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研究
2014-08-02马晓男武少颖周文璐
马晓男 武少颖 周文璐
摘要:我们在对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的调查基础上,提出了切实、积极、有益的对策,使运河船工号子得到传承和发展,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关键词:漳卫南运河 船工号子 传承 研究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沿线历史遗存丰厚,目前有93处大运河遗产点、段被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中国大运河流经河北,除了为河北留下许多有形的物质遗产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河北省大运河沿岸还出现了一批具有河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运河号子就是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一种。
一、衡水市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的分类及艺术特点
2009年6月,由河北省故城县挖掘并组织申报的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被正式批准成为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卫南运河段自清河县进入故城,纵贯全境,蜿蜒91.5公里。自元、明、清乃至建国之初,故城县的郑口镇、故城镇(旧故城县城)、建国镇一直是商品集散码头。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就诞生于此。
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指山东临清至天津段的运河号子,其渊源根据演唱者的回忆,它是以家族传承、师徒授受、职业熏染的方式绵延至今。运河船工号子是鲜活的历史记忆,是运河文化标志性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种类繁多,可以分成船号和纤号两大类。船号包括起锚号、摇橹号、撑篙号,立桅号、升篷号、落篷号、绞关号等,纤号包括拉纤号、闲号等,现已整理出起锚号、摇橹号、撑篙号、拉纤号等几种。穿云裂雾的运河号子是运河两岸船工在风浪中的拼搏及声声呐喊,它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当时运河船工的生活,是活着的历史。
如今遗存下来的运河船工号子在音乐方面高亢、有力而富于变化,而歌词多是即兴创作,随意性很大,可以演唱沿途风光、历史人物,也可以演唱名胜古迹等,内容因“号头”的职业素养而异,不固定,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经多方查问,在郑口镇五大院村的几件破房中我们终于找到了王振江老人,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老人身材瘦小,且躺倒在床上,言语不清。当时他已是八十六岁高龄,我们根据他的演唱整理出运河船工号子“起锚号”、“拉纤号”等。
二、衡水市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的传承现状
(一)大运河功能的丧失
伴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现在,整个河北省境内的大运河污染严重,大部分流域长年无水,大运河已丧失了最基本的河运功能。而运河船工号子是在运河边产生、发展的,一旦失去了“母体”, 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也将不复存在。
(二)面临断代的危险
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故城县运河两岸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而文化保护部门也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这导致在留下来的人中,也几乎无人愿意学习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随着会演唱船工号子的老艺人不断谢世,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无人传承和断代的危险。
(三)相关部门的保护存在消极性和滞后性
在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相关的部门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调查、走访和资料整理的工作,但在“申遗”成功之后,他们又发现,面对这一流传久远的文化遗产,要想保护并使之重新焕发青春困难重重。于是,相关部门的保护工作就渐渐变的消极起来。另外,虽然我国现在已经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但由于缺乏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和老百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仍然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执法不严的问题。
三、保护、传承衡水市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的策略
(一)恢复运河水体,使船工号子有所而依
要想使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重新响彻运河两岸,首先必须恢复大运河的水质,只有运河的水质清了,运河的水体功能得到恢复,运河船工号子才能有所而依,才能真正在运河两岸重新唱响,也具有了真正存在的意义。
(二)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文化唱戏需要经济搭台。相对于经济建设和民生建设,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往往要“退居二线”。但是,正是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真正体现。只有各级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才能使更多的像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一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学习演唱船工号子,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丰富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组织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进课堂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文化的承担者和传承者。积极组织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走进中小学课堂,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展示、唱腔学习、到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使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一代身上得到更好的传承。这样一来,才能使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拥有健康的明天和未来。
(四)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夺人眼球,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充斥着我们的身边。这时,一定要坚持通过主流媒体宣传属于我们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重新走进普通百姓的视野,只有扩大受众群体,才能找到保护和传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基。
四、结语
早在2009年6月,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就已经被正式批准成为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5年过去了,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的生存状况并不能令人感到乐观,甚至有消失的危险。只有通过恢复运河水体、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组织运河船工号子进课堂、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等方式,才能使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重新焕发青春。同时,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像故城县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一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这样,既可以丰富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同时也可以使流淌在我们身体内的民族文化基因得到延续和传承。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4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412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