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中有真意,再说祥林嫂

2014-07-25文/李允

新课程·中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人格塑造祝福祥林嫂

文/李允

摘 要: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的女性形象,是鲁迅先生抨击旧社会制度的代言人,也是旧中国时代处于弱势的女性的代言人,祥林嫂所代表的是质朴勤劳的下人阶层,在书中祥林嫂的悲剧故事都是发生在春天,昭示着旧社会下层妇女没有春天的意义。祥林嫂的悲惨际遇,及她对封建礼教制度的反抗与抵制,正是文本与读者的情感领悟的桥梁。因此勾连祥林嫂的故事情节,挖掘祥林嫂的悲剧推手,能够更好地探究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及高超的组织材料的技巧。

关键词:祥林嫂;《祝福》;人格塑造;时代悲剧

一、祥林嫂的故事

1.小说《祝福》的故事背景与鲁迅先生的其他小说背景相同,发生在我国封建礼教压力最沉重的年代,其阴影笼罩着整个故事,为情节的连接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小说《祝福》中通过平淡的叙述语气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引出当时人们心理动态的混乱,体现出人物所受到的压迫,为之后祥林嫂的悲剧人生铺垫了基础。

2.祥林嫂无疑是旧社会悲剧中的一员

在首次丧夫后,祥林嫂为了自己的名誉,坚决抵制自己的再婚,并且是以生命来进行抵抗,但是由于凶狠的婆婆,她还是身不由己地改嫁了,这是造成她后来悲剧的直接原因。而再婚之后,祥林嫂的逆来顺受导致她满足于当下的生活,有了儿子之后,祥林嫂又对生活燃起了希望,亲情给了她无穷的力量,使她很快就淡薄了再嫁所带来的屈辱;当祥林嫂的第二任丈夫又病死之后,儿子就是她忘记过去遭遇的安慰剂。她牢牢地抓住亲情,依靠着亲情一步步地向前走,生活虽然艰辛,但有活下去的理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意外中,祥林嫂的孩子被狼叼去了,这无疑给了她最后的心理防线以沉痛的一击,再次丧夫,既而丧子成了扎在祥林嫂心中的一根刺,封建礼教的影响让她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并通过周围人的暗示想要去赎罪,可是吃人的时代意识让祥林嫂的悲剧无法解脱,心头的毒刺拔不去就无法愈合伤口,最后她只能以消逝生命来

赎罪。

二、祥林嫂悲剧的推手

1.不允许妇女有污点的旧时代

祥林嫂是那个时代处于弱势的女性的代言人,她的个人经历和“生”的资格是密切相关的。与她生活过的两任丈夫及唯一的儿子都去世了,这造成了她内心无法弥补的精神创伤,小说后期的祥林嫂曾一度出现精神错乱、幻听等病症。不管她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这不是当时人们所关心的内容,人们只关注这个女人到底有没有违背礼法,不管你是无心还是有意,都注定了你的毁灭,就如同破碎的美玉,永远无法修复。不仅是别人这样看她,就是祥林嫂自己经别人提醒之后,也这样认为,从她像被炮烙一样的缩回手就可以看出她的翻然醒悟,这样的心理压力是封建礼教根植于当时妇女内心深处的,就像血肉之躯一样无法分离。

2.生在那个年代的女性无疑是可悲的

那是一个缺少温情和救助的时代,一连串打击下的祥林嫂可以说是那个年代女性遭遇的缩影。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旧封建礼教对下层劳动妇女的挤压,加之祥林嫂的个人气质,在小说中是一个悲剧性的闪光点。如果说《祝福》中祥林嫂的遭遇与思想是一个无法逃脱的命运悲剧的话,那么祥林嫂周围的人为了心理的满足,而诱导她一遍又一遍重复着阿毛的故事,祥林嫂的内心到底要有多强大才能经受住反复的碾轧,这个时候有谁考虑到这位饱受煎熬的母亲的感受,就更不用说帮她摆脱丧子之痛了。当她的故事不再新鲜之后,甚至连诉说的权利也被截杀了,祥林嫂再也得不到已经满足了心理的人们的响应,生命的微不足道以及被歧视在祥林嫂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她用生命向我们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冷漠、自私,这正是作者要表达出的创作意图。因此,作者将祥林嫂的形象很好地融入小说的主题思想之中。书中之所以过早的就让祥林嫂离世,实际上是对她的精神进行了一种散播,让这种想要脱离封建礼教的压迫以及不受封建约束的意识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在最后,祥林嫂在寺庙中捐了门槛,想要向封建礼教妥协,并想以此种方法进行“赎罪”,但是在祝福仪式的过程中,四叔的厌恶,四婶的断喝,让祥林嫂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人性泯灭到了这种地步,这样的世界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人吃人的社会阴暗面压迫了劳苦大众,影响着当时中国的发展。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描写了一个黑暗时代的女人在时代的压力下灭亡的故事,体现了社会对一个女人的不公。鲁迅先生将自己的一切呐喊之声都放在了故事的背后,通过一个母亲、一位女性,向这个社会以及这社会上所谓的道德体制发出了自己强有力的呐喊。鲁迅先生的眼中女人同样可以拥有自由与理想,同样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同样需要应有的社会地位。鲁迅先生用自己的方式倡导着男女平等的思想。

