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技校语文课堂中的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

2014-07-25文/王琳

新课程·中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体验式

文/王琳

摘 要:诗词是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的凝结,阅读诗词离不开体验。但长期以来,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着某些不良现象,肢解文本,割裂诗词灵魂,漠视学生的自身体验,使其失去学习兴趣。对此,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法,主要从诗词的韵律、形象、情感和意境四方面逐步深入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真正感受诗词给人类带来的美的教育和熏陶。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韵律体验;形象体验;情感体验;意境体验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几千年的诗词史,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佳作。古典诗词积淀着祖先的思想情感、道德智慧和审美追求,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大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诗词对人的情感教育作用,用诗词濡染、启迪、教育后代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因为它们在延续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提高鉴赏能力等方面功不可没,从古至今,诗词一直是语文教育中的主要内容。但在现实中,技校学生基础差,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势必会降低教学效果,而诗词的鉴赏恰恰离不开体验。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韵律体验

中国古典诗词自诞生以来,便与音乐关系密切。好的古典诗词在讲究韵律的同时,更能够让人透过声音上的美,在精神世界里获得美的愉悦并生长起来,使诗词变得更有意义。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无法了解它们在音乐上的特色,诗歌情感的传达都是通过精妙的韵律表现出来的。

例如,诗经《秦风·岂曰无衣》共有三章,每章句式相同,内容相近,只更换了几个具体的字词。这种手法称为“重章复唱”。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异同:每章的第一、三句完全相同;第二、四、五句,分别只有三个字或词不同。三方面连贯起来,内容更具体,战斗力更强,爱国之情更浓。通过诵读和对比,学生感受到了这种二节拍的四言句式给诗歌带来的强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逐渐理解了在强敌压境的危险境况下,劳动人民合力保卫家园,争取和平生活的愿望。这种韵律如此整齐的诗句,即使没有乐谱,也是曲尽其妙。

自《诗经》以后,为了追求更完整的声律美,诗人在写作时就要运用各种表达技巧,使作品符合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特点,其中主要是讲究句子的对仗、平仄、押韵。杜甫的律诗在这些方面尤为突出,被誉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讲授此诗时,教师同样要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句中严整的对仗及音调的平仄。风急、猿啸、鸟飞、木落,伴以滚滚而来的江水,整个境界卷入到急速的流动之中,然后是一声深深的叹息。在精心安排的对仗和平仄中,全诗充满了流动感和整体感,使人读来有一气流转之感,也将学生带入了诗人所营造的诗境中。

二、形象体验

诗词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感知形象美。各种艺术表现情感,都是将情感依附于形象之上。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揭示出诗歌中具体可感的形象,引导学生抓住有声有色的语言,同时联系自己的已有知识或生活经历,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再现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形象的感知。

例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写的是登高闻见之景。教师讲授这个部分时,首先应介绍写作背景,它是杜甫在长期漂泊、客居夔州、年老多病、生活困顿的境况下所写的,同时提供对应内容的图片。结合图片,教师讲解内容。诗歌首联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通过解析这些景物,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能明确诗人此刻所处的节序和环境,秋意浓郁。颔联分承一二两句,集中描写山、水。诗人远眺千山万壑,一片秋色;再俯瞰奔泻而下的长江,气象雄伟。这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此时需引导学生入景,在这萧瑟悲凉的秋景中,逐步理解诗人心中的惆怅和苦痛。

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婉约风格的著名离别词,词人与情人依依惜别的场面集中在上阕。讲授时,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并诵读词作,再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词中的内容,教师补充讲解,然后找一位学生上黑板画出上阕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直到蝉、长亭、雨、帐、舟、暮霭、人等都勾勒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原了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比较直观的画面体验到送别时的情景,以及离人依依不舍的心境。

三、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与遭遇,从内心的全部情感积累和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提示生命的意蕴;而体验的最后归结点也是情感,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广地把握了生命活动的情感的生成。”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与诗词情感相联系的通道,让诗词的各种情思与真实的生活联系起

来,进而培养并提升学生人性中的真、善、美的情感。

例如,杜甫《登高》的后四句,是抒发登高所生感慨。此时杜甫远离家乡,且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感叹国势艰危、仕途坎坷,无奈不可喝酒,只能提笔写诗,郁结心中。讲授这部分时,教师可抛出问题:大多数学生离家在外求学,无法常常回家,假如哪天生病了,这时会有什么感受?会不会想家?大多数学生都会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教师进一步引导:人在异乡时想念亲人、想念家乡的感受,对于诗人来说也是一样的,何况他此时已在外漂泊八年,思乡之情更浓。学生再揣摩诗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历,会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当时愁愤且孤苦伶仃的感受,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受到诗歌的感染,加深对诗歌的印象和理解。

此外,如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杨柳岸,晓风残月”充满着不舍和凄清,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洋溢着万丈豪情。授课中,应借助这些佳句,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诗词感。

四、意境体验

意境,就是由诗词中的意象所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即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这使得作品所传达的意念、情思,比它所描写的具体、个别的事物要深远得多。面对这样的作品,我们在阅读和理解时,应超越具体的事物和事件,去揣摩、咀嚼其中的意味。

例如,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中,作者用“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的喊声表达了同命运、共患难的勇敢战士形象,而从胸腔中发出的吼声“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又塑造了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顽强战士形象。这些诗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当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交织在一起,民众的荣辱感和使命感更突出了这些形象,从而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这种通过诗词意境,体会某种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一种最高的美感,这也是诗词的灵魂所在。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咀嚼,真正进入意境中理解、体验,而非贸然接受前人结论。

不良的古典诗词教学方法,遵循从形式到内容简单分割的模式,它割裂了诗词内在的灵魂,使作品失去其原本的意趣。“体验式”教学法则是一种效果不错的教学方法,由表及里,从韵律到情感,从形象到意境,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对诗词感知、理解和体悟,同时也能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感受诗词给人们带来的美的教育和熏陶。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16-18.

编辑 谢尾合

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体验式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我们还要不要做体验式报道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街头雕塑动起来——体验式采访注意事项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谈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