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碳金融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2014-08-02冯瑞萍
摘 要: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碳金融本身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在对一国货币如何成为国际货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金融;碳货币;人民币国际化
面对环境污染严重,雾霾成为2013年最具代表性的大气污染问题,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推行低碳经济。根据《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我国在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人均碳排放量预计在2020年将超过欧盟人均水平。为了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我国在碳金融市场上表现越来越活跃,研究碳金融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也变得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一、碳金融催生碳货币
由19世纪以来的货币发展史看出,一国货币与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与能源贸易的计算结算绑定,通常是一国货币崛起的起点。在工业革命以前,能源与货币的绑定关系并不突出,荷兰盾作为国际交易中的关键货币一直延续到18世纪。随着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将煤炭作为其主要能源,“煤炭—英镑”的绑定关系逐步形成,国际结算中90%使用英镑,在金本位体制下,许多国家的储备货币也是英镑而非黄金。美元之所以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其国力明显提升外,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核心能源也是原因之一。19世纪后半期二次工业革命将石油送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最重要的能源,美国几乎掌握了世界原油产量的三分之二,进而顺理成章的将美元变成了国际货币,“石油—美元”的绑定关系得以确立。
“煤炭—英镑”和“石油—美元”的崛起说明,一国货币走向世界一般需要经历“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的过程。循此规律,哪个国家掌握了关键能源,就有可能使该国货币登上国际舞台。目前,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合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订,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逐渐红火起来。专家预测,碳排放权在将来有可能超过石油,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商品。我国必须抓住这种机遇,积极构建碳金融市场,搭上货币多元化格局的快车,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二、碳金融背景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1.提高碳交易的议价能力。我国是超过美国的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同时是全球最大的CDM项目供应国,截止到2014年,我国在EB注册的CDM项目3798项,已获得CERs签发的CDM项目1389项,项目数和减排量都居世界首位。尽管我国的碳交易份额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重很大,但实质上我国仍处于国际碳市场及碳价值链的低端位置,在碳交易市场上没有定价权,只能接受外国碳交易机构设定的低价格。我国不论在一级交易市场还是二级交易市场上,碳排放权的价格都被人为的压低了,使我国碳市场交易的利润被大幅度压缩。因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减排计划,使我国在碳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动地位,提高我国在碳交易过程中的议价能力。
2.加快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有较为完善的碳金融市场,然而我国碳金融起步较晚,整个碳金融交易的大环境还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截止2014年5月,我国已开放的碳交易所有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及湖北六个,现在全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中只有重庆还尚未公开实施方案。虽然我国已在各地陆续的建立了碳排放交易所,但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目前我国CDM项目的供给方在与境外CERs买方接洽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机制,只能各自分散谈判,缺乏整体意识,不仅交易成本高,也往往丧失了谈判的主动权。同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参与CDM项目只能在一级市场进行交易,且必须经过国际碳基金,国内的子账户之间不能交易也不能互相流动。我国现存的碳交易现货市场交易较为分散,反映不出未来供求变化及价格走势,而又没有形成真正的碳排放交易的期货市场。以上这些原因都导致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没有话语权,位于资金链和资源链的最末端。碳排放资源作为全球性资源,理应有统一的定价规则和交易规则,但由于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落后,交易机制受限,我国国内注册的CDM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得不到国际认可。截至201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CDM项目有5048项,但得到国际认可的仅有3798项。因此,我国要较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使我国碳交易逐步影响国际碳市场的定价,进而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
3.加强国内和国际间合作,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碳排放权的价格目前还没有固定统一的货币单位,虽然以欧元结算为主,但还处于多国货币并存的格局,我国基于占绝对优势的CDM项目市场,要建立“碳排放权—人民币”的绑定关系还有一定的机会。为了达到成为国际货币的目标,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加强国内与国际间的合作,加强人民币和碳排放价格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各碳交易中心需大力合作,其他金融机构也应大力合作,建立全国统一的碳金融市场。同时,我国碳交易中心也应加强同发达国家碳交易中心的合作,充分借鉴国外碳交易中心的发展经验,推动本国碳市场的发展。我国必须抓住碳货币多元化的机遇,争取将人民币与碳排放权绑定,这是在碳金融背景下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捷径。
参考文献:
[1]杨旭彪.碳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J].宏观经济管理,2010(12).
[2]王颖,管清友.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理论、现实与选择[J].当代亚太,2009(1).
[3]王修华,赵越.我国碳交易的定价困境及破解思路[J].理论探索,2010(3).
作者简介:冯瑞萍(1989.11- ),女,山西太原人,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