三、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的塑造

1.在鲁迅先生面前,时间渺小得就像尘埃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看完整个《祝福》的故事后会发现,书中的大量笔墨都在描写阿毛的故事,在情节结构上似乎并不是那么合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看似不合理的结构,正是鲁迅先生小说在叙事上的风格。他更像描写一条长河,开始的时候写足了河中的情景,后来,河底的青石不见了,河中的鱼儿死去了,河水似乎也消失殆尽,最后只剩下原来在水面上的点点星光,而这星

光,就是人物的内心,抨击的黑暗。而再到最后,这星光也失去了颜色,慢慢地变得暗淡,最后化为一粒尘埃,从书页之间飘出,被人吸进肺里,让人的胸腔之中一顿躁动,最后我们深吸一口气,向那个时代发出了呐喊。这就是鲁迅先生所做的,也是他最成功的地方。书中的故事背景设置在反封建礼教起始的那个年代,时间跨度忽小忽大,前半部分时间精确地可以以天、以秒来计算,后面的故事又以年为单位向前迈进。鲁迅先生这种对时间玩弄式的运用和描写,正是他的写作手法以及他为了凸显社会黑暗而采用的叙事手法。因此在读《祝福》时我们更在乎的不是时间的流逝,而是人物内心的挣扎、无助和从文字中渗透出来的深深的挥之不去的悲哀。

2.鲁迅先生通过对文字的纯熟运用,多次描写了祥林嫂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比如,祥林嫂为了所谓的“赎罪”,而去寺庙捐门槛供人踩

踏……种种事件都是先生在运用自己的叙事法,为旧社会受压迫的妇女伸张,抨击当时的社会黑暗面,斥责传统的封建礼教压迫。读过《祝福》的读者会发现,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倒装和倒叙手法,在叙事结构与风格上不同于传统的小说,同时又将现有的写作手法加以创新和发展。究其原因,是作者在用它一切可能用到的办法,向那个社会控诉,为下层妇女的命运鸣不平,为当时人民的思想解放进行奋斗。

通过以上文章的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从祥林嫂这个人物的行为、心理以及语言等各个方面来了解这个人物形象。时代造就了像祥林嫂那样的一群底层人民,他们生来就是接受磨难与命运考验的。在《祝福》中,我们眼睁睁地看着祥林嫂从一个下人变成了二婚妇女,又变为失去儿子的可怜人,可是又无能为力。文章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感叹,时代扼杀了祥林嫂,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很少有作家像鲁迅先生那样通过现实中人物的描写来抒发对旧社会的不满。那是一个黑暗的人吃人的时代,它带给人们的只是无法承受的悲惨,《祝福》也从侧面表现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表明了鲁迅先生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是我国反封建礼教时代重要的思想

巨著。

参考文献:

[1]赵治中.精巧·合理·严密:《祝福》的结构艺术浅析[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1(01).

[2]宁莉.命运的枷锁与“寡妇禁忌”:关于《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解析[J].中文自学指导,2007(02).

[3]张箭飞.词语细读:论祥林嫂的“我”[J].贵州社会科学, 1998(04).

编辑 谢尾合

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格塑造祝福祥林嫂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不忘初心 幸福前行
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研究
读写结合,让《祝福》闪烁时尚的光泽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浅析“十七年电影”中文学改编对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