,et al.Pre-hospital care management of a potential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J].J Neurotrauma,2011,28(8):1341-1361.
[6]胡祥华,冯亚群.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0,16(13):17.
[7]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8]马应伟,吕琳,赵春荣.浅谈院前急救工作的防范与管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255-256.
[9]别丰芹,陈宏伟.GCS计分法在195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24(16):30.
[10]胡海,杜鑫淼,蒋臻,等.院前急救中两种创伤评分法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的评估作用[J].华西医学,2009,24(8):1929-1931.
[11]杜道凤.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配合[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18(3):54-55.
[12]Ummenhofer W,Scheidegger D.Role of the physician i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trauma: European perspective[J].Curr Opin Crit Care,2002,8(6):559-565.
[13]杨从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临床分析总结[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70-71.
[14]吕旭东,马毅军.颈托制动在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时的应用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55-56.
[15]黄丹革.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46-47.
(收稿日期:2014-02-10本文编辑:许俊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急救中心接诊的颅脑损伤患者160例,入选标准:受伤至入院时间<6 h,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分,无失血性休克。排除标准:院前死亡或入院后未行CT及MRI检查确诊的患者。将入选的160例患者根据其不同的院前急救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8~86岁,平均(62.14±12.36)岁;既往病史:高血压18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6例,糖尿病14例;ISS为(26.97±9.14)分;院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为3~12分,平均(7.92±2.65)分;急救时间(指接触患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为(29.93±9.36)min。对照组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9~87岁,平均(63.29±12.54)岁;既往病史:高血压19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6例,糖尿病13例;ISS(27.13±9.06)分;院前GCS为3~12分,平均(7.81±2.10)分;急救时间(31.42±10.13)min。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ISS、GCS及急救时间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急救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并初步作出颅脑损伤的诊断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救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8]。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开放气道,昏迷患者将其头偏向一侧,吸入氧气,舌后坠经改变头部位置仍不能解除者,放置口咽通气道,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②保持合理舒适的体位:对意识清楚的患者,若自觉舒适,采取半卧位,利于脑部静脉血回流;对昏迷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怀疑脑出血的患者,头部可抬高至30°。③中性治疗:脱水,降低颅内压。④检测血压:患者舒张压>120 mm Hg,收缩压>220 mm Hg时,选用缓和降压药。⑤对症处理:明显烦躁不安或持续抽搐的患者选择10 mg地西泮肌内注射,病情严重者可将药物静脉缓慢推注。⑥监测血糖变化:应用配备的血糖仪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除了排除低血糖或高血糖引起的昏迷外,还应监测血糖的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颈托制动的方式进行救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救的救治效果、院内死亡率。随访6~12个月,采用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进行健康状况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KPS评分标准[9]:正常,无症状和体征为100分;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和体征为90分;勉强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症状或体征为80分;生活能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为70分;生活能大部分自理,但偶尔需要别人帮助为60分;常需要人照料为50分;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和帮助为40分;生活严重不能自理为30分;病重,需要住院和积极的支持治疗为20分;重危,临近死亡为10分;死亡为0分。KPS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有效: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有改善,但不明显;无效: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改善[1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3.75%,死亡率为2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0%,死亡率为23.7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救治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0.098,P=0.754;χ2=9.632,P=0.022
2.2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KPS评分为(56.68±12.33)分,对照组为(56.71±11.91)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察组KPS评分为(82.51±14.27)分,对照组为(70.28±10.67)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急救车时及到医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到医院时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表2)。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到达医院前的医疗急救和快速转运,是城市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1]。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医院前期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至关重要[12]。颈托是颈椎病辅助治疗器具,能起到制动和保护颈椎的作用。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颈托制动有利于患者的搬运[13]。院前急救中经常会遇到从楼梯搬运至急救车上时头部制动不完善的情况,另外救护车转送过程中出现摇晃、颠簸、震动、倾斜,有些患者出现躁动挣扎、不配合治疗等情况,如果无法做到良好的头部制动,往往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呼吸抑制[14]。另外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较少,如果患者出现躁动等情况,没有多余的人手控制患者,所以采用颈托制动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救治操作[15]。
颈托制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院前急救中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颈托制动,其救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院前急救措施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观察组采用颈托制动有利于患者日后的恢复,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制动的方式进行救治的效果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斌.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2-773.
[2]黄子通.急诊抢救指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8-329.
[3]曾晓龙.重型颅脑创伤的院前急救[J].吉林医学,2012, 33(34):7517-7518.
[4]Dietrich WD,Levi AD,Wang M,et al.Hypothermic treatment fo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J].Neurotherapeutics,2011,8(2):229-239.
[5]Ahn H,Singh J,Nathens A,et al.Pre-hospital care management of a potential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J].J Neurotrauma,2011,28(8):1341-1361.
[6]胡祥华,冯亚群.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0,16(13):17.
[7]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8]马应伟,吕琳,赵春荣.浅谈院前急救工作的防范与管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255-256.
[9]别丰芹,陈宏伟.GCS计分法在195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24(16):30.
[10]胡海,杜鑫淼,蒋臻,等.院前急救中两种创伤评分法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的评估作用[J].华西医学,2009,24(8):1929-1931.
[11]杜道凤.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配合[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18(3):54-55.
[12]Ummenhofer W,Scheidegger D.Role of the physician i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trauma: European perspective[J].Curr Opin Crit Care,2002,8(6):559-565.
[13]杨从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临床分析总结[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70-71.
[14]吕旭东,马毅军.颈托制动在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时的应用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55-56.
[15]黄丹革.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46-47.
(收稿日期:2014-02-10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